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谈论影视剧里的 “恶人” 时,总会下意识寻找一个 “相对善良” 的角色作为情感寄托 —— 比如《教父》里守护家族的迈克,《绝命毒师》里从教师堕落的老白。但有些剧集偏要打破这种默契: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角色都在欲望里挣扎,在黑暗中游走,甚至以 “恶” 为生
当我们谈论影视剧里的 “恶人” 时,总会下意识寻找一个 “相对善良” 的角色作为情感寄托 —— 比如《教父》里守护家族的迈克,《绝命毒师》里从教师堕落的老白。但有些剧集偏要打破这种默契: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角色都在欲望里挣扎,在黑暗中游走,甚至以 “恶” 为生存本能。这类 “全员恶人” 的欧美剧,恰恰因为剥离了 “非黑即白” 的滤镜,成了窥探人性的绝佳镜子。以下 8 部作品,从黑帮帝国到荒野生存,从抢劫计划到超英黑化,用最锋利的叙事告诉我们:所谓 “恶”,从来都藏在最真实的人性里。
1999 年,《黑道家族》在 HBO 首播时,没人想到这部 “讲黑帮看心理医生” 的剧集,会成为后世所有犯罪剧的教科书。詹姆斯・甘多菲尼饰演的托尼・索普拉诺,是新泽西黑帮的实际掌权人 —— 他能面不改色地处理叛徒,也会在杀人后对着心理医生哭诉 “我总梦见母亲想害我”。剧集用 6 季时间,把这个 “黑道大佬” 从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他会因为女儿早恋和妻子吵架,会因为手下办事不力暴跳如雷,更会在深夜对着冰箱发呆,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还有意义。
这部剧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 “黑帮片” 的叙事逻辑。以往的黑帮故事要么歌颂江湖义气,要么批判暴力罪恶,而《黑道家族》却把镜头对准了罪恶背后的 “日常”:托尼在心理诊所里吐槽家族矛盾的样子,和楼下大爷抱怨广场舞噪音没什么不同;他对子女的保护欲,既带着父亲的温情,又藏着黑帮头目的控制欲。当托尼在结局的餐厅里突然消失在镜头里时,观众突然明白:所谓 “恶人”,不过是被欲望和身份绑架的普通人 —— 他们的罪恶值得唾弃,可他们的挣扎,却让人无法完全厌恶。
2017 年 Netflix 推出的《纸钞屋》,用一场长达数季的 “造币厂抢劫案”,重新定义了 “反派” 的魅力。乌苏拉・科尔维罗饰演的东京、阿尔瓦罗・莫奇饰演的 “教授”,带领一群用城市名做代号的劫匪,不是为了抢钱跑路,而是要在皇家造币厂里 “自己印钱”。他们戴着达利面具,在人质面前跳着西班牙民谣,甚至和警察谈判时要求 “给人质送冰淇淋”—— 这群本该被唾骂的劫匪,却成了观众眼里的 “反英雄”。
《纸钞屋》最妙的设计,是让 “恶” 有了清晰的 “动机”。劫匪里有被银行逼到破产的单亲妈妈,有被资本压榨的艺术家,有被体制抛弃的老兵 —— 他们抢劫的不是普通人的存款,而是象征权力的 “货币符号”。当 “教授” 对着镜头说 “我们抢的不是钱,是自由” 时,观众突然发现:这些人的 “恶”,更像是对不公社会的反击。而人质与劫匪的关系更耐人寻味:有人质偷偷帮劫匪传递消息,有劫匪为保护人质受伤,甚至警察里的卧底都开始动摇 —— 在这场荒诞的抢劫里,“好人” 和 “坏人” 的界限,早就被撕得粉碎。
2019 年《黑袍纠察队》横空出世时,几乎撕碎了观众对 “超级英雄” 的所有幻想。卡尔・厄本饰演的比利,带着一群被超英伤害过的普通人,要对抗的不是外星怪物,而是 “祖国人”“火车头” 这些表面光鲜、背地里滥杀无辜的 “超级英雄”。这些超英用公众的崇拜赚钱,用超能力满足私欲,甚至把普通人当蝼蚁 —— 而所谓的 “正义联盟”,不过是资本包装的赚钱工具。
这部剧的 “恶”,藏在最熟悉的 “英雄叙事” 里。祖国人每次拯救灾难时,都会先确保镜头能拍到他的侧脸;星光刚加入联盟时,被要求穿着暴露的战衣 “迎合观众”;火车头为了保持人气,偷偷用违禁药物,撞死路人后还能靠公关洗白。而黑袍纠察队的 “反击” 也毫不光彩:比利为了复仇不择手段,休伊用超能力报复仇人时差点失控 —— 他们不是 “正义的化身”,只是 “以恶制恶” 的普通人。当观众看着祖国人在镜头前假笑、在暗地里杀人时,突然脊背发凉:现实里的 “偶像”,是不是也戴着这样的面具?
