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罗伊格诞辰 97周年:电影可以是妖艳的,迷幻的,放纵的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5 18:23 1

摘要:对于那些视尼古拉斯·罗伊格曾经是,现在是最爱的导演的影迷来说,过去这些年,他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依照IMDb,罗伊格电影生涯中的最近一部电影是短片《克拉迪亚·西弗的声音》(2000),在这不久前他还为透纳电视制作了影片《霸王妖姬》(1996),在电影里伊丽莎白

一位浪漫的虚无主义者,

和他的流浪之歌

对于那些视尼古拉斯·罗伊格曾经是,现在是最爱的导演的影迷来说,过去这些年,他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依照IMDb,罗伊格电影生涯中的最近一部电影是短片《克拉迪亚·西弗的声音》(2000),在这不久前他还为透纳电视制作了影片《霸王妖姬》(1996),在电影里伊丽莎白·赫利扮演一个欲望尤物;而在那之前一年,他拍摄了《心灵的按摩》(1995),一个思想家式的“色情惊悚”录像带。评论界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唐纳德·卡梅尔身上,他是《迷幻演出》(1970)中的联合导演,他们似乎想因此表明罗伊格的贡献主要只是在技术上。尤其在英国电影圈内,存在着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就是罗伊格最棒的作品的那些标志——错综复杂的闪回,毫不妥协的跳跃剪辑和变焦的运用,广阔场景的布景和着魔的表演——已经失去了让人感到震惊的力量,自我重复的迹象相当明显。

表面上看,罗伊格似乎已经明显不再占据时代主导,但只要列出他在70年代拍的四部电影,就能提醒人们罗伊格曾经是多么重要,现在依然如此。在《小姐弟荒原历险》《威尼斯疑魂》《天外来客》和《性昏迷》中,罗伊格表现了澳大利亚内陆、威尼斯运河、美国西南部和维也纳这些非常真实和具体的地方,他既欣赏它们的异国情调,又害怕其中的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在这些电影的背后是一个有关风景的问题:当我们在我们居住的地方都不能感到舒适时,我们怎么能认为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所爱的人呢?

令许多批评家恼火的是,罗伊格并没有用伯格曼朴素的道德主义或布列松上帝般的极简主义来描绘这种存在的悖论,而是似乎陶醉在美这个可怕的谜题当中。对于罗伊格电影中的角色来说,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们身处地狱,因为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玩得很开心。当他们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接受了一个事实,即他们已经过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在70年代,我是一个狂热的青年影迷,当我第一次迷恋上罗伊格的作品时,我称他为一个"浪漫的虚无主义者"。我认为这个标签现在仍然管用,并且正是这种过度的表现主义与优雅的绝望相结合使得他成为一位如此迷人的导演。

《性昏迷》海报

1947年,罗伊格进入英国电影行业,在沃德街的德·莱恩·李配音工作室当一名勤杂工。他从场记男童一路爬到调焦师,慢慢走向摄影师的职业生涯。他的第一次突破是在乔治·库克的《宝云尼车站》(1956)担任弗雷迪·杨(Freddie Young)的助理。

当愤怒的50年代晚期走向摇摆不定的60年代早期时,罗伊格也从在弗雷德·金尼曼《游牧客》(1960),肯休斯《审判奥斯卡·王尔德》(1960)和大卫·里恩《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的火车爆炸片段中担任杰出摄影助理工作到两部克莱夫·多纳的影片《看管人》(1963)和《伦敦奇案》(1964),罗杰·科曼《红死病》(1964),预算透支和多名导演执导的联欢会《007别传之皇家夜总会》(约翰·休斯顿,肯·休斯,瓦尔·杰斯特,罗伯特·帕里什,约瑟夫·麦格拉斯,理查德·塔尔梅奇1967),理查德·莱斯特《春光满古城》(1965),弗朗西斯·特吕弗《华氏451度》(1966)和约翰·施莱辛格《远离尘嚣》(1967)中的摄影指导工作。

