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MDb上7.7分的成绩,让它在国外收获了不少好评,可到了国内,豆瓣6.8分的评价,加上票房排名相对靠后的表现,让人忍不住探究:这部超级英雄大片,咋就 “内外有别” 了?
最近,詹姆斯・古恩导演的《超人》在全球电影市场掀起了一阵波澜,不过这波澜在国内外的 “声势” 却大不一样。
IMDb上7.7分的成绩,让它在国外收获了不少好评,可到了国内,豆瓣6.8分的评价,加上票房排名相对靠后的表现,让人忍不住探究:这部超级英雄大片,咋就 “内外有别” 了?
先看国外的口碑,IMDb7.7分,意味着国外观众对《超人》的认可。在北美市场,超人是 “国民级超级英雄”,从漫画时代就承载着无数人的英雄梦。
詹姆斯・古恩导演又擅长 “翻新经典 IP”,《银河护卫队》系列把漫威的 “宇宙英雄” 玩出了新花样,这次接手《超人》,也给这个老牌英雄注入了 “古恩式” 的活力。
国外观众看《超人》,看的是 “情怀延续+导演创新”——超人飞身拯救世界的经典场面还在,古恩又加了些 “英雄的人性挣扎”,比如克拉克・肯特在 “地球人” 与 “氪星人” 身份间的纠结,这种 “老瓶装新酒” 的玩法,戳中了国外观众的 G 点,让他们愿意为情怀和创新买单,打出高分。
可到了国内,豆瓣6.8分的评价,暴露了《超人》的 “水土不服”,首先是剧情共鸣,国内观众对超人的 “情怀滤镜”,远不如国外深厚。
超人的故事太 “西方化”,从氪星身世到守护地球的使命,这些设定在国内观众眼里,少了些 “天然亲近感”。
反观国产电影里的英雄,或是武侠江湖里的侠客,或是近代为国为民的志士,和西方超级英雄的 “叙事逻辑” 差异太大。《超人》里的 “身份挣扎”“外星使命”,在国内观众看来,不如 “接地气” 的故事来得实在,剧情共鸣感弱,自然难给高分。
其次是看点同质化,超级英雄电影在国内市场 “卷” 了这么多年,观众早就看腻了 “特效大战+英雄救世” 的套路。
《超人》里的特效场面,比如超人飞上天、镭射眼射穿敌人,这些在《复联》《正义联盟》里早就见过,没了新鲜感。国外观众可能觉得 “经典重现超带感”,国内观众却会吐槽 “又来这套”。
而且,古恩导演擅长的 “幽默叙事”,在《超人》里的呈现,也没完全契合国内观众的笑点。国外的 “美式幽默”,到了国内有时会 “水土不服”,让本该轻松的桥段,变得有些尴尬,看点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还有文化价值观差异。《超人》里传递的 “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低,国内观众更青睐 “集体主义”“家国情怀” 的故事。
不过,《超人》也不是没亮点,詹姆斯・古恩对 “英雄人性化” 的塑造,还是值得肯定的。可惜的是,国内观众还没来得及细品这些 “人性亮点”,就被剧情的 “西方框架” 和同质化的特效挡住了。
如果影片能在 “接地气” 上多下功夫,比如弱化一些西方文化符号,强化英雄与普通人的情感联结,说不定能让国内观众更买账。
对比国内外的口碑差异,其实反映的是电影市场的文化多样性。国外观众因情怀和对导演的信任,给了《超人》高分。
国内观众则用更挑剔的眼光,审视这部 “舶来品” 的剧情、看点和价值观。当然,《超人》的6.8分也不算 “烂片”,只是在国内市场没找对 “打开方式”。
来源:脚踢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