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年南极冬季,美国科考队发现挪威营地遭遇不明生物袭击,仅剩两人在追捕一只阿拉斯加犬时死亡。
1. 《怪形》 The Thing
导演: 约翰·卡朋特 | 上映时间:1982年(美国) | 豆瓣8.2
1982年南极冬季,美国科考队发现挪威营地遭遇不明生物袭击,仅剩两人在追捕一只阿拉斯加犬时死亡。
随后,这只犬逃入美国营地,逐渐暴露出其真实身份——一种能模仿宿主外形的外星生命体“怪形”。
随着队员接连被感染,幸存者陷入极度猜疑,试图通过血液测试辨别同伴是否已被同化。
在封闭的极地环境中,人类与怪形的对抗演变为一场血腥的生存之战,最终营地毁灭,仅剩两人在冰天雪地中相互对峙,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仍是人类。
影片不只靠血腥画面吓人,而是把人性里猜疑的那一面狠狠扒开。
在南极那个封闭小空间里,信任瞬间崩塌,大家互相防备,那种心理上的恐惧比啥怪物都瘆人。
电影冷色调画面,加上幽闭的场景,还有独特的电子配乐,直接把绝望氛围拉满,让人喘不过气。
而且开放式结局太妙了,看完电影,心里那股子害怕劲儿还一直萦绕着,忍不住琢磨身边人谁才是“怪形”?
观看平台:爱奇艺
2. 《第九区》 District 9
导演: 尼尔·布洛姆坎普 | 上映时间:2009年(美国) | 豆瓣8.4
1982年,一艘破损的外星采矿船滞留地球,百万虚弱的外星难民被安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第九区”贫民窟。
20年后,MNU公司强制迁移外星人,特工威库斯在执行任务时意外感染外星流体,身体逐渐变异。
因能启动外星武器,他成为军方实验目标,被迫逃亡至第九区。
在那里,他与一名外星科学家合作,试图修复飞船离开地球,最终为保护外星父子牺牲自己,彻底变为“大虾”形态。
它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把外星难民和现实里的种族隔离、移民矛盾扯到一块儿,这脑洞开得绝。
主角从高高在上的官僚变成外星人,这转变太讽刺,直接把体制的残酷给揭开了。
它不像别的科幻片光靠酷炫特效,而是用外星武器这些设定来批判社会。
结尾那金属玫瑰,让人看到人性还有那么点光,可主角彻底异化又让人心凉,感觉在强权面前,个人反抗往往徒劳。
观看平台:爱奇艺
3. 《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导演: 唐·希格尔 | 上映时间:1956年(美国) | 豆瓣7.8
医生迈尔斯·本耐尔出差归来后,发现家乡小镇居民行为异常。
尽管他们能复述生活细节,但本耐尔坚信这些人并非原居民。
随着调查深入,他发现外星生物通过“豆荚”复制人类躯体,替换原主意识,制造出无情感、无差异的“行尸走肉”。
当真相逐渐暴露,本耐尔与幸存者被迫逃亡,却陷入被同化的绝境。
作为冷战时期的电影,它用“豆荚人”把麦卡锡主义下那种集体恐慌给演活了。
没有血腥暴力,可日常场景变得怪里怪气,看着就瘆得慌。
导演用低成本把故事讲得特别高效,让咱真切体会到“被同化”有多可怕,不仅是身体,思想情感都没了。
观看平台:腾讯视频,优酷
4.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导演: 吕克·贝松 | 上映时间:1997年(法国) | 豆瓣8.0
1914年,蒙督沙瓦人带走象征宇宙四大元素的神石及第五元素(生命)以对抗五千年一现的终极恶魔。
300年后,恶魔再度降临,蒙督沙瓦飞船遭袭,第五元素(克隆女子莉露)与退役特工柯本相遇。
两人联手寻回被歌剧明星迪娃保管的神石,前往埃及神庙。
莉露因目睹人类暴行而消沉,柯本以爱唤醒她,最终五大元素融合击退恶魔,拯救地球。
影片视觉绚丽,荒诞幽默也玩得超溜,完全不按传统科幻片套路出牌。
它表面讲“爱拯救世界”,实则狠狠讽刺了未来社会那些消费主义、暴力冷漠的毛病,连拯救地球都搞成商业买卖。
莉露和柯本那一段,浪漫又讽刺,人类得靠“神”救,神还差点被人类丑态劝退。
电影画面美到爆,高饱和色彩、未来都市设计都超有想法。
5.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 上映时间:2012年(美国) | 豆瓣7.7
科学家伊丽莎白·肖和查理·霍洛威发现古代文明指向外星“工程师”可能是人类创造者,遂乘坐“普罗米修斯”号前往遥远星系。
他们找到工程师的基地,却触发致命黑水病毒,导致队员变异死亡。
幸存者发现工程师计划用生物武器毁灭地球,最终肖与生化人大卫驾驶飞船追击工程师母星,而唯一返航的生化人头部暗示后续危机。
电影里创造和被创造的关系整得挺复杂,工程师、人类、生化人大卫,互相背叛,跟神话悲剧似的。
视觉上,飞船和黑水病毒那味儿还是《异形》那调调。
不过叙事节奏有点乱,角色干的事儿也不太合逻辑,削弱了整体感觉。
还有那些没解开的谜题,有人觉得是留白有深度,有人就说是瞎故弄玄虚。
观看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
来源:cc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