他在这些60年代标志性电影中作为电影摄影师的身份终于在与莱斯特合作拍摄《芳菲何处》(1968)后告终。《芳菲何处》基本预见了罗伊格成为导演时作品的视觉和主题内容:经常将自然环境与技术进步的混乱进行对比的大胆却不协调的设计;当批评家把变焦镜头说成是一种时髦的装腔作势时,他对此毫不妥协的欣赏;喜欢场景交叉并置又用后抛弃;也许最重要的是,拒绝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去拍摄某一场。作为一名摄影师,罗伊格很少满足于成为一名工匠。像莱斯特这样的导演喜欢他的合作方式,而里恩(在《日瓦戈医生》的前期制作中解雇了罗伊格)则抑制了这位导演的未来表现主义的直觉。

《芳菲何处》海报

在这段时间里,罗伊格与许多活跃在伦敦的大人物尤其是滚石乐队-甲壳虫乐队-罗伯特·弗雷泽-切尔西交际甚广。正是在这样的一人群中,他遇到了卡梅尔,一个在自然主义上已经穷途末路的画家,然后在《达菲》(罗伯特·帕里斯,1967)和The Touchables (罗伯特·弗里曼,1967)中以一个编剧身份重塑了自己。在1968年的夏秋时节,罗伊格和卡梅尔在制片人桑迪·莱伯森的亲切关照下共同执导了影片《迷幻演出》。

如果说有那么一部电影配得上"开创性的"的称号,那它就是《迷幻演出》。《迷幻演出》中唯一简单的就是它的情节——一个自负的伦敦男子(詹姆斯·福克斯饰)在诺丁山一个隐居的摇滚明星(米克·贾格尔饰)摇摇欲坠的家中逃跑并躲藏起来。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英国黑帮电影,这部电影的基调和结构更多地归功于弗朗西斯·培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拉因和斯坦·布莱克哈格——仅举几个例子——而不是关于克赖家族的任何荒诞故事。就像约瑟夫·罗西1963年的《仆人》一样,这是一部关于个人和公众身份被迫进行彻底转变的电影。然而,在罗西的方法与经典正反打有一两部之遥的地方,罗伊格和卡梅尔将他们所吸取的关于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放进电影中,包括厨房水槽现实主义。

1970年,华纳兄弟将《迷幻演出》打入市场,就像迈克尔·鲍威尔的电影《偷窥狂》(1960年)一样,《迷幻演出》已经慢慢从邪典地位上升为英国电影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令人怀疑的是,任何一部以子弹穿过男人头骨的轨迹为线索的电影,或者以《透纳的备忘录》(滚石乐队歌曲)的曲调为背景的脱衣舞表演,是否会与《相见恨晚》(大卫·里恩,1945)相混淆。

《迷幻演出》海报

当卡梅尔在与华纳高管争夺《迷幻演出》的最终剪辑时,罗伊格开始筹备他的个人处女作《小姐弟荒原历险》。这部电影改编自詹姆斯·万斯·马歇尔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珍妮·阿古特饰)和她的弟弟(露西恩·约翰饰,罗伊格当时九岁的儿子)在父亲自杀后被困在澳大利亚内陆的故事。电影开头就充满创伤,由于一个将兄妹俩带回文明社会的土著男孩(大卫·古比尔)后来出演了罗吉安《最后大浪》(彼得·威尔,1977)的出现,此片便成为了一种人类堕落前的爱情故事。当土著人为了城市的舒适和消遣而被他的朋友抛弃时,这段旅程变得悲惨起来。

在大概是罗伊格最富同情心的电影《威尼斯疑魂》中,唐纳德·萨瑟兰和朱莉·克里斯蒂扮演一对夫妻,并对威尼斯的一座教堂进行修缮。当他们慢慢接受女儿在最近一次溺水事故中丧生的事实时,妻子开始相信他们死去的孩子正试图联系他们。《威尼斯疑魂》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得很清楚的鬼故事,它还探索了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容易误读明显的幸福标志的。在他的大部分电影中,罗伊格都以冷酷的宿命论来对待这种人类倾向,但在这里,这种倾向几乎是英雄主义的。

《威尼斯疑魂》海报

《天外来客》是一部野心勃勃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外星人(大卫·鲍伊饰)为了拯救自濒临灭亡的星球来到地球的故事,它也证明了罗伊格有能力重塑并超越一种类型的局限。罗伊格充分利用了大卫•鲍伊超凡的流行歌星形象,塑造了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其中包含了对美国自由梦想被消费主义、失控的企业和政治精英劫持的方式的批评。遗憾的是,美国发行的第一个版本比罗伊格导演的剪辑短了22分钟(在随后的视频和DVD再版中,导演的剪辑占了上风),这大大削弱了主题的连贯性。

