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4侠:初露锋芒》:复古未来主义之下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1 00:06 2

摘要:不同于前2版神奇四侠电影,“初露锋芒”跳过了讲述神奇四侠获得超能力的起源故事,直接从他们已经成为地球828的超级英雄开始讲起。在电影里,他们将面对宇宙级别的劲敌,行星吞噬者。

漫威的新片《神奇4侠:初露锋芒》已经上映。影片预算2亿美元,是漫威第六阶段的第一部电影,被寄予厚望。

不同于前2版神奇四侠电影,“初露锋芒”跳过了讲述神奇四侠获得超能力的起源故事,直接从他们已经成为地球828的超级英雄开始讲起。在电影里,他们将面对宇宙级别的劲敌,行星吞噬者。

除了故事之外,“初露锋芒”还有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点在于,影片使用了一种叫复古未来‬主义的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影片在视觉设计,世界观设定上,主要参照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影片中人物的造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电视机,交通工具等,基本外观都停留在那个年代。但同时,他们实际的科学实力却又已经超过了现在的科技水平。神奇四侠可以进行太空旅行,甚至超光速飞行,他们的汽车至少也是陆空两用。

另外,影片对于太空探索的热情,剧情上和太空,外星人等元素的深度交互,也反映出了60年代美国对于太空的热情。

所以,复古未来‬主义较之于“初露锋芒”,不仅是一种美学风格,甚至也反映出了本片的主题。

“初露锋芒”不像“银河护卫队”那样只是一部简单的复古式的电影,它看似欢乐,单纯的语境下,有着复杂的潜文本。

复古未来‬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中叶,也是神奇四侠诞生的时期。

漫威的神奇四侠,最早登场于1961年,由杰克·柯比创作,斯坦·李编辑。在第一期漫画里,讲述的就是神奇四侠的起源故事。里德,苏珊,本和约翰尼在太空中遇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导致身体发生变异,也获得了超能力。

在现实世界里,同年飞向太空的,不是美国的宇航员,而是前苏联的加加林,这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刚刚上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宣布加速太空计划,并计划在60年代末完成登月。而最终,美国也在1969年7月20日完成登月。

所以,神奇四侠登场的1960年代早期,同时也是美国和前苏联冷战早期激烈对抗的时期。 神奇四侠本身‬的出现,就和美苏太空竞赛有着直接的关联。

作为神奇四侠的劲敌,行星吞噬者则是首次登场于1966年“神奇四侠第48期”,随后一直到第50期,都是讲述行星吞噬者和神奇四侠的故事,后来粉丝们都将这三期称为是“行星吞噬者三部曲”。

行星吞噬者的设计初衷是漫威想要创作一个完全不同的反派,他们想要一个气势恢弘的反派,一个接近于神明的反派,于是便有了行星吞噬者的概念。

杰克·柯比是从圣经和神话传说中去寻找灵感,他认为行星吞噬者有点像宙斯,银影侠有点像是堕落天使。而斯坦·李的想法则是他不希望行星吞噬者只是一个简单的邪恶的反派,他接近于神的形象,他的行为也超出了正义与邪恶的范畴,他是在寻找自己的食物。

从设计上看,行星吞噬者经典的巨型盔甲造型有一种很奇特的古典感,既像是这个世界,又不像这个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神明级别的行星吞噬者一登场即代表着灭世的危机,这在以往的漫画里是没有出现过的,这其实也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世界末日的焦虑,而这一焦虑,则是源自核危机。

1960年代,普通民众对于核的恐惧达到了高峰,尤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两国的核战争一触即发。危机解决之后的几年,以世界末日,核危机等主题的电影接连出现,代表作就是1964年的《奇爱博士》。

在“神奇四侠”的故事里,总是同时有着欢乐的家庭氛围,又时刻面对着像行星吞噬者这样巨大的危机,也正是当时冷战背景下,美国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却是对于外部力量的恐惧,欢乐与焦虑并存。

