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雳,护戒远征队中坚毅的矮人,是许多粉丝钟爱的角色。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金雳”并非他的真名。
金雳,护戒远征队中坚毅的矮人,是许多粉丝钟爱的角色。然而,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金雳”并非他的真名。
更有意思的是,托尔金笔下其他著名角色也是如此, 包括梭林·橡木盾、巴林(芬丁之子),甚至都林一世。
所有这些名字都是化名。
原因在于矮人的一项古老传统,这传统起源于第二纪元的中洲,当时他们首次遇到了从苏醒之地希尔多瑞恩迁徙而来的人类。
但在一个问题上,都林一族跟其他所有矮人一样,守口如瓶到了极点。
出于精灵和人类始终未能完全理解的原因,他们从不向其他种族透露自己的个人真名。后来,掌握了书写技艺后,他们也不允许在任何地方雕刻或记录这些名字。
连石头也守护的秘密
矮人们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守护着自己的真名,绝不把它托付给任何非同胞的生灵。这传统根深蒂固,即便死后也不肯违背。
他们从不在墓碑上刻下真名,生怕哪天被外人瞥见。
这种做法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
如果禁止外人知晓他们的名字,那该如何称呼他们?而矮人自己,在其他种族成员在场时,又是如何彼此称呼的呢?
就在矮人与人类开始合作时,无论并肩作战,还是共建夺回的土地,都林一族借用了人类的语言来交流。
对于那些因特殊友谊而结下羁绊的人类,他们也不反对对方学习自己的语言,可人类总觉得这语言太难。
人类只能慢慢地掌握个别词汇,其中不少被吸收并引入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中。
本名与外名
矮人在其古老的库兹都语中自称为“卡扎德”,随着第二纪元的发展,他们开始掌握北方的人类方言。
这是一种架设桥梁、巩固与新邻居联盟的方式。
这门受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启发的新语言,让矮人能够为自己取第二个名字,这些名字更符合人类的听觉习惯。
从那时起,每个矮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本名,只在本族同胞间低声诉说;另一个是外名,供所有其他地域的人使用。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有人听过他们真正的库兹都语名字吗?尽管几乎所有矮人都对此严守秘密,却有一个有趣的例外。
如果我们回溯到第一纪元的中洲,在贝烈瑞安德沉没于波涛之下的时代之前,我们会发现关于“小矮人”的传说。
这是一群被流放者,在身高和性情上都逊色于他们的同胞。
据说他们离开自己的族群,要么是背负着黑历史的逃犯,要么是因丑陋、懒惰或叛逆而被驱逐的异类。
而这些生活在文明边缘的社会弃儿,似乎在保密问题上不那么拘谨。
例如,我们知道在纳国斯隆德的小矮人首领名字叫密姆。
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库兹都语名字。他的儿子们,奇姆和伊布恩,同样拥有很可能源自同一语言的名字。
小矮人的名字让我们得以一窥矮人“本名”可能是什么样子。
此外,我们知道一个非矮人角色的库兹都语名字。
这指的当然是奥力——那位创造了矮人种族的强大的维拉。在《精灵宝钻》中,他的库兹都语名被记录为玛哈尔。
追溯往昔的谜团
但第一纪元其他矮人的名字呢?
如果采用“外名”的人类名字传统直到第二纪元才出现,那么编年史中理应保留了他们祖先的库兹都语名字吧?
令人惊讶的是,并没有。
后世生活的矮人,在回望过去时,为他们的祖先选择了人类的名字。这些新的化名成了外人知晓那些远古矮人的唯一名字,永远地掩盖了他们的真实身份。
这意味着都林一世,卡扎督姆的传奇奠基者、都林一族的先祖,生前从未被叫作“都林”。
当然,他也根本不会认得这个名字。
这一习俗在都林一族中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元,甚至超出了我们所知的故事范围。
看来,即便与人类交情深厚,聊起本族历史时,他们还是会给早在两族相遇前就存在的先祖起类似的外名。
但从那些古老年代传到第三纪元的,只有一个这样的名字:都林。这是他们给先祖起的名字,精灵和人类也正是通过这个名字认识了他们。
我的名字于你有何意义?
“都林”不过是个人类词汇,意思是 “国王”。
所以对第二纪元的北方人类来说,“不死者都林”听着就像“不朽的国王”。尽管我们不知道金雳的本名,但和都林的情况一样,至少能弄明白他外名的含义。
一个流行的理论认为,“金雳”这个名字基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单词“Gimlè”,指的是诸神黄昏后正直者将居住的避难所。
然而,托尔金本人在第297号书信中表示,他对金雳名字的理解与此分析不同。
他解释说,北方矮人的“外名”、公众可用的名字,源自遥远北方人类的语言,而非那种以盎格鲁-撒克逊语为代表的形式。
因此,它们被赋予了斯堪的纳维亚的形式。在这个体系中,金雳名字的含义,显然是指“火”。
尽管笼罩着这么多神秘色彩,却有一个非矮人可能知道金雳乃至所有矮人的真名:托尔金本人。
虽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测,但很可能托尔金在自己的想象中知晓这些秘密名字,却像矮人们那样,决意永不将它们写在纸上。
无论真相如何,矮人们的真名注定永远尘封。而且,平心而论,人们甚至可能会感激托尔金允许这一传统得以延续,让他们的真名成为一个秘密。
来源:奇妙世界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