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影视圈的热议话题里,电影《阿诺拉》绝对占据一席之地。这部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桂冠,还被时代杂志评为 2024 年度 “十佳” 影片之一的作品,却在口碑上两极分化严重。不少观众和影评人直言,这部 “脱衣女郎上位记” 背后,满满的都是好莱坞那股让人不舒服的傲慢
最近影视圈的热议话题里,电影《阿诺拉》绝对占据一席之地。这部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桂冠,还被时代杂志评为 2024 年度 “十佳” 影片之一的作品,却在口碑上两极分化严重。不少观众和影评人直言,这部 “脱衣女郎上位记” 背后,满满的都是好莱坞那股让人不舒服的傲慢劲儿和偏见,这到底是咋回事?咱们一起来唠唠。
先给大伙讲讲《阿诺拉》的线。影片由肖恩。贝克执导,亚裔演员米奇。麦迪森和马克。埃德尔斯主演。开场,纽约夜场的脱衣女郎阿诺拉,那叫一个火辣。前 45 分钟,大尺度床戏、荷尔蒙爆棚的家庭派对,还有高级酒店、拉斯维加斯街头的纸醉金迷轮番上演,妥妥的夜场女郎与富二代的俗套开场,就像咱们常见的那种 “霸道总裁爱上我” 的戏码,不过这里的 “总裁” 是俄罗斯富豪之子伊凡。
但剧情在伊凡家族介入后,就像换了个赛道。阿诺拉为了捍卫自己的婚姻,和伊凡家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 “战斗”。在这个过程中,她从一心只想物质满足,到逐渐看清婚姻真相,实现了自我成长。比如,当她听到伊凡在飞机上对父母说 “我不过是和一个三陪女玩了一个星期” 时,那眼神里的震惊与绝望,仿佛在告诉观众,她的世界崩塌了。“我很高兴能他妈和你这样的可怜虫离婚,你真它妈的可悲,你就是个可悲的混蛋”,这句回怼伊凡的台词,直接将她内心的愤怒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艺术创作的专业角度来看,有电影评论家指出,《阿诺拉》虽说把商业电影元素、女性主义、个体生命的挣扎等融合在了一起,但在艺术表现力上,真的够不上戛纳电影节的高水准。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曾发文表示,过多类型片元素的堆砌,让这部电影失去了艺术电影该有的纯粹。再对比前几年戛纳的最佳影片,像《坠楼死亡的剖析》和《钛》,《阿诺拉》在选材和深度上,确实差了一大截。
那为啥这么一部艺术表现并不突出的电影,能在戛纳大放异彩?这就得深挖背后的原因了。在俄乌冲突这个大背景下,这部电影在角色选择和情节设计上,巧妙迎合了西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正确。
影片在呈现美国和俄罗斯的形象时,简直就是 “双标” 现场。阿诺拉工作的夜场,被描绘得如同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大家庭,处处彰显美国社会的公平、开放。可当镜头一转,拍到俄罗斯公民身份的伊凡家族时,画风突变。伊凡家那铁门、坟墓般的豪宅造型,给人一种压抑阴森的感觉。特别是托罗斯这个东正教神父角色,接到主子指令后,就把教堂里的信徒和新生儿抛在脑后,转头对阿诺拉实施暴力,强行干涉她的婚姻。不少俄罗斯媒体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俄罗斯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的恶意抹黑。
在角色选角上,好莱坞的那点小心思更是暴露无遗。为啥选亚裔的米奇。麦迪森来演阿诺拉?有网友调侃道:“在好莱坞的‘剧本’里,白人明星都是要演《芭比》《古墓丽影》那种大女主的,像阿诺拉这种为钱和俄罗斯人打交道的底层夜场女郎,可不就‘适合’亚裔来演。” 这种带有种族刻板印象的选角,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说到这儿,咱就不得不联系当下社会热点了。如今,全球都在倡导多元、平等、包容的文化理念,可《阿诺拉》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影片传递错误的价值观。从这部电影的争议,也能延伸到整个影视行业,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偏见和政治立场?
不得不说,《阿诺拉》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思考。它的成功到底是影视行业的进步,还是一种畸形发展?好莱坞这种傲慢与偏见,还会在未来的作品中延续吗?咱们观众又该如何从众多影视作品中,分辨出真正有价值的好片?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毕竟,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是,影视行业能摆脱偏见,产出更多优秀且正能量的作品。
来源:小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