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悬疑剧丨舒适谋杀,甜蜜之死…茶香与血迹中窥视平静裂痕

非凡影视 欧美剧 2025-08-30 18:43 3

摘要:“献给拉尔夫和安妮·纽曼。我在他们家初次品尝到了……甜蜜之死”。

壁炉里的温暖余火 配红茶的美味曲奇

独一份的精巧摆设 唠家常的亲朋邻里

平淡日常之中是否暗藏危机

在奇平克莱格霍恩镇的小围场

从未有惊悚恐怖 从未有血腥暴力

一则谋杀启事赫然登报

众人只当是场刺激游戏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

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桂冠的

阿加莎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

《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谋杀案》

··· ···

我们痴迷于阿加莎创造的“侦探小说王国”

没有暴力血腥 没有惊悚恐怖

她把真实的死亡变成故事

··· ···

一则人尽皆知的谋杀预告

一幕阿加莎笔下的“甜蜜之死”

阿加莎教科书级别悬疑剧

《谋杀启事》

【温州站】

2025-09-16(周二19:30)

温州 | 温州大剧院歌剧厅

【丽水站】

2025-09-20(周六19:30)

丽水 | 丽水大剧院

【杭州站】

2025-09-24(周三19:30)

杭州 | 杭州临平大剧院

【广州站】

2025-10-03(周五19:30)

广州 | 广州蓓蕾剧院

【郑州站】

2025-12-27(周六19:30)

郑州 | 郑州大剧院歌舞剧场

侦探女王递上的“甜蜜之死”

“to ralph and anne newman, at whose house i first tasted... delicious death.”

“献给拉尔夫和安妮·纽曼。我在他们家初次品尝到了……甜蜜之死”。

——摘自阿加莎对《谋杀启事》的题词

诱惑与危险、表象与深渊、懦弱与残忍,在欲望催化下交融成一杯致命的毒酒——“甜蜜之死”(Delicious Death)作为《谋杀启事》的核心意象,既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作品的题献隐喻,也是贯穿全剧人性主题的凝练表达。

读者在阿加莎编织的糖衣谜案中,尝到人性暗面那令人战栗的回甘。

1950年,阿加莎写下这部自评“TOP3”的小说,把14万字的缜密布局藏进一则报纸启事:
“十月十三日周五,下午六点半,小围场将有一场谋杀。”

没有哥特古堡、没有电锯惊魂,只有壁炉火光、骨瓷茶杯,和一群看似无害的街坊——她把谋杀写成了“家常”,却让“家常”成为最锋利的刀

优雅的主人、忠实的女伴、调皮的侄子、尖刻的侄女、文静的房客、神经的厨娘、唠叨的妇人、嫉俗的绅士,没有人承认与这则惊人的启事有关。

那么是谁发布了这惊人的消息?又为什么要发布呢?为了有趣?为了刺激?还是……货真价实的谋杀预告?

日常中的异常与“舒适谋杀”

英式谋杀的恐怖在于“其中正常的东西”——

它让读者在茶香与血迹的交织中,窥见自身世界的裂痕。

——乔治·奥威尔

封闭空间内的阶级微缩社会

体面下的欲望溃堤

日常化暴力与逻辑至上

秩序重建中的道德混沌

阿加莎的谋杀案远非简单的“凶手-侦探”对决,而是社会病理切片、人性实验室与秩序寓言。

英式谋杀的核心魅力在于“表面平静下的裂痕”。凶手杀人后仍与邻居寒暄,谈论“已被谋杀的配偶”;下午茶会中暗藏毒药,花园派对里尸体横陈。

这种日常与罪恶的悖论式共存,比直白暴力更令人毛骨悚然。

阿加莎极少渲染血腥场面,转而聚焦人性伪装与逻辑推演。

例如《谋杀启事》中,村民将谋杀预告视为娱乐活动,蜂拥而至“围观死亡”,揭露人性对暴力的隐秘好奇。

上海现代人剧社

上海现代人剧社的《谋杀启事》中文版,改编后的舞台剧,情节简化、节奏递升,不仅将14万字的温吞水小说浓缩在了1个舞台、2个小时、12个人物的时空当中,还近乎完美地还原了“乡间别墅派”的现场,推理小说中十分重要却朦胧细微的蛛丝马迹,也融入在了舞台道具和角色对白之中。

2025年,这部阿加莎教科书级别悬疑剧的第15年旅途仍在进行。

和阅读小说的过程一样,大段的独白、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有史以来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观众感受到按图索骥的兴奋和激动。

来源:天涯一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