《天外来客》票房并不成功,当罗伊格再次携带着极具艺术性并在电影节上大获成功的《性昏迷》出现时,五年过去了(他们流产了一些项目,比如《走出非洲》(1986),《飞侠奇顿》(1980)和《侦探小说》(1982)——最后的都分别由西德尼·波拉克,迈克·霍奇斯和维姆·文德斯执导)。《性昏迷》是关于男孩最终遇到女孩的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外籍美国人,一个三十多岁的心理分析学家(阿特·加芬克尔)和二十多岁的陆军顽童(特里萨·罗素),他们在维也纳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当哈维·凯特尔的警方调查人员向加芬克尔询问罗素的自杀企图时,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闪回套闪回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疯狂爱情点滴。《性昏迷》代表了罗伊格对主人公英勇地与他们的过去和自己作斗争的探索达到了巅峰。罗素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这也是与她一系列迷人但存在困扰的合作开始。

《天外来客》海报

《尤利卡》是一部具有分水岭意义的电影,它讨论了当一个人最疯狂的梦想在中年时都实现时该如何继续生活的主题。一位淘金者(吉恩·哈克曼饰)经过多年的贫困挣扎终于发家致富,但他在巴哈马建立的的帝国却变成了失望和沮丧的炼狱。保罗·迈尔斯伯格的剧本在描写野心变异时下意识的带有威尔士的风格。《尤利卡》在大卫·贝尔格曼的米高梅和联合电影公司的保护下制作而成,而此时他也麻烦缠身,这部影片被搁置了近两年,然后在少量城市被投入放映。影片中集合了哈克曼,罗素,鲁特格尔·豪尔和米基·洛克的精彩表演,但他们扮演的唯利是图的小人物让许多人很难与这部影片联系起来。

在《尤利卡》的制作和发行陷入困境之后,罗伊格节省了《无足轻重》(1985)的开支,这是一部根据特里·约翰逊的剧本改编而成的诙谐而又低调的电影,讲述了乔·麦卡锡、玛丽莲·梦露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纽约一家酒店聚会的故事。《荒岛之恋》(1986)也获得另一些小的成功——它有点《小姐弟荒原历险》新版的味道,以奥利弗·里德和阿曼达·多诺霍之间的家庭冲突为中心讲述。由丹尼斯·波特编剧的《第29轨》(1988)将罗伊格带回了美国,但对母爱和医疗行业的讽刺镜头从未达到他们的目标。《女巫》(1990年),一部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小说(安杰利卡·休斯顿饰演的女巫对敏感的年轻心灵造成的伤害,与珍妮·阿古特在《小姐弟荒原历险》一样多),是有史以来最奇怪的儿童电影之一,但它成功地打动了目标观众和足不出户的导演主创论者。

《女巫》海报

到了1990年,人们可以察觉到罗伊格作品的趣味和吸引力的逐渐淡化,他的作品似乎总是沉浸在强烈的好奇心中,而不管题材的悲观性。《冰冷天国》(1991)是一部关于转世和宗教幻象的黑暗故事,缺乏了《威尼斯疑魂》任何一处精准性。《黑暗的心》(1994)忠实于原著,因此惨不忍睹。《丹尼博士的情人》(1995)本打算及时反映90年代东欧的政治恐怖秀,但很难判断这部电影是在沉迷于角色的恶毒,还是在批评这种恶毒。至于情色短片《天堂酒店》(1995),《霸王妖姬》和《心灵的按摩》等,他们存在得到的的唯一补偿便是他们在罗伊格的所有电影作品中显得很低调。

尽管最近成为英国电影协会成员的罗伊格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但他一直乐于假装不在意探索种族,历史和阶级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与肯·罗素,德里克·贾曼和彼得·格林纳威等反传统人士有关。与其他导演相比,罗伊格和格雷厄姆·格林等作家的躁动不安更有共同之处。和格林一样,他有一颗冒险家的心,但有一双道德家的眼睛。这是一种组合,艺术家只有走到这一步,才会感到疲惫和失望。然而,通过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作品,罗伊格继续把我们带到那些仍然是诱人的异国情调,触手可及和尚未完全征服的地方。

尼古拉斯·罗伊格

来源:深焦精选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