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温斯顿·丘吉尔用“特殊关系”一词来描述美国与英国之间的紧密纽带时,他是否预料到会出现这部动作喜剧《国家元首》?这部可在亚马逊Prime Video上观看的文化现象,将一种独特的美国迷恋转移到了盟友身上:领导者不仅要领导,还要“大展身手”。
法国人不会拍摄以国家元首为主角的动作电影,但这在好莱坞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国现象。
当温斯顿·丘吉尔用“特殊关系”一词来描述美国与英国之间的紧密纽带时,他是否预料到会出现这部动作喜剧《国家元首》?这部可在亚马逊Prime Video上观看的文化现象,将一种独特的美国迷恋转移到了盟友身上:领导者不仅要领导,还要“大展身手”。
《国家元首》——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如果你在深夜喝了几杯酒后无聊到找不到人聊天——是一部荒诞的幻想作品,讲述约翰·塞纳和伊德里斯·艾尔巴从一架爆炸的飞机上跳出,悬挂在直升机上,从一列疾驰的火车上跳下,驾驶一辆装甲车冲破火墙,并出席北约峰会。(奇怪的是,最后一个场景是电影的高潮。)
塞纳,这位WWE摔跤手,饰演好莱坞动作英雄威尔·德林格(其最大成就是《水蛇》系列),最近当选总统。他傲慢又有点迟钝,但魅力十足,心地善良。埃尔巴,这位唯一既饰演过纳尔逊·曼德拉又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性感男人”的演员,饰演英国首相山姆·克拉克。他正处于首个任期尾声,被工作压力磨得精疲力尽,但内心深处仍是那个从工人阶级奋斗起来、考入剑桥大学并服过兵役的理想主义者。
在第一次联合新闻发布会不顺利后,双方的公关团队建议他们对公众微笑并上演一场好戏。德林杰邀请克拉克乘坐空军一号前往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参加北约会议,但途中飞机被劫持。两人跳伞逃生,落在白俄罗斯境内,与外界失去联系。(我好奇《Max》系列的《东方之门》是否在飞机上播出?该剧主要背景设定在那个动荡的国家。)
该片由俄罗斯裔导演伊利亚·奈舒勒执导,他曾在纽约大学求学,并执导了近十年来两部极端动作片《硬核亨利》和《无人》。(他还执导过The Weeknd的音乐视频。)《国家元首》中第一个重大场景设定在空军一号上,这对于奈舒勒来说尤为大胆,因为伟大的沃尔夫冈·彼得森曾在同一地点拍摄了上世纪90年代最精彩的动作片之一。
那部电影《空军一号》由哈里森·福特主演,饰演一位高尚干预主义的美国总统,几乎被一名俄罗斯恐怖分子(加里·奥德曼饰)所击败。与《虎胆龙威》类似,该片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内部地理布局——观众始终清楚每个人的位置,紧张感被不断推高直至最终对决。
遵循美国动作冒险片的经典风格,《空军一号》和《虎胆龙威》都有一句经典台词,完美契合演员的特点。布鲁斯·威利斯可以喊出“yippie-ki-yay, motherfucker”,而福特——这位美国大胆直率的代言人——则像一块混凝土般直截了当,对老曼喊道:“滚下我的飞机!”福特不仅是自由世界的领袖,还是一个思维敏捷、单枪匹马的战士,曾在越南为国家效力,因此他能够在维护现状的同时保持酷炫形象。
《空军一号》中一个重大的叙事反转是,你以为福特通过紧急逃生舱逃离了飞机(他的飞机!)。这正是唐纳德·普莱斯恩在约翰·卡朋特1980年执导的《逃离纽约》中饰演的总统所做的事,当时吉米·卡特仍在白宫任职——那可不是一个以炫耀美国实力为荣的时代。
好莱坞对美国总统的刻画在里根-兰博时代确实发生了变化。在《空军一号》上映一年前,有部电影叫《独立日》,地球遭到外星人入侵,但最终在由比尔·普尔曼饰演的美国总统制定计划后成功反击。
普尔曼饰演的总统在片中有一段经典台词,他直接说出了电影的名字,这段台词让人联想到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的演讲,但更精彩的时刻出现在其他国家得知美国准备好穿上战甲、痛击外星入侵者时。
更近期的例子是《白宫陷落》(与《独立日》同为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他和沃尔夫冈·彼得伦都是德国人)和《奥林匹斯陷落》,两部影片均于2013年上映。每部影片中,白宫本身都被坏人占领,总统必须奋起反击。这些电影稍微现实一些,因为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并非孤军奋战——在《白宫陷落》中,杰米·福克斯饰演的总统萨维尔得到了特工约翰·凯尔(查宁·塔图姆饰)的帮助。同样,在《奥林匹斯陷落》中,亚伦·埃克哈特饰演的总统阿舍尔跟随特工迈克·班宁(杰拉德·巴特勒饰)的指挥。
