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电影《狗的审判》以狗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影片的剧情紧凑,导演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乍看之下,不过是围绕一只咬人狗展开的法庭闹剧,可细细品味,却是对人类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审视。在这个审判过程中,对
法国电影《狗的审判》以狗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影片的剧情紧凑,导演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乍看之下,不过是围绕一只咬人狗展开的法庭闹剧,可细细品味,却是对人类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审视。在这个审判过程中,对动物权利的探讨是一大亮点。这不只是一部关于狗的电影,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艾薇儿是一名败案累累的年轻女律师,为了改变现状,她下定决心:下个案子无论如何都要赢。但艾薇儿的下个案子却是跟她一样绝望的客户——科斯莫,一只因为经常袭击他人而被判死刑的狗。为了帮助科斯莫翻案,艾薇儿想尽一切办法,而人性的复杂,让这场对狗狗的审判变得出乎预料,各路人马开启法庭论战,科斯莫被迫加入“辩论”,艾薇儿自己也陷入了辩护危机。
一场看似荒诞但异常真实的法庭辩论在上演,表面上是对犬儒的离谱控诉,实则是人类多样性的浮世绘:有人类面对动物生存问题的冲突,有社会底层群体的困境,有司法系统的矛盾,有性别失衡的议题,有舆情网络环境的现状,有家庭关系的探讨,有现实语境下的政治讽刺,有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表达,有对资本主义的犀利调侃,也有对无力改变现实的叹息。全片没有粉饰太平的虚伪,没有矫情悬浮的转折,毕竟现实从来不是童话故事里描写的那样。
影片拍得真好,深刻又不沉重,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挺出乎意料的。其实在养宠人中间,关于狗如何和人类社会相处的问题,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狗本身就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没办法表达自己。我的观点是,狗要守规矩,不然在这个社会里,我也很难保护它,但对动物的基本尊重,比如进食不被打扰,是需要的。有些人总是想要测试自己的狗狗是否护食而在狗狗吃饭时打扰他,但要知道很多狗养成护食的坏习惯,多半是有人的印记。
整部电影看似荒诞,实则暗藏玄机,每一次质问都在拷问人的心理底线。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对于一只“厌女”的狗的审判,错的是它的行为,还是社会潜意识里对于女性的“驯化”?动保是皮,女权是里。片尾律师在法庭上的那段话让我感触颇深:狗的历史是人类驯化狼的历史。人们摒弃了狼的天性,人为选择了最归顺的那一批狗——这对于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而言又何尝不是呢?影片虽然短小,但每一个细节里都塞满了社会议题。
神经喜剧式的审判拉引出直指人性的拷问,魔幻衍生的种种也都对上了真实世界的荒谬,太多的不公与困境依然悬而未决,太多的伤痛与肮脏仍旧无力消弭。我们总爱用正义的幌子去做不义的非事,又总爱用伪善的温情宽慰自己的内心,深意的思辨缺乏严肃的姿态,议题的杂糅太过敷衍与混乱,荒腔走板的另类解构给了我们更多审视自反的视角空间。人生就是无需定义没有答案的恣意生长,科斯莫的遭遇又何尝不是我们曾有过的磨难。回击就是越线的禁忌,狗叫便是规训的示好。故事越发离谱讽刺就越发有力,没有什么生物是为了人类而存在,一切都不过人类的自以为是罢了。
导演用荒诞的方式,把这些矛盾浓缩在法庭里,让一群人跟狗搞“辩论”,甚至要求狗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狗不会说话,只能汪汪叫,但那些声音却被当作证据分析。虽然是荒谬的,细想又发人深省。曾经当黑人主张独立时,白人觉得很荒谬;女人主张平等时,男人觉得很荒谬。如今一部分人为不会说话的动物主张权利时,另一部分人觉得很荒谬。但每一次看似荒谬的审判,都带来了更深的思考,文明也开始从这些“荒谬”中生长。就像湖南企发文化文案总监说的,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打赢官司,最重要的是站在法庭上,勇敢出击,直面迎击。不论结果如何,这是通向更理想世界的必经之路。
来源:岳麓山上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