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拨鼠之日》看起来轻松有趣,却不是儿童电影。如果成年后再重温,会注意到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电影的结局也不再那么一目了然,其核心意义也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出来。
《土拨鼠之日》看起来轻松有趣,却不是儿童电影。如果成年后再重温,会注意到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电影的结局也不再那么一目了然,其核心意义也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这部精彩的电影,揭开它的秘密。
《土拨鼠之日》讲了什么?
菲尔·康纳斯(比尔·默瑞 饰)是匹兹堡的一名傲慢的气象学家,他看不起同事,对周围的人也居高临下。他尤其讨厌一个时节——被派去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庞克瑟托尼报道“土拨鼠日”庆典的时候。
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永远困在了这一天里,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
对菲尔来说,这简直成了一场噩梦。起初他失去了理智,但渐渐地,他开始从中看到改变的可能。
他学着变得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并最终赢得了丽塔的芳心。
在《土拨鼠之日》的结局中,菲尔找到了利用这一天无限循环来实现个人成长的方法。他学会了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运用能力,还去帮助别人。
正因如此,他成了庞克瑟托尼镇居民喜爱的人物,赢得了丽塔的好感,还打破了时间循环,终于走出了这个死胡同。
看起来一切都好,但还有几个重要的细节……
“土拨鼠之日”的循环重复了多少次?
电影展示了菲尔在时间循环里最初的几天,但很快就表明,几周、甚至可能几年过去了。
在这些重复的日子里,他的行为各不相同:一开始和往常一样,后来尝试实现个人计划——比如试图赢得南希·泰勒的注意。
但渐渐地,他困在循环里的时间比看上去要久得多。例如,他提到自己在电影院看同一部电影已达好几百遍。
起初,菲尔利用重复的一天来谋私利,仔细记住发生的细节——从风向到人们的行为。他能“预见”事情,甚至做出抢运钞车之类的事。
但久而久之,这种无尽的日常让他陷入绝望,他尝试了很多次自杀。然而,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同一天、早上6点,在桑尼和雪儿的《I Got You Babe》歌声中醒来。
尽管电影只展示了他的部分尝试,但到结尾时,很明显菲尔掌握了需要多年学习的技能。
他成为了博学之人,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能熟练弹奏钢琴,用冰雕出精美图案,甚至对镇上每个居民的信息都了如指掌。
要达到这种精通水平,在时间循环外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专注投入。
电影中没有明确说明菲尔过了多少天。不过,导演哈罗德·雷米斯透露,最初创作者们计划让循环持续约10000年,但后来这个时间缩短到了大约10年。
然而,菲尔在最后一幕中的准备水平和知识储备显然超过了一个普通人一生所能达到的。因此,即使是十年也可能无法反映实际的重复次数。
不得不说,这一设定显得非常灰暗 —— 菲尔实际上在“土拨鼠之日”里度过了整整一生。
菲尔为什么不再自私了?
在最初失去时间方向感后,菲尔利用循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跟踪南希·泰勒,以便第二天骗她去约会。
他还试图利用时间循环来吸引其他女性的注意,包括丽塔,不过和她在一起的过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某个时刻,丽塔甚至给了他一巴掌。
但渐渐地,菲尔开始明白是什么让丽塔与众不同——她的善良和想要对周围所有人友好的愿望。这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他开始帮助别人,比如努力拯救无家可归的莱斯·波德韦尔,但却发现他每天晚上都会死去。当菲尔索要病人的病历卡时,护士回答说:“有些人就是会死。”对此他反驳道:“只是今天不会。”
这个时刻成为他内心转变的重要一步。
他意识到,尽管无法掌控一切,但仍能影响周围的世界,使其变得更好。
为什么“土拨鼠之日”会结束?菲尔做了什么来打破循环?
时间循环的情节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出现,通常用魔法力量或技术故障来解释。然而,在《土拨鼠之日》中,循环开始和结束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菲尔以前也去过庞克瑟托尼,但那时他没有遇到时间循环。除了他之外,没有其他人陷入循环,这更增加了事件的神秘感。
尽管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可以注意到,循环与菲尔作为个体的成长直接相关。
一开始,他粗鲁、自私,试图利用这种情况为自己谋利。后来,他陷入绝望,甚至试图通过死亡来摆脱这个死循环。
只有当他改变态度,开始关心他人、学习、发展才能并帮助别人时,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他救了突发心脏病的老人,为老年妇女修轮胎,学习新技能。然而,在菲尔赢得丽塔的认可之前,这一天始终在重复。
尽管无法确定她是否就是走出循环的关键,但菲尔曾强调,她是他见过的最善良的人。
他成为了那个在慈善拍卖会上她愿意为他出价339.88美元的人(影片中丽塔曾为与“理想伴侣”共进晚餐而竞拍),这证明了他性格的彻底转变。
电影结局及其真正意义
菲尔说出了最令人难忘的台词之一:“我觉得我是上帝。不是那个上帝,只是个上帝。”
这句自白既体现了他对时间循环赋予的巨大力量的认知,也揭示了这种力量的局限性。他不是全能的,只是一个试图在复杂情况下找到自己道路的人。
菲尔经历了内心的转变,达到了自我认知,明白了“天堂与地狱皆在己心”。
他学会了珍惜每一天,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拥有的机会,变得更好,不是为了个人享乐,而是为了帮助别人。
只有这样,他才能走出循环,开始新的生活,摆脱过去那个自私的自己。
《土拨鼠之日》的故事虽然没有对时间循环做出严格的科学解释,却传递了关于自我认知、责任和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深刻哲学思想。
正是这些主题,让这部电影历久弥新,并激励观众思考自己如何利用时间,在生活中做出怎样的抉择。
来源:自然de聆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