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hone拍大片,博伊尔新作《惊变28年》成焦点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13:11 4

摘要:最近刷短视频,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真心被震到了。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用一部iPhone 15 Pro Max就把2025年的票房冠军《惊变28年》给拍出来了。这下,那些念叨“手机只能拍短视频,拍不出电影味”的人,脸可真被打肿了。

最近刷短视频,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真心被震到了。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用一部iPhone 15 Pro Max就把2025年的票房冠军《惊变28年》给拍出来了。这下,那些念叨“手机只能拍短视频,拍不出电影味”的人,脸可真被打肿了。

大家总在争自己用手机拍东西会不会让电影变土、变廉价,结果人家博伊尔直接用新版iPhone拍出了能称霸大银幕的恐怖片。别说片方自己宣传什么“技术创新”,人家票房摆在那儿,还拿了口碑高分—— Rotten Tomatoes新鲜率都95%了,打嘴仗根本没意义。

其实回头一看,博伊尔就喜欢折腾新玩意儿。早在《惊变28天》那会儿,他用手持DV拍的方式就带出了特别的沉浸感。这次用iPhone拍升级了一个档次,设备小到可以悄悄进到那些荒凉的拍摄地。没人注意的时候,镜头记录下真正破败的沙滩、无人的街巷,也没有传统摄像机沉甸甸的脚架和踩出来的痕迹。那种末日感,真不是影棚里能搭出来的。

不少人吐槽,手机哪有电影机高级,不够“电影范儿”。但看了正片才知道,流畅的动作戏其实正是靠20台iPhone加上军用稳定器一起搞出来的。别再迷信绿幕特效,这种实景感反而让镜头更让人信以为真。人家现在手机传感器和AI算法,光影调出来都能跟那些专业器材拼一拼,关键是成本又低,年轻导演们也能玩得起。

想想2018年那个《Unsane》也是全程iPhone拍,各种心理压迫感呼之欲出。还是那句话,只要脑子里有好故事,什么拍摄工具都是艺术家的画笔。科学上,手机能拍出高级电影感,是因为计算摄影算法太牛了,HDR、多帧优化,这些名词听着就复杂。但作为观众,看片时只觉画面特别顺,不教人出戏,这就够了。

博伊尔这次玩疯了,影片里让感染者变聪明,甚至专门在“骨头神庙”设计隐喻,把人类暴力天性的故事包装得更深。他坚信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帮导演把故事讲得更扎实更有味道。所以电影里那些用iPhone拍出来的粗砺感,意外地把恐怖氛围拉满了。

别说博伊尔独领风骚,疫情那会儿有部叫《Host》的恐怖片,导演就用Zoom和手机把低成本变成优势了。现在别再吆喝砸钱换设备了,同行们也该想想怎么降低门槛,让有创意的人把注意力放在故事本身上吧。

其实,僵尸片在大伙印象里捣鼓来捣鼓去都那几个套路。这次,《惊变28年》不仅玩艺术剪辑,还往片子里塞了吉卜林的诗,直接让大家反思“当下文明到底值不值得坚信”。恐怖片能拍成社会寓言,这活,只博伊尔干得出来。

总结一句,技术本来就该是帮人思考的,别被各种器材迷信洗脑。现在手机都能拍出这种效果,创意还会被工具限制?博伊尔牛就牛在永远把焦点放在内容上,工具反而让你忘了它的存在。这才是真高手。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灵巧星星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