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挑衅中淬炼精彩美丽!《小丑盖里》狂燃勇气!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14 10:59 2

摘要:泰勒・麦克——首位获得国际易卜生奖的美国人,拥有编剧、演员、导演、制作人、歌手、词曲创作者等多重身份。突破舞台有限边界、重塑浓缩历史,是他作品中不变的底色;即兴喜剧、当代音乐剧、异装表演、荒诞喜剧、希腊戏剧史戏剧都是他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最富盛名的代表作《2

我希望《小丑盖里》能带给观众

一种心脏被瞬间放大的震撼感

同时为形形色色的人群提供共鸣空间

我们更渴望找回那份灵活应变、勇于创造的力量

主动发明解法,突破刻板框架的桎梏

——编剧:泰勒・麦克

泰勒・麦克——首位获得国际易卜生奖的美国人,拥有编剧、演员、导演、制作人、歌手、词曲创作者等多重身份。突破舞台有限边界、重塑浓缩历史,是他作品中不变的底色;即兴喜剧、当代音乐剧、异装表演、荒诞喜剧、希腊戏剧史戏剧都是他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最富盛名的代表作《240年流行音乐史》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质——通过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沉浸式歌舞表演,以每小时为单位,通过流行音乐为载体,浓缩演绎了美国历史的二十四个十年;同时麦克的变装皇后式表演,也在通过其夸张、怪诞的风格试以边缘视角取代中心叙事,用极富个人色彩的手法挑战改写国家历史。

泰勒・麦克在《240年流行音乐史》中的表演呈现

《时代周刊》曾评价泰勒是一位“极繁主义者”,对此标签他回应道:“我关心的是整个世界。我们也可以说上帝是一位极繁主义者——而最妙的是,极繁主义本身就包含了极简。我的作品中也不乏极简主义的时刻。至于我的艺术家身份,只要它随着作品而流动变化,我就接受。”与此同时,泰勒本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拥抱多样的身份,并且总能以搞怪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刺激着我们反思定式思维。

泰勒・麦克在《240年流行音乐史》中的表演呈现

《小丑盖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复仇续篇》的创作构思源于2017年——正是当代美国社会中不同阶层群体间根深蒂固的割裂引发广泛反思的时刻。在麦克的构想中,剧中的三个人物也分别代表了当下三种不同的民众,直接映射着这一分裂的社会图景——盖里:鲜明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者、詹尼斯:传统和守旧的的拥护者、卡罗尔:置身事外的普罗大众。

泰勒・麦克头戴橄榄枝

从《小丑盖里》舞台上堆积的尸体之中探出身来

盖里

无能小丑也要愚乐拯救世界

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原剧中,小丑可以说是最小的一个角色:戏份少,地位低。他因为替将军向皇帝送的信中夹着一把刀子,而被送上绞刑架。原剧中的小丑并没有名字,只是以极其巧合的方式被泰特斯将军撞见,戏剧性地被卷入到将军与皇帝的复仇大戏中。小丑的故事在他被拖下台去绞刑时戛然而止,在台上留下那出名的可悲一句:“我会获得多少赏钱呢?”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无法辨别事情本质的糊涂小丑形象。在快速的上下转场中,他的命运顷刻被扭转,以极为随变而荒谬的方式失去了生命。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名利场》的剧评人曾评价盖里“既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又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溃败气质。” 在泰勒的设想中,盖里从一个小丑逐渐成长为一个艺术家,企图以一场戏剧来改变这个被暴力和权力吞噬的世界。但艺术是否能够拯救世界呢?盖里的答案是一场疯癫的喜剧:用艺术实现革命,以愚乐终结战火。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作为小丑世家的后人,后期的盖里有了革命的意愿,于是提出自己要成为一个愚人。在盖里的设想中,愚人与小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门类。小丑只会一味地模仿重复,而愚人却有着冲破桎梏的创造能力。有趣的是,英语中的愚人既可简单指代愚蠢的人,也可引伸指代古代的宫廷愚人。宫廷愚人们围绕在权贵身边,除了提供娱乐表演的服务,有时也会利用他们的巧舌如簧,风趣幽默地对权贵们进行大胆批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宫廷愚人是游离在固有的阶级制度之外的一群人,他们能通过(哪怕只是短暂的)艺术表演,对社会的等级制度进行振聋发聩的挑战。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詹尼斯

沉默的女性主义者

詹尼斯是一个闷头苦干的清洁女工。她似乎从不抬头去关心外面的世界,而是在自己重复的工作中获得劳动的骄傲。直到盖里闯进她的生活中,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中,詹尼斯心中隐藏的愤怒渐渐浮出水面。对于女性的困境,她是极度清醒的。正因为厌烦暴力,才选择沉默,却在拒绝改变的同时,成为了暴力循环中的一环。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作为一个尸体的清洁女工,詹尼斯流水线似的工作是循环往复的清扫和分类。而在英语中,这两个词都有独特的引申意义:“分类”既可以指简单的收纳行为,也可引申为对于个体,基于身份、阶级、和处境的分类。对于泰勒来说,“清扫”是整个剧本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既可以具体指代打扫卫生的工作,也可以在比喻意义上指代对于暴力的洗刷,对于暴力受害者的清理,甚至是对于整个历史的整理与书写。剧中詹尼斯和盖里的一个重要分歧,就体现在他们对于清扫的理解截然不同:打扫到底是一种抗争,还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卡罗尔

