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龙片就是来圈钱的!内地票房跌4亿下,观众给好莱坞上了一课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09 16:39 3

摘要:接续《F1:狂飙飞车》之后、《超人》之前,《侏罗纪世界:重生》抢占2025年暑假档期,这部继“公园”系列、“世界”系列各三部曲后的“重生”,到底表现得如何?

接续《F1:狂飙飞车》之后、《超人》之前,《侏罗纪世界:重生》抢占2025年暑假档期,这部继“公园”系列、“世界”系列各三部曲后的“重生”,到底表现得如何?

若要一言以蔽之,我会说——它根本就算不上是《侏罗纪》系列的电影!

小时候,我曾经对《侏罗纪公园》的这个名字感到质疑,因为电影里的明星恐龙、也就是海报里面那具颇有震慑力的骨骼标本-“暴龙”,根本就是白垩纪时期的生物,正确说来,它应该叫做“白垩纪公园”,也就不会有当今这个充满商业娱乐价值、家喻户晓的“侏罗纪”了。

长大以后,2025年的《侏罗纪世界:重生》,竟也给我相同的感觉。

《侏罗纪世界:重生》(以下简称《重生》)无论是当成“侏罗纪公园”还是“侏罗纪世界”的延伸,都显得毫无关联!

电影里仅有少部分提到前作的设定,且多半出现在解释性的台词中,若要说它是一部独立的电影,大概也不会有人怀疑。

若还未看过本片,你可能会认为我说的夸张,毕竟招牌迅猛龙、暴龙怎么可能不出现在经典IP的衍生作品里呢?

是的,我也觉得怎么可能,但还真的发生了,这些“老恐龙演员们”在本片也像是彩蛋、客串一般,仅是过场般的露个脸,所有主线故事的担当,都交由《重生》里全新设定的“新生代恐龙”接棒。

这部新的“侏罗纪世界”电影,几乎省略所有世界观的建构,一开场就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人龙共处的世界,然后,龙已经不重要、都快死了也没人在乎。简单暴力的开场,紧接着就是平铺直叙的人物对白,寡姐的角色需要钱、大药厂需要恐龙研发,一拍即合、招兵买马,一行人往恐龙岛前进!

若要说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重生》跳过大家都看烂的“恐龙生存意义”问题,不拖泥带水的介绍“陆海空”三大任务,直接告诉观众要期待什么。

可惜的是,《重生》就算已经简洁有力,却还是有些“前摇过长”,人马一下就到齐,但从海路到陆地明明也有安排,却好像感觉不够紧凑。

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曾经执导2014年好莱坞版本的《哥斯拉》,当年进电影院看虽然很喜欢他的气氛铺陈,却被同行的朋友嫌电影情节拖沓。

《重生》的前半段似乎也在酝酿后面更深刻的冒险,但明亮的画面还是让电影的“海战”安排,更像是杰森·斯坦森欢乐到有点蠢的《巨齿鲨》,就算本片意图要复制一点斯皮尔伯格《大白鲨》的影子,等级还是落差太大。

《重生》的压迫感甚至不及《哥吉拉-1.0》的海战画面。

海战结束,电影有试图营造一种放松的气氛,但“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下一场灾难开始前的留白,于是,意外再次发生,《重生》一行人落荒而逃上岸。

上岸以后,本以为紧张感会堆叠,但电影将团体分成两组的意图,几乎让观众一眼就看出哪一团人绝对不会出事……

导演很“贴心”的赶紧安排一场霸王龙的追逐戏,而如果你刚好是迈克尔·克莱顿小说的读者,就会发现这场戏其实取材自《侏罗纪公园》原著小说的情节,但来源自哪不重要,这场戏完全就像是游乐设施,有水花、有尖叫、有霸王龙故意放慢速度的追逐,好笑的是,刚好就是这家人,他们经历过“双冠龙”(出来威吓一下女孩就跑走)、“迅猛龙”(出现在模糊的背景后就被新物种攻击)、“暴龙”追击(橡胶船漂漂河)。

全都是老字号“侏罗纪”的经典恐龙,但这些恐龙一点都不重要,就像一场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但死的不是剧中角色,是《重生》里的经典IP的影子……

回到寡姐,也就是佣兵、药厂负责人、科学家的主线。这条线就像是恐龙版本的《狂蟒之灾》,它的剧情平直到这趟任务甚至没有“不小心”走到一些不该去的研究设施,后面的变种恐龙剧情也是等到主线任务跑完才出现。

可能也正是如此,《重生》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冒险乐园”而不是一部让观众手心冒汗的“危险任务”。

而这条线里会死的角色大家心里应该都有底,这也让每一场意外几乎都是可预期的,而最后两条线终于收拢,导演帮观众安排一个躲在迷雾中的大魔王,这本该是一场惊喜,但片头那段“意外”已经先透露了怪物的长相,所以,又是一个可预期的“冒险”。

在说这部电影为数不多的优点以前,它不得不说它无法忽视的缺点,从电影一开始的实验室意外、剧情介绍一家人在海上与沧龙的际遇,甚至到最后两条线合并的场景,都有满满的拼接痕迹,剪辑人员好像漫不经心、缺乏修饰的把这些片段放在一起。

