摘要:当我看着《欲望都市》复活剧(也叫《就这样……》)最新一季里,Carrie穿着价值5000美元的外套,在曼哈顿大房子里为Aiden的醋意烦恼时,愤怒和悲伤涌上心头:我曾经最爱的《欲望都市》系列被当众谋杀了。
《欲望都市》复活剧的主创们:
当我看着《欲望都市》复活剧(也叫《就这样……》)最新一季里,Carrie穿着价值5000美元的外套,在曼哈顿大房子里为Aiden的醋意烦恼时,愤怒和悲伤涌上心头:我曾经最爱的《欲望都市》系列被当众谋杀了。
你们企图用《欲望都市》复活剧假扮陪伴我多年的朋友——那群有点矫情但真实可爱、狼狈也坚强的可爱女人——穿上她们的皮囊在富人的迪士尼乐园拍摄了无生趣的奢华VLOG,把她们的敏感、有趣、充满同情心和痛苦的灵魂撕碎,扔进垃圾堆。
所以听说HBO MAX取消续订,我忍不住谢天谢地,二十年老友仅剩的一丝体面终于保住了。
《欲望都市》系列风靡二十年,它不只是一群女人的纽漂记,它还以情感、时尚为切口,对都市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对各色都市生物进行包容又冷静地扫描。
Carrie的专栏不只有自己的恋爱经历,她坐在露天咖啡座,观察街头时尚,记录咖啡馆对话,记录纽约的脉搏,捕捉城市情绪的微妙变化。
她是一个观察者,一个记录者,一个试图理解都市生活的探索者,我们都是跟随她的游客。
而你们,却让Carrie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VLOG博主。她的版图缩小到只剩下自己的琐事。纽约不再是一个她愿意探索和恋爱的迷宫,只是她个人戏剧的华丽背景板。
曾经,Carrie为买鞋破产,Miranda为买房挣扎,Samantha努力工作。主角们诚实面对都市生存的经济现实,是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
而在你们这,Carrie轻松卖掉上西区的公寓,购置更大的豪宅,曼哈顿房地产市场仿佛是任她游玩的游乐场。Miranda在五十多岁时潇洒转行,从高薪律师重返校园,独生子的大学学费、自己的养老金统统都不足为虑。
你们让Lisa一家展示完美无瑕的非裔精英生活时,纽约种族经济的差距正在日益加剧。难道你觉得让她拍一部歌颂非裔女性的纪录片,就能安慰到挣扎在失业中的有色人群吗?对不起,我拒绝看老年版《豌豆公主》。
在原《欲望都市》系列中,Miranda有单身母亲困境,Samantha要面对更年期挑战,Charlotte也有生育挣扎。但你们狠狠地背叛了她们,中老年女性的核心议题难道只有两种,要么继续恋爱,要么就在恋爱里觉醒?太浅薄了吧。
更何况,你们安在Miranda头上的所谓“觉醒”明明只是一场中年危机,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转向选择。她从务实的律师变成活动家,离开精心维护的家庭,却没有展示这一转变背后的经济现实、心理代价和社会压力。她的改变缺乏心理动因和连续性,是为了制造话题而强行添加的剧情转折。
而Carrie的寡妇身份更是被处理成一种见鬼的生活美学——穿着黑色香奈儿套装悲伤,之后又重回旧爱人的怀抱。丝毫没有探索失去终身伴侣后的身份重构、经济状况变化和心理孤独。你真的还关心失去配偶的中年女性是什么样吗?关心她们要面对财务安全网的破裂、社交圈的重构、日常生活的巨大真空吗?更何况,她失去的是Mr.Big。
别说中老年人生乏善可陈。隔壁《同妻俱乐部》的主角年龄更大一些,Grace和Frankie会面对关节疼痛、记忆力下降、对死亡的恐惧、对性生活的尴尬尝试、经济上的窘迫、重新定义自我的挣扎,以及依然去寻找快乐和尊严的能力。这些丝毫不减损她们的魅力,反而让她们更真实、更动人。
你们拒绝展示这些,转头去给中老年生活加上滤镜,结果伪装出一群穿着奢华服装的行尸走肉。
也许你不知道,在跟她们作伴20年后,比起Carrie与前男友的分分合合,我更愿意看她如何应对更年期的潮热、常年的关节疼痛,更想看她们如何真正独自生活、Charlotte如何面对子女离巢后的空虚、Miranda如何面对职场的年龄歧视。
我希望她们在50岁后,能长成复杂而粗粝的生命体。曾经在她们的带领下,探索过生活的人,都会笃信真相比童话更有安慰力。
你们的转变代表着整部剧集的堕落:从对生活的探索变成了自恋的展示。最糟糕的是,你们不仅自恋,还极度轻浮。
我能想到,你们在编剧会议上,是如何兴奋地尖叫着历数社交网络上时髦的进步标签:非二元性别、跨种族恋爱、政治参与等等,抱着创造热搜的心态,把它们都塞进故事里。
看看你们那些热点议题大杂烩:Miranda的性向改变、Charlotte女儿莉莉的“Z世代恋爱观”、Carrie和Aiden涉及原生家庭的复杂关系,等等。每一个议题都贴着热点来写,然后都轻飘飘地落下,是因为你们对这些标签下的真实人群根本毫无关心。
原《欲望都市》系列中,Samantha的角色之所以有突破性,不是因为她性解放,而是因为深入展示了她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她面临的偏见和挑战,她的脆弱和坚强,这才是《欲望都市》的灵魂密码。
最可笑的是,复活剧里,你们让Carrie出现在法拉盛的海底捞,似乎只是为了证明“我很接地气”。拜托,收起你们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吧。
也许猴子真能打出《红楼梦》,但是在热搜的流水线上,绝对不会诞生一个及格的故事。
三季播完,我看到唯一的真相似乎是,原来你们这些主创、主演、电视台决策层,才是最不懂《欲望都市》的人。
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我们爱的是鞋和男人?不,我们爱的是Samantha的那句“I love you, but I love me more”。我们爱的是剧中倒影出的理想的自己,会失败、会心碎、会自私、会恐惧,但最终会再回到派对上的自己。
都市的魅力,不是因为它有最闪亮的霓虹灯,而是因为它对光明与黑暗的同等尊重和承认。
当然,你们这些傲慢自大的人怎么会懂。
一位被伤透心的观众
来源:我们爱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