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谈恋爱都是奢望?这部电影撕开美国婚恋真相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14 23:31 2

摘要:在由达科塔·约翰逊、佩德罗·帕斯卡和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新浪漫喜剧《物质主义者》中,导演塞琳·宋为女主角争取到了一个“全有”的完美结局:她让女主角获得了通常只属于男主角的特权——用金钱来获得理想伴侣。

在由达科塔·约翰逊、佩德罗·帕斯卡和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新浪漫喜剧《物质主义者》中,导演塞琳·宋为女主角争取到了一个“全有”的完美结局:她让女主角获得了通常只属于男主角的特权——用金钱来获得理想伴侣。

警告:本文包含剧透。

塞琳·宋的最新电影《物质主义者》是一部精致性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宣传片。这部被宣传为传统浪漫喜剧的影片,截至7月6日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4500万美元,已超越宋的成名作《前世今生》的国际票房。在执导电影之前,宋曾担任红娘,她利用这段经历来探索现代约会中的赤裸裸的算计。

该片由达科塔·约翰逊、佩德罗·帕斯卡尔和前“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等一线明星主演。尽管宋在对单身人士的非人化现象进行尖锐评论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她影片中暗示的解决方案是个人职业成功,而非任何系统性变革,这无意中强化了只有美丽和富有的人才值得爱的观念。

《物质主义者》的剧情围绕“自愿独身”的露西(约翰逊饰)展开。她曾是一名演员,现为一家名为“Adore”的跨国公司工作,该公司为能负担得起费用的精英都市人士提供奢侈婚介服务。她作为婚介的成功源于对“数据”的冷漠执着,通过算法根据教育背景、阶级出身、相对吸引力及收入等因素判断人们是否匹配。在露西促成的第九场婚礼上,她遇到了新郎的弟弟哈里(帕斯卡尔),这位富可敌国的富豪。片刻后,她又在婚宴上遇到了前男友约翰(埃文斯),他如今在婚宴上做服务员,自称来自“破落家庭”的穷光蛋,并声称“投了伯尼的票”。穿着燕尾服的“资本主义王子”在金融界工作。

闪回揭示了露西和约翰曾有过一段深厚的爱情,但他的持续贫困使他们分道扬镳。在整部电影中,露西暗示只有富有的男人才能让女人“感到有价值”,但很明显,尽管约翰家境贫寒,她仍对他这位英俊而真诚的前男友抱有感情。露西开始与哈里约会,她认为他是“独角兽”——一个罕见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男人,英俊、迷人、有礼貌、家教良好且高大。当她试图说服哈里他不在她的层次时,他反驳说她的计算没有考虑到真正的感情联系。

在捷克共和国卡罗伊·瓦里电影节的一次采访中,约翰逊谈到了这个两难选择:在爱一个穷男人和爱一个富男人之间抉择。她说:“问题是,你是要为自己认为想要的生活而奋斗,还是为被真正看见和真正爱而奋斗?”约翰逊接着说,“即使这意味着没有一定数量的钱或没有一定的生活方式。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今,由于社交媒体和世界现状,人们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某种生活,因为互联网上的生活看起来就是那样。但我们是人类。难道不觉得被真正爱着会更好吗?”

剧情顺畅推进,露西在哈里与约翰之间抉择。当哈里带露西回到他的顶层公寓与她发生第一次关系时,观众看到,尽管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露西身上,但她却被公寓的大小和奢华所分散。在性行为后的片刻休息中,露西问哈里这套顶层公寓多少钱。当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一千万”时,你几乎能听到她脑海中响起“哗啦”的声音。

这部电影验证了罗伊·鲍迈斯特和凯瑟琳·沃斯2004年论文中提出的“性经济”理论。在这篇论文中,两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性是一种商品,求偶行为受背景经济体系(假设为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们写道:

“不同伴侣的性行为通过一个市场松散地相互关联,而非完全独立或私密,且每个伴侣的决策可能受市场条件影响。经济原理表明,性行为的价格将取决于供需关系、卖方竞争、产品差异、卖方串通及其他因素。”