2015 年《毒枭》首播时,因为过于真实的剧情引发热议 —— 它几乎是哥伦比亚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的 “纪录片式传记”。瓦格纳・莫拉饰演的巴勃罗,从一个走私犯变成掌控全球可卡因贸易的 “毒品之王”:他用金钱收买政府,用暴力清除异己,甚至能让总统候选人在演讲时被暗杀。但剧集没有把他塑造成单纯的 “恶魔”,而是展现了他的矛盾:他给贫民窟盖房子,让穷人拥戴他;他对家人温柔体贴,却能下令屠杀整支警察队伍。
《毒枭》的震撼之处,在于它让 “恶” 有了 “土壤”。当巴勃罗用金钱和武器控制整个国家时,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毒枭的疯狂,还有体制的腐败:警察收受贿赂后对毒品交易视而不见,政客拿了好处就为贩毒集团开绿灯,甚至普通民众因为能从毒品贸易里分到好处,而选择沉默。剧集里有句台词:“巴勃罗不是天生的恶魔,是这个渴望捷径的世界,把他喂成了恶魔。” 当巴勃罗最终被击毙在屋顶时,观众没有 “大快人心” 的快感,只有一种沉重的无力 —— 因为杀死一个巴勃罗,还会有下一个 “巴勃罗” 在欲望的土壤里生长。
2014 年开播的《格莫拉》(剧版),把镜头对准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的 “克莫拉” 黑帮 —— 这个比黑手党更隐秘、更残酷的犯罪组织。萨尔瓦多・阿布鲁齐斯饰演的西罗,从一个小混混变成帮派骨干,却在权力斗争里逐渐明白:这里没有 “兄弟义气”,只有 “利益交换”。13 岁的少年托托为了加入黑帮,甘愿杀人;商人弗兰克用有毒废料赚钱,明知会毒死村民却毫不在乎;裁缝帕里跨斯教黑帮成员 “如何体面地杀人”—— 每个角色都在罪恶里越陷越深,却没人觉得自己在做 “坏事”。
这部剧最 “反套路” 的地方,是它彻底剥离了 “黑帮片” 的浪漫化滤镜。没有酷炫的枪战,没有悲壮的牺牲,只有麻木的暴力:杀人就像处理垃圾一样随意,背叛就像换衣服一样平常。当西罗为了上位杀死曾经的兄弟时,脸上没有犹豫,只有一种 “这就是规矩” 的冷漠。剧集用手持镜头拍摄贫民窟的破败、交易现场的杂乱,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 原来真实的黑帮世界,没有江湖传说里的 “豪情”,只有被贫穷和欲望逼出来的 “生存本能”。
2006 年开播的《嗜血法医》,用一个极端设定探讨了 “恶的边界”:迈克尔・C・豪尔饰演的德克斯特,白天是迈阿密警局的血迹分析师,帮警方抓凶手;晚上却化身连环杀手,专门猎杀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他有一套 “杀人准则”:只杀有罪的人,绝不伤害无辜。但随着剧情推进,他发现自己的 “准则” 正在崩塌 —— 他为了保护身份而杀死警察,为了复仇而突破自己的底线,甚至差点伤害到家人。
这部剧的魅力,在于它让观众 “共情” 一个杀手。德克斯特的杀人冲动源于童年创伤 —— 他亲眼目睹母亲被杀害,从此对 “罪恶” 有了偏执的仇恨。他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妹妹保持亲密,和同事友好相处,甚至尝试谈恋爱。但当他深夜穿上雨衣、拿出手术刀时,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恶魔,而是一个被创伤困住的可怜人。剧集里有个细节:德克斯特每次杀人后都会清洗现场,就像在 “清理罪恶”,可他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了罪恶的一部分。