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为何“得不到祝福”

非凡影视 欧美明星 2025-08-29 00:19 2

摘要:“尊重你,但无法坦然地讲出祝福”“好似自己的青春都跟着结束了”——当泰勒·斯威夫特(国内粉丝称“霉霉”)官宣订婚后,这样的留言迅速挤满了国内社交媒体。

原创贺一南风窗

2025年08月28日 20:51广东

作者 | 贺一

编辑 | 阿树

“尊重你,但无法坦然地讲出祝福”“好似自己的青春都跟着结束了”——当泰勒·斯威夫特(国内粉丝称“霉霉”)官宣订婚后,这样的留言迅速挤满了国内社交媒体。

欢呼有之,叹息有之,甚至连提醒她签婚前协议,别改夫姓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很少有一个人的私事,会在同一时刻激起如此复杂的情绪。

很多人知道泰勒,是因为她在音乐和商业领域的非凡成就:十九岁就捧起格莱美年度专辑奖杯,用“Eras Tour”刷新全球演出纪录,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女性音乐人。但对于粉丝来说,她早已不只是一位歌手。她在作品和公共表达中展现的成长,引领着无数年轻女孩勇敢地面对自我、对抗不公。

时代巡演上的泰勒

正因如此,她的订婚不只是个人的喜事,也引发了一场关于自由、爱情与女性处境的公共讨论。那些投射在她身上的期待——关于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关于女性能否走出既定的路径——在这一刻都被重新唤起。

这并不意外。浪漫与现实的拉扯,一直存在于她的作品与人生之中。她可以在歌里唱出青春剧般的爱情憧憬,也能在公众场合直面争议与羞辱。爱情理想,还是如今的选择,只是把这种并存再一次摆到台前。

爱情故事

“Every time I look at you, I feel so high school.(每次看向你,我都像回到了高中时代)”

So High School ,Taylor Swift

这首《So High School》,是她与未婚夫,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球星特拉维斯(Travis Kelce)官宣视频的配乐。视频最后停在了那句意味深长的歌词:“Are you gonna marry, kiss, or kill me?”——回应了2016年特拉维斯在“Kiss, Marry, Kill”的游戏里选择“kiss Taylor”的场景。八年后的今天,那句玩笑已被兑现。

泰勒和特拉维斯

选择这首歌并非偶然。它唱的是让她重新拥有16岁时那种恋爱的悸动——真诚、直接、毫不掩饰。对泰勒来说,这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她爱情理想的延续。

2009年,《You Belong With Me》让她走上全球舞台,歌里的邻家女孩暗恋橄榄球少年;多年之后,她的身边真的站着一位NFL巨星。不同的是,如今的她已是世界级超级明星,而特拉维斯并没有被她的光芒吓退。

《You Belong With Me》MV截图

正如一位知情人在去年3月接受《Entertainment Tonight》采访所说,她“前所未有地幸福,深陷爱河”。她尤其看重的一点,是特拉维斯始终以她为傲,毫不避讳在公众面前表达爱意。

两人的故事在2023年夏天开启。当时,特拉维斯在自己的播客里提到,他曾准备了一条写着自己电话号码的友谊手链,想在泰勒的演唱会上递给她,却始终没机会。后来,这个“未送出的手链”成了他们故事的序曲。

几个月后,泰勒第一次出现在堪萨斯城酋长队的主场,看台上与特拉维斯母亲并肩的画面引发全场轰动。

特拉维斯母亲Donna和泰勒

很快,这段关系走向公开。10月,他们在《周六夜现场》派对上牵手亮相,之后,泰勒频繁现身球场为他加油,特拉维斯也多次出现在巡演现场,甚至走上舞台与她互动。

今年8月,泰勒出现在播客《New Heights》录制现场时,几乎把恋爱细节都“全盘托出”。她回忆起特拉维斯的直球:“这是一种疯狂的浪漫姿态,就像直接在说‘我想和你约会!’” 她笑着打趣:“这个家伙没有拿到后台见面机会,就干脆让所有人都知道。”

泰勒和特拉维斯在播客《New Heights》录制现场

在她眼里,那种直球甚至像一幕80年代的青春电影:“他站在我房间外面,举着音响,大声喊‘我想和你约会!’” 她坦言:“我想,如果他不是疯了——这是个很大的‘如果’——那这就是我从十几岁起就一直写歌幻想的场景。后来我们前几次聊天时,我就知道他并没有疯,他是真的在以一种自然、纯粹、正常的方式了解我。”

泰勒从未明确表达过她拒绝婚姻。尽管官宣后,有人感到失望,觉得偶像还是走入了“传统轨道”,但婚姻并不意味着“落入俗套”。对一个事业成功的35岁的女性来说,她有权凭自己的意愿去尝试、去投入。

或许这段爱情故事会继续,也可能在某个时间停下。但这并不削弱它此刻的意义。

男欢女爱之外

对很多粉丝来说,霉霉一直是一位拥有独立、勇敢、才华横溢等众多美好品质的“姐姐”,代表着另一种可能的人生路径。她不仅在作品里写下勇敢与脆弱,也在现实中用行动回应羞辱与谣言。

2013 年,她在丹佛的性骚扰案中选择象征性索赔1美元,只为强调“说不就是不”;几年前,她又在与 Kanye West 的拉锯中,把屈辱与愤怒写进《Reputation》,用蛇的意象回应公众羞辱,彻底拆解“完美偶像”的神话。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Taylor Swift

