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国外怎么评,他真的不行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5 15:13 1

摘要:当一个人躺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当中之后,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挪挪窝的。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亦然,当一个创作者习惯了自己之前的创造框架,且通过这个框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之后,他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跳出这个框架看一看现实的。观众通常对于一个创作者的要求是跟时代同行,因为创作本

当一个人躺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当中之后,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挪挪窝的。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亦然,当一个创作者习惯了自己之前的创造框架,且通过这个框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之后,他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跳出这个框架看一看现实的。观众通常对于一个创作者的要求是跟时代同行,因为创作本身如果不是反映时代主脉络的,就不会具有代表性,而只能朝着小众方向发展,然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每一个时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时代脉络也不现实,因此,就有需要一些创作者挪挪窝,让新鲜的血液进来,但这并不好做。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狗阵》背后的创作者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却不愿意看看时代的主脉络的人。《狗阵》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刑满释放的青年与西北地区的家乡乃至家乡泛滥的流浪狗之间的故事,青年与一条流浪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帮助了青年自己完成了救赎。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创作者明显想要通过这个故事重现自己往日的辉煌,因为管虎这个创作者曾经的辉煌在于一部影片《斗牛》,而本片俨然是类似于姐妹篇的作品,但是相比较前作,本片乏善可陈。

为什么会有这么显著的差别在里面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本片的框架很有问题,救赎要发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流浪狗之所以是流浪狗,因为没有人在乎,没有人收养,更没有人注意。但是本片中的刑满释放的青年是有人在乎,有人注意,有人收养的。这显然与创作者想要将流浪狗与青年强行建立关系这个脉络扭曲了。

这本就是不相干的两个具有一些特性的物种,但是创作者想要让这两个人发生本质的关联,这就有点难,而创作者本身的功力并不够,或者说功力够了,但对应的演员的筛选以及角色的竖立并不服众,因此,难以让本片担当自己本来的期待。

如果本片的角色被设定为一个拾荒老人,或者是一个孤寡老人的话,流浪狗与之搭配就显得非常出色,哪怕是青年的邻居老人来饰演青年这个角色,显然也比青年更加适合,但是创作者显然觉得大荧幕上的老年人无法具有普遍的号召力,于是,青春活力的彭于晏加上流浪狗题材,不仅仅是在话题上可以保持一种先锋性,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然而创作者显然是不很了解年轻观众。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性人物,管虎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执导初期也有过很多的好作品,因为这些好作品,管虎本人也被国内的青年文艺影迷们备受推崇。但是管虎身上却有着第六代导演普遍的烙印,那就是傲慢,傲慢用对了地方可以被称为孤傲,但用错了地方之后就只剩下可笑了。

第六代导演从刚开始涉足电影领域到如今这个年纪,三十多年期间,不仅仅是创作者本人的年龄有了增长,而关注他们的影迷们也有了年龄上的增长,年龄上的增长是伴随着观影数量的增长而存在的,因为看多了电影,自然会对于电影中熟悉的套路有所耳闻。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影迷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国产电影普遍的质量要求与创作者落后的创作能力之间的矛盾。很显然,在管虎这个第六代导演这里,表现得很尖锐。

创作者的傲慢在于他既不了解自己的观众,也不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因为以往的创作红利太诱人了,也太容易获得了。以往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荣誉和利益现在在存量时代却变得举步维艰了。当国外电影节无法成为国内院线畅通无阻的星光大道之后,他们却也并不愿意俯下身来看看这个时代,更别提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影迷了。

因此,即便是本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所收获,但这并不足以改变本片的本质,那就是创作者将自己架空在一个时代,且用自己铸就的围城把自己圈起来,隔离这个时代的同时也隔离了最广大的观众,更别说一直关注他的影迷了。

《狗阵》就是这样一个别扭的产品,如果它上映在二十年前,或者是十年前,那么它所获得的赞誉普遍高过今天的,但是时代就是这么有意思,时至今日,当创作者依旧是沉浸在十年前的自己,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自己不能自拔的时候,观众们自然会用脚去投票,这样的创作还想要赢回观众的心,自然不可能。

然而创作者却依旧是沉浸在自己的梦中不愿意醒,这或许是第六代导演的通病,曾经的先锋到现在的颓败,他们很好的上演了一个人是如何落后于时代的,落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旧有的知识体系如果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那么就需要改变,但是偏偏他们改变起来却很难,因此,他们离开这个舞台的倒计时就已经上演,现在离开还算体面,当然,并不是谁都愿意高风亮节少赚一点。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