在他们看来,女性出售性,而男性则通过提供其他资源来获取女性的性。这些“其他资源”通常包括必要的物质支持,因此,那些希望“过上某种生活”(住房、食物、医疗等)的女性应基于经济计算而非情感做出浪漫决策。缺乏这些资源的男性在求偶市场上处于劣势。

美国女性宁愿单身也不愿被一个“废物”拖累。引用2007年Fergie和Ludacris的歌词:“如果你没钱,就带着你那穷酸的屁股回家吧。”在一段幽默的插曲中,观众以露西的视角体验她在工作中面临与私人生活相同的困境。我们坐在她的客户对面,听他们界定潜在伴侣的标准。

一位客户解释说,他不会约会任何BMI超过20的人,而一位48岁的男人拒绝考虑任何超过27岁的女性。一位白人女性建议她想从“只约白人”开始。另一个人递给露西一份多页的文件,详细列出她的偏好,解释说她值得得到她想要的,因为她“是个好对象”。露西无奈地回应:“你不是好对象,因为你不是鱼。”

隐含的信息似乎很明确: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女性要么为了金钱结婚,要么赚够自己的钱,以便能够为了爱情结婚。

露西与哈里的关系继续发展,即使她转向约翰寻求情感支持。在情侣们计划去冰岛度蜜月前,露西在哈里的行李箱里发现了一枚钻石订婚戒指,意识到他打算向她求婚。在一段精彩的对话中,哈里和露西讨论了他们为提升各自“产品”所做的“美容投资”,最终承认彼此并不相爱,并友好分手。由于在计划度假期间已将公寓转租,露西决定与约翰同住。

而这里正是电影本可以变得有趣的地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理论家观察到,资本主义通过迫使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扭曲了异性恋关系。

宋可能利用她的电影来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自然产生以经济思维衡量爱情的现象,即用净资产来衡量成年人的价值。然而,她采取了经典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立场,将通常只赋予英雄的特权延伸至女主角:如果男性可以利用其他资源获得理想伴侣,那么女性也应能利用这些便利资源(金钱)做到同样的事。

最终,约翰承认他一直爱着露西,并将爱她直到生命最后一天。即便抱怨着未来不可避免的糟糕餐厅生活,露西还是选择了她穷困潦倒的前男友。难道宋想让我们相信,露西终于愿意放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追随自己的内心?真爱最终是否胜利?

可惜,并非如此。就在约翰求婚前,露西接到Adore公司老板的电话,对方要搬去伦敦。露西被晋升为纽约办公室负责人,可以要求任何薪资。带着这个消息,她同意嫁给约翰——暗示她现在既能拥有高档餐厅,又能得到真爱。

野心勃勃的女性老板总有好报。尽管露西并未立即接受职位,但隐含的信息似乎很明确: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女性要么通过婚姻获得财富,要么通过自身努力赚取足够的财富,从而能够选择为爱而婚。这种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世界观将露西这类身材苗条、举止优雅、工作勤奋的女性——她有着整齐的马尾辫和扎实的工作态度——置于传统家庭主妇和拜金女之上。

我明白浪漫喜剧并非探讨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类型,但这使得影片的意识形态基础更加令人不安。《物质主义者》确实对纽约等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如何扭曲约会与爱情进行了深入探讨。它揭示了现代关系中不合理期望与隐藏动机的存在,并讽刺了人们在决定与潜在伴侣承诺前所做的“算计”。

但《物质主义者》也将背景中的“市场条件”视为不可改变的。在影片的世界观中,约翰投票给伯尼·桑德斯显得天真而乌托邦式,只是一个角色细节,用来表明他是一个绝望的浪漫主义者。而务实的露西则理解世界的本貌,而非它可能的样子。只有因为她设法靠自己的高跟鞋带把自己拉起来,露西才赢得了她的幸福结局。显然,如果我们不想孤独终老,我们都应该做同样的事情。

贡献者:

克里斯汀·戈德西是《日常乌托邦》、《红女武神》的作者。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