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此同时,她选择在纽约巴德学院任教,将电影创作视为“课余”活动。这种双重身份使她能远离商业压力,坚守自己的视角,也是这份工作才能让她在不拍片期间养家糊口,领到医保。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中流砥柱,凯莉·莱卡特自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之路。
她今年的新作、由乔什·奥康纳主演的《主谋》再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令人期待。
凯莉·莱卡特
凯莉·莱卡特凭借1994年的《野草蔓生》崭露头角,却经历长期沉默后于2006年才重返影坛。
与此同时,她选择在纽约巴德学院任教,将电影创作视为“课余”活动。这种双重身份使她能远离商业压力,坚守自己的视角,也是这份工作才能让她在不拍片期间养家糊口,领到医保。
所幸在2008年,与明星米歇尔·威廉姆斯合作的《温迪和露西》让莱卡特在独立电影节站稳了脚跟,之后《第一头牛》(2019)在柏林电影节大受好评,《开展在即》(2022)首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这些成绩标志着她步入“主流”的里程碑,但她的电影并没有因为她声望的升涨而失去私密的个人性。
乍一看,莱卡特的电影似乎相似度很高,很好总结:小成本、短片长的独立文艺片,聚焦美国中低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然而在这一致根基之下,她的作品生长出了不同的枝桠。
《温迪和露西》有着近乎新闻纪录片的新写实主义拍摄手法——手持,晃动,疏离——记录了一个流浪女子与她的狗在经济危机下的漂泊。莱卡特的镜头冷静而不判断,将观众置于一个偷窥者的位置,见证主角的边缘挣扎。
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对于角色缺乏了人文关怀——在跟随了温迪和露西一路的旅程之后,在两者不得不分离之时,观众对于这一细小的生活常事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大的精神共鸣,随之落泪。
相比之下,《米克的近路》的基调则转向了空灵冷漠,成为了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探索:复古的1.33:1画幅,对荒野的凝视,和对白人拓荒者与原住民关系的模糊处理,使得这部电影有着超越历史的神秘氛围。
莱卡特在这部电影里不再是客观的记录者,而是通过留白和暗示,引导观众思考美国扩张神话背后的复杂性,仿佛是彼得·威尔《悬崖上的野餐》的回魂。
《某种女人》则是散文结构,将三个看似无关的女性故事精巧编织,展现出了叙事的实验性,仿佛是爱丽丝·门罗小说里的篇章。
而莱卡特今年上映的新作《主谋》似乎标志着另一次转向。据悉,该片的故事将围绕越战背景下的艺术品盗窃案展开,预示着她可能尝试更加“商业化”的类型元素,同时也意味着制作预算提升。这让人好奇她将如何在更大投资之下保持自己的独特视角。
作为当代美国最有人文关怀的导演之一,莱卡特拒绝对于女性角色单一的刻画:《温迪和露西》中温柔却坚韧的流浪者;《米克的近路》中沉默冷静的女性拓荒者;《某种女人》中以不同方式应对压力的律师、牧场女工和家庭主妇;《开展在即》中纠结于艺术与生活的研究生。
这些角色差异显著:有的沉默,有的健谈;有的孤独,有的渴望连接;有精英,有劳动者。莱卡特不设置刻意的“强大”女性,而是在具体处境中展现每个人物的独特复杂性。这些独特而有些怪异的女性形象构成了莱卡特式的女性谱系。
但与此同时,这些女性却又共享着某些特质,体现出了莱卡特的私人化的作者痕迹:她们大都不依靠浪漫关系定义自我,常与非人类主体(动物、艺术品、风景)建立深层联系,并在边缘处境中保持尊严。
莱卡特对小成本制作的坚持不仅是出于条件限制,更是一种美学和政治的选择,表明了她对好莱坞主流的抵抗。
她的电影世界既低调又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她以细微手法变奏美国独立电影的可能性,非程式化地呈现女性经历,证明了统一底色下可以存在复杂的审美与政治张力。
请见《环球银幕》2025年4月刊
来源:环球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