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日》这片子,看完像喝了罐冰镇可乐,爽得打哆嗦又热血沸腾。有人说它是美式英雄套路,总统亲自开飞机太离谱;可也有人看得攥紧拳头 —— 当外星飞船遮天蔽日,人类那点破事,还值得吵来吵去吗?
《独立日》这片子,看完像喝了罐冰镇可乐,爽得打哆嗦又热血沸腾。有人说它是美式英雄套路,总统亲自开飞机太离谱;可也有人看得攥紧拳头 —— 当外星飞船遮天蔽日,人类那点破事,还值得吵来吵去吗?
故事的开端,像场全球直播的科幻大片。巨大的外星母舰悬在华盛顿、纽约、伦敦上空,城市瞬间变成被罩住的鱼缸。美国总统惠勒对着镜头喊 “保持冷静”,背地里却让军方偷偷准备核弹;科学家戴维,这个连博士论文都没通过的 “失败者”,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外星信号,突然蹦起来:“这不是问候,是倒计时!”—— 灾难来临前,总有人清醒得太早,被当成疯子。
外星飞船的攻击比台风还猛。激光束像切蛋糕一样劈开白宫,帝国大厦在爆炸中变成火炬,逃亡的人群堵在公路上,哭喊声比警笛还刺耳。戴维拽着老爸往飞机跑,皮鞋跑掉了一只也顾不上捡;战斗机飞行员史蒂文,刚和女友朱丽叶求婚,转头就驾着战机冲向外星飞船,头盔里还放着两人的合照 —— 原来在平凡的人,也能在关键时刻变成英雄。
人类的 “内斗” 比外星武器还伤人。军方大佬坚持用核弹,说 “牺牲一座城换全世界”;戴维却发现外星飞船有护盾,核弹根本没用,可没人信他这个 “野路子科学家”。惠勒总统想下令撤退,却被参谋长怼:“您是想当救世主,还是想让美国亡国?”—— 平时争权夺利的政客,到了生死关头,还在算政治账。
转机出在戴维的 “馊主意” 上。他想驾驶被俘的外星侦察机,带着病毒冲进母舰,瘫痪整个外星舰队。史蒂文自告奋勇当飞行员,两人在酒吧喝壮行酒,戴维说:“我连工作都保不住,居然要去拯救世界。” 史蒂文笑他:“你以为我想当英雄?我只是不想让朱丽叶守寡。”—— 英雄主义的背后,往往是最朴素的牵挂。最燃的场面是全球反击。惠勒总统撕掉演讲稿,穿上飞行服坐进驾驶舱,对着通讯器喊:“今天不是美国的独立日,是全人类的!” 俄罗斯飞行员用蹩脚的英语喊 “跟我上”,中国战机编队在云层里划出彩虹,连非洲的游击队都扛着火箭筒冲向外星探测器 —— 平时互相看不顺眼的国家,此刻像被拧成一股绳的钢筋,硬得能撞碎陨石。
戴维和史蒂文的潜入,比拆弹还惊险。外星母舰里的黏液像鼻涕虫,触须怪的嘶吼能震碎耳膜。戴维往电脑里输入病毒时手都在抖,史蒂文用机枪扫射追兵,喊 “快点!老子还没当爹呢”。当病毒生效,外星飞船的护盾一个个消失,地面上的人类战机像群愤怒的马蜂,对着外星飞船狂轰滥炸 —— 原来科技再牛,也扛不住团结这门 “玄学”。
结局的画面,让人想站起来鼓掌。外星母舰在核爆中变成烟花,幸存的人们拥抱在一起,不管是白皮肤、黑皮肤还是黄皮肤,都在喊同一句话:“我们赢了!” 惠勒总统站在废墟上演讲,身后是升起的朝阳,他说:“宇宙很大,但我们的勇气更大。”
现在回头看,《独立日》哪是科幻片?分明是给人类的一封警告信。我们平时为了石油、领土吵得你死我活,可在外星文明眼里,可能只是一群窝里斗的蚂蚁。戴维的病毒、史蒂文的战机、总统的演讲,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人类最厉害的武器,从来不是核弹,是 “我们” 这两个字。
就像史蒂文在战机里对朱丽叶说的:“等我回来,咱们生三个娃。” 是啊,比起拯救世界,人们更在乎的,是能有机会继续过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日子。这部电影最狠的地方,不是外星飞船的激光,而是让你看清:当共同的敌人出现,那些所谓的分歧和仇恨,真的比活下去还重要吗?
来源:达利亚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