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这篇不是那种端着腔调的“影评”,就是跟哥几个撸串时吹的牛逼——只不过吹的是5部能把人看哭又看燃的老片子。它们在我心里有个统一外号:一生至少得磕一次的“神片”。
今天这篇不是那种端着腔调的“影评”,就是跟哥几个撸串时吹的牛逼——只不过吹的是5部能把人看哭又看燃的老片子。它们在我心里有个统一外号:一生至少得磕一次的“神片”。
哪天你突然觉得日子没劲,把其中任何一部翻出来,效果跟往脸上泼冰水差不多——透心凉,还带点疼。
《告别昨日》
一部45年前拍的片子,画质渣得跟老照片似的,可每次看还是会被那辆破自行车整破防。四个小镇青年刚毕业,嘴上跑火车,心里慌得一批:大学没戏,工作没谱,前路像村口那条坑坑洼洼的土道。
最愣的那个家伙突然宣布——要去当职业赛车手!他爸当场掀桌子,邻居笑掉大牙,哥几个却偷摸凑钱给他整了辆连刹车都不灵的二手赛车。后面就是一路摔、一路哭、一路咬牙往前蹬。
最绝的结尾那个超长镜头:阳光、尘土、喘到肺疼的呼吸声,你就像趴在车把上,跟着一起冲过终点线,鸡皮疙瘩瞬间起立。
《卡特教练》
真人真事改编,讲一个高中篮球教练怎么把一群“战无不败”的学渣+球渣拧成绳。塞缪尔·杰克逊演的卡特,一上来就立规矩:想打球?先给把学分修够!家长炸了,学生骂娘,媒体堵门口,他直接把球馆锁了——冠军可以不要,你们先把命给我学明白。
最骚的是,这群小子最后不仅成绩飙上去,还真把奖杯抱回家。看完我只想说:要是当年我班主任有卡特一半狠,我早冲清北了,哪还用在这儿码字吹水。
《大河之恋》
有人把它当钓鱼教学片,我直接当“父子和解指南”。布拉德·皮特那张帅脸往河边一站,甩杆抛线都能拍成MV,可故事骨子里是哥俩的人生岔路口:一个循规蹈矩,一个浪到飞起。
父亲把全部温柔藏进教儿子绑鱼钩的动作里,嘴上却一句软话没有。直到大哥暮年回来,在同样的河岸甩出一杆,镜头慢慢拉远,我突然明白:所谓成长,就是终于看懂老爸当年没说的那句“我爱你”。友情提示:看完别给亲爹打电话,我怕你俩在电话里一起哭成狗。
《角斗士》
雷德利·斯科特是真的会拍男人浪漫。罗素·克劳开场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将军,下一秒被太子阴成奴隶。换别人早躺平了,他偏不,硬是从角斗场一路砍回罗马。血浆、黄沙、肌肉碰撞,荷尔蒙直接爆表。
可最戳我的不是打斗,而是他在决斗前那句:“My name is Maximus.” 翻译成中文就仨字:爷没死。什么叫将军?不是头衔,是那股子“就算全世界踩我,也要咬牙站起来”的倔劲儿。看完只想冲进健身房狂撸铁,边撸边吼“老子也能杀回去”。
《中央车站》
压轴留给这部巴西神作,被好多人私下封为“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真正看过的却没几个。女主在中央车站给人代笔写信,其实是个收钱不办事的“信撕撕”,专门把别人的思念当笑话读。
直到一个小男孩出现,非拉她去找从未谋面的爹。一老一小踏上公路,一路鸡飞狗跳,女主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却一点点被融化。
最后真相揭开,小男孩没找着爹,女主却找回了相信别人的勇气。结尾她站在车站给人写信,第一次认认真真写下“亲爱的”,我直接破防——原来救赎别人,也是救赎自己。
行了,5部片子甩给你们。哪天觉得生活枯燥,随便点开一部,哭完燃完,记得回来请我喝杯冰啤酒——不为了别的,就为咱们一起在这烂泥般的日子里,还能被电影拉一把,继续往前冲。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