事实上,这些片段是“特别难忍受的”剪接。

若要更严苛一点,就算都在同一座岛上,两条线的切换也没任何技巧,就像它的剧情:简单粗暴。

不仅如此,本片更“简单粗暴”的,就是上一部《侏罗纪世界3》也有的“经典IP致敬”,《重生》在博物馆上的布条加上霸王龙的骨骼标本(致敬《侏罗纪公园》片尾霸王龙吼叫)、泰坦巨龙在草原里出现(一样致敬《侏罗纪公园》中艾伦博士第一次看见恐龙、这片段《侏罗纪世界2》也致敬过)、在实验中心躲避变种恐龙的追杀(几个运镜方式、角度完全致敬《侏罗纪公园》厨房迅猛龙场景)……

都是很粗糙的致敬,更别提在讨论剧情时提到的“经典IP恐龙”的过场画面。

先不论《重生》自己在故事上的表现,这些刻意为之的安排,让本片有一种满满的“粉丝仿作感”。

而这种“仿作”或“致敬”的气氛,也散落在各段剧情中,举例像是,片头的“实验意外”,它其实根本没发生的必要(因为看起来是即时封闭了变种恐龙,所以岛上恐龙逃窜,似乎跟片头无关)。

导演用这种公式开场,似乎是学习了《侏罗纪公园》三部曲都要有的“意外开场”传统,而它的演绎方式像极了《死神来了》(连一个小东西就可以导致系统瘫痪这种蠢设定也很像),也像导演自己执导的《哥斯拉》。

另外,透过下水道躲避恐龙的追击,有一点点詹姆斯·卡梅隆的《异形2》既视感,烟雾弥漫的环境,则感觉像是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迷雾》,你可能会认为我穿凿附会,但我真正想说的是,《重生》似乎也没定调自己要是哪一部电影,每一段迥异的风格都充满加工的痕迹。

不过它并非一文不值,因为《重生》值得的便是它的晦涩不明,因为它什么都不像,它也一点都不像经典的“侏罗纪”电影。

不管你怎么说吧,这种状态有另一个名词,就算不像也是,那就叫做“创新”!

其实早在《侏罗纪世界》开始,恐龙的DNA改造就几乎成了小吃摊一样的概念,它早就不是意大利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而是为了响应消费者的猎奇创新。

恐龙改造,每一只新品种的恐龙都好像是在打造飞天小女警,这里加一点、那里添一些,鸡尾酒配方调出来的恐龙。虽然听着很高大上,但已离《侏罗纪公园》原设定的“科幻惊悚”渐行渐远。

主角们也从恐龙博士变成更像是《夺宝奇兵》里的冒险家印第安纳·琼斯,既然恐龙早就不是恐龙,为什么它们还未摆脱龙的外观?

《侏罗纪世界2》假惺惺的“龙权”问题、《侏罗纪世界3》来个“环境议题”,都像是用恐龙来做一些“龌龊事”,观众进电影院要看到的就是恐龙,为什么我们要自动绑定伪善的道德议题?被迫面对虚构的粮食危机(不要忘记,恐龙复活本身也是虚构的)。

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它的剧本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用高明的方式去讲述电影在现实世界里的处境,“世界三部曲”的后两部相比之下反而粗暴,而《重生》呢?

它终于创造出丑陋的怪物、丑到它出玩具你还不会想买的那种,而这正相映着电影开头提到“人们已经不在乎恐龙”,也同时呼应着现实的影视环境:

经典IP已经生不出新意,这趟冒险根本就不该存在,因为它跟侏罗纪根本八竿子打不着,但《重生》还是推出了。

而且就在《侏罗纪世界3》结束后3年内就仓促上映,我认为电影背后的策略,或许比电影本身还要精彩刺激。

若你买单我的评论,就会看出我选择在最后给本片敬礼的原因,因为那些“经典IP的过场”,是导演深知无法超越后的致敬: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一只“经典恐龙演员”被消费,没有像狗一样被驯养的迅猛龙、没有为了“证明自己是招牌”的暴龙突然攻击新品种的“坏”恐龙,连选角都焕然一新,不会看到前作演员“硬是”要做一些让人尴尬的动作或7、8个人为了演第一集经典画面而躲在车后绕圈圈的蠢蛋行为。

《重生》已经突变成一个新世界,而它推出的时机,也正好是上一集被人骂翻、记忆还新、热度刚冷的时刻,观众期待看到“更新的”东西,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该期待什么,就因为不知道会看见什么,《侏罗纪世界:重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底下诞生。

它是“新”的东西,而它也自我辩证了——“更新”不等于“更好”!

但若本片再晚个几年,《重生》的骂声可能会更强、热度却可能会更低,它是一锅不怎么样的菜色却尚算“新鲜”,我们都知道它的赏味期很短,当它过了这个暑假、或被《超人》及还在续热的《F1:狂飙飞车》超车之后,我们会忘记它,就像故事里的佣兵:只想要赚一笔快钱。

但最后,它没伤害到任何一个经典IP,它自成一线、甚至称不上是“番外篇”。

来源:波老师看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