不知何故,班宁又在两部续集中回归,分别是《伦敦陷落》(与阿舍尔一起对抗坏人,当时英国首相的葬礼遭到袭击)和《天使陷落》(对抗不同坏人,情节复杂到现在无法详细说明)。
尽管这些电影更多聚焦于特工,但总统们也毫不逊色。今年,这一趋势在《G20》中被颠倒,这部精彩的新作由维奥拉·戴维斯主演,她饰演一位伊拉克战争老兵转行从政并当选总统的角色。在她的首次G20峰会上,她必须亲自拯救文明,击退一群凶残的澳大利亚比特币恐怖分子。戴维斯彻底化身施瓦辛格的场面堪称壮观,动作场面也相当精彩。当世界各国领导人被绑架时,她与一名特工(昔日战友)、身材臃肿的英国首相、机智过人的韩国第一夫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一位脾气火爆的意大利女性)一同逃脱。但戴维斯迅速接管局面并最终拯救了世界。(就像在《国家元首》中一样,她的工作包括从直升机上悬挂下来;这个先决条件在市政厅辩论中却很少出现。)
看着这里的作品列表,确实能感受到好莱坞喜欢重复自己。美国文化中究竟有什么对动作英雄总统的渴望?例如,法国就不会制作这类电影。我想,这或许可以归结为那久远的“拓荒精神”,尽管这可能只是神话,但它深深植根于国家的自我认同中;毕竟,乔治·华盛顿是一位在战场上击败红衫军的将军。当然,书本知识很重要,但你能背着受伤的战友游4英里吗?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实上,这一具体壮举正是最离奇的总统动作片之一《PT 109》中展现的英勇行为。
由克利夫·罗伯逊主演,于1963年6月上映——当时约翰·F·肯尼迪担任总统,距离他本应参加的连任竞选仅剩一年——《PT 109》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海军中尉,将一艘破旧的船只改装成坚固的舰艇;协助营救被困在太平洋某岛屿上的美军士兵;并在被日本驱逐舰撞击后,奇迹般地让几乎全体船员安全生还。这位中尉的名字正是约翰·F·肯尼迪。
肯尼迪对这部个人传记片的制作参与程度远超人们想象。他亲自批准罗伯逊出演该角色,并安排一位战时好友担任电影制片方与白宫之间的联络人。(他还要求利润归实际PT 109号艇幸存家属所有。)
这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它非常引人入胜。罗伯逊的表演令人毛骨悚然地阳光明媚——无论处境多么糟糕,他都不会停止微笑。片中还有不少令人意外的客串:未来情景喜剧明星诺曼·费尔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严肃氛围,而未来《星际迷航》明星乔治·武井在威胁性的日本驱逐舰上掌舵的场景更是令人震惊。(他在《星际迷航》中饰演的正是与肯尼迪总统形象相似的詹姆斯·T·柯克舰长所在的同一舰队。)
前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在越南的经历,稍近一些,于2005年被拍成一部直接在基本有线电视上播出的电影《Faith of My Fathers》。它当然缺乏《PT 109》的绚丽色彩,但仍在其政治影响力巅峰时期上映。
这些电影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式自我表达形式。我之前开玩笑提到丘吉尔,影迷们都知道,后来执导《甘地》并参演《侏罗纪公园》的理查德·阿特金森,于1972年推出了电影《年轻的温斯顿》。其片名致敬了1939年约翰·福特与亨利·方达合作的《年轻的林肯》,这部作品确实将一位未来的国家领导人置于神坛,但其创作时间早于好莱坞将这类角色送上战场的情节设定。
《年轻的温斯顿》在英国取得了商业成功(尽管在其他地方并未如此),其中很大一部分确实聚焦于丘吉尔的军旅生涯,包括他在布尔战争中大胆越狱的经历。(这个历史故事在最近的电影《G20》中被重新讲述,颇具讽刺意味。)但动作场面仅占整部影片的很小一部分。年轻的温斯顿更多是在学校承受体罚、背诵诗句,以及应对父母之间诡异的性关系(由罗伯特·肖和安妮·班克罗夫特饰演)。每出现一次冲锋的骑兵,就有两次不屑一顾的父亲镜头。英国啊,快点拍一部像样的电影来纪念你们的民族英雄吧!
正值夏季且临近独立日,我为英国人能有《国家元首》这样的作品可看而感到自豪,片中埃尔巴痛揍反派的同时,还让塞纳知道自己有多蠢。作为叛逆的殖民地后裔,好莱坞在这些年里至少该提供这种娱乐。
作者:乔丹·霍夫曼是纽约皇后区的一位电影评论家和娱乐记者。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