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观赏热血高校3,给人的感觉是无论场面还是演员与广受好评的热血高校2比起来,差了许多。而且影片中有很多逻辑或细节上的谬误,虽然导演非常想遵照热血高校2的节奏和范式,但是效果不算太好。最后大概20人的铃兰高三生“灭掉”(打赢)外校50人+修理约40个铃兰高一
有一种蓦然回首是,当我重看热血高校3,发现此片推出已经11年了,距离我第一次看也将近十年了。十年时间足以物是人非,时间,真的是流失在指缝之间。
第一次观赏热血高校3,给人的感觉是无论场面还是演员与广受好评的热血高校2比起来,差了许多。而且影片中有很多逻辑或细节上的谬误,虽然导演非常想遵照热血高校2的节奏和范式,但是效果不算太好。最后大概20人的铃兰高三生“灭掉”(打赢)外校50人+修理约40个铃兰高一生,感觉就是最大的谬误和牵强之处。
第二次观赏,我发现可以理解丰田利晃导演的强大本领,那些谬误换一种方式看只能反映出导演的务实——用更少的演员和成本来演绎第三部,且非常遵照热血高校2的节奏和范式,这就是导演务实的能力。所以导演实在太聪明。如果不是对导演能力的充分认可,影业公司也不可能将热血高校如此重要的题材交给他拍摄。
最了不起的是导演的某种历史思维。该导演不算非常高产的导演,他的十余部作品,绝大部分是黑道题材。而从这部热血高校3来看,他想将铃兰高校斗殴的高中生与这群高中生的过往生活,以及社会黑道博弈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拍摄。这样就产生了下列逻辑:失败的原生家庭导致差生,差生来到铃兰高校斗殴,斗殴高中生有意无意成为黑道博弈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斗殴高中生未来可能成为黑道。显然导演是很有思想的人,他不仅善于揭示黑道产生原因,而且他可能想揭示真实的日本社会现实,底层与黑道纠缠不清,甚至被控制。而这种现实是有严格而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的,最早至少能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历史。这就是导演的思维,务实拍摄+历史思维。
感觉导演像是半个哲学家,看看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台词吧:
1、旋风雄:即使去铃兰高校,我也是成长了。
2、你认真发火的样子,和我的朋友很像。
3、辽平进入了铃兰,我很高兴,他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4、有人啰嗦你,你就知足吧
5、站在这样的顶点(铃兰房顶)往下看,我们就是垃圾。
6、lindaman:我们是乌鸦,乌鸦为了生存必须要吃垃圾。
来源:苏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