当他最终选择自我放逐时,观众突然明白:所谓 “以恶制恶”,不过是给自己的 “恶” 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2018 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黑色童话》,用暗黑风格颠覆了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不再善良,她为了王位能毒死继母;小红帽不是无辜少女,而是和狼人做交易的猎手;灰姑娘的水晶鞋,其实是用前任丈夫的骨头做的。詹妮弗・莫里森饰演的 “现实世界女孩”,意外闯入这个暗黑童话世界,发现每个角色的 “恶”,都源于被压抑的欲望:白雪公主对权力的渴望,小红帽对生存的执念,灰姑娘对自由的向往。
《黑色童话》的巧妙之处,是用 “童话” 解构 “人性”。我们从小听的童话里,好人永远善良,坏人永远邪恶,而这部剧却告诉我们:所谓 “善良”,可能是没机会作恶;所谓 “邪恶”,可能是被现实逼到绝境。当小红帽为了保护家人而和狼人合作时,她的 “恶” 里藏着无奈;当白雪公主杀死继母时,她的眼神里既有狠厉,又有恐惧。剧集在现实与童话之间切换,让观众突然想起:现实里的 “好人”,谁没有过自私的念头?“坏人”,谁没有过无奈的瞬间?
2021 年开播的《黄蜂》,用 “少女生存” 的设定,展现了最原始的 “恶”。索菲・撒切尔饰演的年轻版娜汀、梅兰妮・林斯基饰演的成年版莎蒂,讲述了一支女子足球队在飞机失事后被困荒野的故事:1996 年,她们从互相扶持到为了食物自相残杀;2021 年,幸存的队员带着荒野里的秘密生活,却发现过去的 “恶” 从未离开。她们有人为了活下去吃了同伴,有人为了保守秘密而杀人,甚至有人在获救后,依然怀念荒野里 “不用伪装” 的自己。
《黄蜂》最令人窒息的,是它展现了 “恶” 的 “本能”。当食物耗尽、寒冬来临,这些平时在学校里讨论明星八卦的女孩,突然变回了 “动物”:有人用美貌拉拢强者,有人用暴力抢夺资源,有人用谎言操控他人。但剧集没有批判她们的 “恶”,而是展现了背后的挣扎:娜汀杀死同伴时,手在发抖;莎蒂每次梦见荒野,都会在夜里哭醒。当成年后的她们因为秘密被威胁而再次联手时,观众突然明白:极端环境下的 “恶”,或许不是本性,而是生存逼出来的 “选择”—— 而这个选择留下的伤疤,会跟着人一辈子。
从黑帮大佬到荒野少女,这 8 部剧里的 “恶人”,从来都不是脸谱化的 “坏”。他们有欲望,有软肋,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有明知故犯的贪婪。观众喜欢看 “全员恶人” 的故事,或许不是因为喜欢 “恶”,而是因为在这些角色身上,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 我们都有自私的念头,都有过伤害他人的瞬间,只是大多数人被道德和规则约束着。
这些剧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不愿承认的 “阴暗面”,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 “恶” 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它藏在每一次妥协里,每一次放纵里,每一次 “别人都这样” 的借口里。
那么你呢?在这 8 部剧里,有没有哪个 “恶人” 让你觉得 “可恨又可怜”?或者你心里还有其他 “全员恶人” 的剧集,想和大家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来源:生活有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