生死之间 · 阈限之外

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原剧中,王后的接生婆并没有直接出现,只是在台词中被提及了一次,说是孩子出生时有位名为科尼莉娅的接生婆在场。原剧中最接近卡罗尔形象的出场人物当是皇后身边的保姆,短暂出场后她被盛怒的亚伦直接刺死在台上。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在《小丑盖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复仇续篇》中,卡罗尔将以手捂着喷血的脖子方式出场,但在许多层面上她都处于一种迷离、不确定、阈限以外的中间地带:人物设定上,她几次跨越生死,处于一种濒死的状态;戏剧形式上,她既是登台的人物,又游离于戏剧故事内外;符号意义上,她代表着上下不接的中产阶级,立场也是飘忽不定,而接生婆这一形象在大量的西方传统故事里,往往也被想象成能够随意穿梭生死,拥有超能力的神秘人士。该剧中卡罗尔的几次出场都将伴随着尖叫。这一设计则来源于原剧中亚伦在刺杀保姆后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叫什么啊!叫得就像要上烤叉的猪。” 一句话点出屠宰式的血腥,荒谬又可笑。

《小丑盖里》百老汇版演出剧照

前传:《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悲喜史诗:生生不息的暴力循环

这是一部由愤怒而生的戏剧

它挑战权威,挑战美的定义,挑战文化

挑战所有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否都值得继承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亚37个作品中最血腥,最受争议,历史上被排演最少也最不为人知的悲剧作品。它本质上是一部对于西方传统和既定社会秩序进行反思的作品。莎士比亚巧妙地用语言文字将拉维尼亚这一形象与罗马这个想象中的帝国联结起来,让这一人物化身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化身。在拉维尼亚身上发生的残酷暴力和肢体残疾,其实也象征着社会发展到伊丽莎白时期,开始与一直以来处于庙堂之上的西方文明“衣钵“产生了断裂。残缺破碎的拉维尼亚,不再能如约成为妻子,丢失了泰特斯女儿的尊贵身份,也丧失了成为母亲可能的身体。这样一个模糊无所从属的人物,展现的也是当时英国文明流失,无所安放的精神状态。

莎士比亚时期保留下来的戏剧图像

原剧所呈现的意义在个人与社会国家间不断地来回缩放。剧中的角色不只是一个个人物,也可以代表其所在群体、国家,象征特定的文化和概念——这一比喻性的修辞手法在《小丑盖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复仇续篇》中也有所继承。可以说,原剧所描绘的故事虽然是从古典神话脱胎而来的,但这个作品在莎翁独到的笔墨之下,从个体的悲剧进一步推进到了暴力、历史与文明之间的角力关系,呈现出了文明毁灭与传承断裂的戏剧性效果,也对于人性本身进行了深度拷问。

《小丑盖里》美国Trinity River Arts Center演出剧照

《小丑盖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复仇续篇》

是对莎士比亚《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的“荒诞”回应

在权力与暴力的血腥狂欢背后

平民的社会权力与责任又当如何

*以上内容来自戏剧构作研究

剧本翻译/戏剧构作

武 轶 文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候选人,就读于戏剧与表演研究和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的联合培养项目,本科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过去五年中,她为芝加哥地区十家不同的剧团担任过戏剧构作的工作,除了在舞台制作中对创作团队进行整体的研究型支持,她也参与了九部新剧本的孵化过程,与剧作家们紧密合作,为新作的创构和修改提供助力。

编剧及导演作品:《观》(第11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特别关注奖”)、《李夫人传》(吉姆亨森基金会艺术家奖)。

主要戏剧构作作品:《黑熊之岛》《露丝和查理的蜜月之旅》《芥川》《来自中国的女人》《私人生活》。

故事梗概:

在罗马因大屠杀革命被屠城后,罗马帝国沦为“被复仇反噬的腐尸”。上千具尸体堆积成黏腻的政治脓疮,蒸腾的尸气浸透着宫殿梁柱的各个角落。城里唯一幸存的专业尸体清洁工詹尼斯不得不负责处理好战后遗骸;御前小丑盖里也以协助清理为由侥幸死里逃生。在盖里的启发下,他们协同有着诸多想法却不敢行动的接生婆卡罗尔,决定和这些腐尸一起,为罗马的贵族们上演一出“荒诞的黑色狂想曲”……

主创团队: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出品人:张惠庆 | 总监制:田水 | 艺术总监:喻荣军 | 联合监制:何念 | 制作人:夏雨尘 | 编剧:泰勒·麦克 Taylor Mac【美国】| 剧本翻译/戏剧构作:武轶文 | 导演:罗茜 | 舞美设计:陈晨 | 偶与特效设计:吉米·格兰姆斯 Jimmy Grimes【英国】| 服化设计:曾韵竹 | 灯光设计:邱嘉皓 | 作曲:牛湘茗 | 音响/音效设计:马斯琪 | 小丑与动作指导:安吉拉·戴·卡斯特罗 Angela de Castro【英国】 | 道具设计:邵振东 | 技术设计:许金佳 | 舞台监督:薛晨、周轩如

主演:张玮伦、范祎琳、黄芳翎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5年8月15日-31日 19:30(周一、周四无演出;周六加演14:00下午场;周日仅14:00下午场)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安福路288号3楼)

演出票价:8月15日-16日:150/200元、8月17-31日:180/280/380元

* 建议年龄16岁以上观众观看

* 因剧情需要,演出过程中有血腥/暴力/尖叫等冲击性惊悚场景,孕妇、心脏病、高血压或其他疾病患者需谨慎入场,必要时可提前咨询工作人员,敬请知悉

* 演出信息及演出阵容以演出当日现场公示为准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