所以,如果说在别的作品里,复古未来‬主义还只是一种美学风格的话,那么在神奇四侠里,复古未来‬主义所还原的60年代的时代下,就不仅只是美学,或者是纪念,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了。

在电影“初露锋芒”里,神奇四侠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人人善良,几乎没有战争,各国都放弃了军队(除了毁灭博士所在的拉托维尼亚)。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对应了60年代初期,或者说是50年代美国看上去美好的内景社会,人人富足,人人和睦。

影片导演马特·沙克曼之前导演过漫威剧集《旺达幻视》,在那部剧集里他通过旺达的想象,也再造过一个50年代的美国。“神奇4侠”,则是这个美国的一种延续。我们前面也说过,这种理想化的美好快乐,只是一面,还有焦虑与恐惧的另一面。

在《旺达幻视》里,另一面既是外部世界所代表的旺达不愿面对的现实,还有小镇内部包括她自己在内的黑暗内在。而在“神奇4侠”里,看上去相对简化,指向的则是行星吞噬者的灭世危机。

或者,换一个说法,行星吞噬者会毁掉这个美好的世界,进一步说,就是毁掉这个美好的美国。就算影片有零星几个画面带到其他国家,然而在影片的设定里,神奇四侠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守护者,几乎就是摆明了这层意思。

影片的片名叫“初露锋芒”,正常解释为是主角神奇四侠重启之后的首次登场,崭露头角,还有再引申就是这部电影是漫威第六阶段的第一部电影,所以叫“初露锋芒”。不过影片的英文原名叫“first steps”,所以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引用了当时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名言,“这是我的一小步”。

所以,一个表面上的复古未来‬主义,其实《神奇4侠:初露锋芒》几乎就是完全把当时的政治背景复刻了过来,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重塑。而行星吞噬者,不只是一个神话式的形象,或者是核危机焦虑的反映,他也代表着别的含义。

在“行星吞噬者三部曲”里,行星吞噬者来到地球,要将地球吃掉。在电影中,行星吞噬者的飞船会将星球转变为他所需要的能量。而在漫画里,他则是依靠一个元素转换器的装置。为了打败行星吞噬者,霹雳火在行星吞噬者的飞船里找到了漫威第一大杀器,终极抹除者。

神奇四侠拿着这个武器威胁行星吞噬者,如果不离开地球,他们将使用终极抹除者和他同归于尽。行星吞噬者害怕终极抹除者的力量,于是离开了地球。

通过这些情节,就能看出这个故事和当时现实的关联性。漫画对于终极抹除者的描述,是一个小型装置,开启就能摧毁整个宇宙。

行星吞噬者和神奇四侠都拥有过这个武器,但是一旦使用就是同归于尽。这其实就是在描述核弹。

神奇四侠,是当时美国精神的象征,那么远道而来的行星吞噬者,就是前苏联。现在再去看巨大的行星吞噬者,以及他身穿的红色盔甲,是不是就很明显了?

1956年有一部名为《天外魔花》的科幻片上映,讲的是美国小镇突然被外星植物入侵,而接触过这些植物的人都变得像机器人,没有情感,冷漠。

外星植物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泯灭人的感情,以此控制全人类。这部电影有着很明显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当时有些人认为是在批判前苏联,而有些人则认为是在批判美国国内的麦卡锡主义,又或者,影片本来就是两者兼有之。

事实上,行星吞噬者的行为也有着类似的特点,最初他使用的是元素转换器,也就是将所有东西转变为同一个东西。

而他的行为,也不是直接被形容为毁灭一个星球,而是吃掉一个星球。作者也强调他们认为行星吞噬者不能用邪恶来形容,那么他的行为就具有象征性了。

回到电影中,行星吞噬者的形象完全遵照了漫画。而当影片通过未来复古主义几乎将整个时代搬过来之后,那么行星吞噬者的对应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很有意思的是,在影片的结尾,行星吞噬者被传送去了宇宙的边界,就是离地球远远的,以保存这个世界,或者说美国。

来源:来自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