泰勒用蛇的意象回应公众羞辱,彻底拆解“完美偶像”的神话。图为《Look What You Made Me Do》MV截图

2018 年,她在田纳西州选举前夕首次公开表态,支持女性、少数群体和种族平等,冒着商业风险走上政治前台。此后,她的音乐与公共表达更加交织:《Lover》里的《You Need to Calm Down》《The Man》直指平权议题;疫情时期的《Folklore》《Evermore》则回归虚构与内省,映照全球孤独;《Midnights》坦然唱出自我怀疑,把“不完美”摆到台前。

The Man ,Taylor Swift

2024 年,她在支持卡玛拉·哈里斯时,用“childless cat lady(无孩爱猫女孩)”反转了保守派的羞辱语汇;而在最新的《The Life of a Showgirl》封面中,她将视角拉回幕后,用羽毛、渔网袜和复古歌舞厅造型,让大众重新聚焦于曾带有污名的“秀场女郎”(showgirl)。

正如她自己所说:“人是可以成长的,可以改变主意,也可以让自己惊讶。”

泰勒新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封面之一

也因此,她慢慢被外界塑造成一种具有进步属性的文化符号。有些粉丝渴望看到更多,是因为泰勒走得够远。但在这强烈的象征之外,泰勒本人要复杂得多。

比如,男女爱情始终是她作品的核心之一。她能在《Love Story》里写下最传统的浪漫幻想:公主等待骑士;也能在《Lover》里捕捉日常的温柔细节——灯光、厨房、低声耳语;甚至在《Dress》中,直白唱出欲望与身体渴望。

在不少分手作品中,宏大的浪漫举动和激烈的情绪对抗,一直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泰勒担任编剧和导演拍摄的短片《All Too Well》截图

但与此同时,她又常常在作品里解构这些浪漫。从早年的理想化叙事,到《Midnights》里自嘲“问题在我”,再到《Mastermind》里承认爱情和事业都可以像棋局一样被筹划。她一边歌颂爱情的美好,一边揭示依赖与掌控的拉扯。

正因如此,她的作品从来不只是单一的宣言,而是一种难以定性的动态平衡:既有对浪漫的真诚投入,也有对自我认同与传统叙事的不断追问。

她的订婚,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只是这种平衡延伸出的又一次选择。而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会在特拉维斯身上找到契合点。泰勒想要拥有一种无需遮掩的亲密——一个能在公众面前大大方方爱她、赞美她的人,而不是让她小心翼翼维护男性自尊的伴侣。

时代巡演上的泰勒和特拉维斯

在美国叙事中,有媒体表示特拉维斯这种“热情大狗男”恰好代表了一种“modern masculinity(现代男性气质)”:高大健硕,性格开朗的运动员,不因伴侣的巨大成功而退缩。这种“既独立又能被深爱”的可能性,被外界看作是当代女性浪漫幻想的一种解答。

然而,这样的解答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经验。即便只是表面上的“既要又要”,在现实中也极度稀缺。人们缺少关于男女之间健康亲密关系的范式与想象。也正因如此,泰勒的订婚必然会激起更大的讨论。

爱情的公共意义?

当无数的粉丝冲向社交平台,写下自己的心情时,那一瞬间的反应,不该被单纯定性为对他人的生活抱有过高的掌控欲,因为这一选择本身就承载着太多意味。

在不少高赞的帖子里,有人写道:“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祝福,但我不祝福。我只是相信你,相信你已经足够强大,可以面对人生赠予的一切。”另一位网友则坦言,那一刻像是“被掐住喉咙的哽住感”,婚姻制度的讨论、泰勒作品里的爱情叙事,还有19年来的陪伴经历,全都一齐涌上心头。

时代巡演上的泰勒

这些文字并不总是温柔的。它们复杂、哽咽。有些粉丝不是不想给出最直接的祝福,而是对婚姻背后潜藏的风险感到犹疑。

与普通女性,特别是少数族裔女性不同,泰勒拥有更强的社会资本,这代表着她不会轻易滑向过低的下限,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粉丝虽然担心偶像的事业会受影响,也明白她已经强大到能为自己作出决定。

人们争论的,本质上是关于女性需要坐拥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坦然面对当代婚姻制度背后的风险性。这也是为什么在外网上,不同族裔的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巡演中的泰勒

这提醒我们,真正值得讨论的不是“她应不应该”,而是“我们为什么这样谈论她”。

一方面,泰勒作为公众人物,她的私人选择注定会引发关于更广泛女性处境的思考。特别是她的粉丝群体有众多的年轻女性。

但另一方面,当一个女性的私人选择被放大、被赋予过多公共意义时,这种意义的分配,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关系。女性在公共空间中从来都不只是“自己”,她们的选择总被投射成某种答案。

泰勒和特拉维斯

泰勒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并没有被这些投射压垮,而是不断将它们转化为新的表达,把质疑、羞辱,甚至期待,写进作品与形象之中。

正因如此,她的选择才会如此牵动人心——它不仅关乎她个人,也折射出我们对女性的集体想象。我们希望她永远自由,但自由若被理解为某种“唯一正确的姿态”,那就已经不再是自由。

无论网上的争论多么纷繁复杂,几乎所有评论最后都会浮出一句最简单的话——“希望她幸福”。这不是对矛盾的消解,而是一种新的相处方式:在讨论更大的议题时,也能带着善意去看待每一个私人选择。

对于泰勒来说,那便是允许她的生活既有公共意义,也有她自己的节奏。

真正的变化或许就在这里。它不是一场辩论能定下的答案,而是体现在无数个瞬间——当人们学会把复杂留给复杂,把选择还给当事人。

当矛盾与善意并存的时候,即便终极问题仍没有答案,人们仍在走向一个更宽阔的未来。

You're On Your Own, Kid ,Taylor Swift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