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狗血剧情,导演被骂‘男凝’拿奖背后的真相!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4-12-31 17:23 6

摘要:“满屏软色情,情节烂俗又狗血。” ——如果你对《阿诺拉》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那么你绝不是唯一的一个。作为今年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尽管它斩获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和批评却远远超过了它获得的荣誉。是金棕榈奖让它脱颖而出,还是它本身存在的深刻问题让

《阿诺拉》:金棕榈背后的浮华与荒诞

“满屏软色情,情节烂俗又狗血。” ——如果你对《阿诺拉》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那么你绝不是唯一的一个。作为今年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尽管它斩获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和批评却远远超过了它获得的荣誉。是金棕榈奖让它脱颖而出,还是它本身存在的深刻问题让它变得格外刺眼?这部由肖恩·贝克执导,米奇·麦迪森主演的电影,究竟是艺术的升华,还是资本市场中的又一场炒作?

故事的主人公阿尼(米奇·麦迪森饰)是一名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脱衣舞娘,她的工作就是靠取悦那些猥琐油腻的男人,生计也因此维持。这种设定本身就足够充满戏剧性,但问题是,电影似乎不仅仅满足于揭示这一层面的冲突,而是继续加大其戏剧化的程度。阿尼的生活突然迎来转机,21岁的俄罗斯富公子伊万(由某位“帅哥”演员饰演)进入她的世界——这个略带神秘的男人身上,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男凝视背后的“金钱与欲望”

《阿诺拉》的情节非常简单:阿尼与伊万从一夜情开始,逐渐发展成商业化的“情侣”关系,最终两人进入了一场看似荒诞却又充满资本操作的婚姻。对于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我们或许能勉强接受他们彼此间的吸引和随之而来的爱情故事,但这故事的深层次问题,实则不在于爱情的纯粹,而是在于它如何将资本的交换、性别的呈现与社会阶层的固化进行了有意的、甚至是刻意的“美化”。

伊万并不是简单的富家公子,他的身份背景和他与阿尼的关系,充满了对社会底层女性形象的极度物化。从他们的“爱情”开始,便被金钱和欲望所绑架。阿尼一方面在伊万的奢华世界中找到短暂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却无法摆脱性工作者的身份。在这一点上,电影并未深入探讨阿尼的情感复杂性,而是将她的内心挣扎简化为一场从“下层”到“上层”阶级的快速晋升。

这段关系背后隐藏的阶级问题在影片中被隐晦地呈现出来:阿尼不过是个用身体去交换时间和金钱的“物品”,而伊万,作为资本的代表,无论是用物质的支配还是肉体的消费,都显现出明显的“男凝”视角。导演肖恩·贝克并没有以女性视角来反思阿尼的处境,而是将她的身体视作情节推动的工具。这种“男凝视”的手法,暴露了电影对于女性身体的呈现方式并未超越表面,而是停留在浅薄的性别刻板印象中。

荒诞与狗血:走到哪都踩雷

电影的情节在不断推进中逐渐变得越来越荒诞,尤其是阿尼与伊万结婚后的部分。影片早早地透露了伊万在俄国即将继承父亲的商业帝国,而阿尼则成了他暂时解决“父母压力”的工具——找个美国人结婚,于是两人匆忙步入婚姻。这段情节的狗血感,简直比任何一部网剧都要浓烈。

更让人感到不适的是,电影中的这些“狗血”情节并非巧妙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是以一种刻意制造冲突和戏剧性的方式让情节不断加码。例如,阿尼和伊万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真实,变成了一种“爱情”的交换。伊万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而阿尼也只能继续扮演他女友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设定本身就充满了讽刺性:阿尼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证明伊万的权力与财富,而她本身的情感需求被彻底忽略。

影片的后半部分,剧情进入了“转折”的阶段——阿尼的生活似乎出现了变化,她开始尝试为自己争取一些发声的空间。但这种转变与之前的铺垫并不相符,电影中的情节设定总是匆忙而不连贯。阿尼开始反抗,开始质疑伊万,但这一切却显得如此突兀,仿佛导演强行制造了一次情感的高潮,却没有为其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撑。这种突然的转变让人感觉电影如同换了一条跑道,而这种不连贯的叙事使得影片缺乏深度。

性别视角:不是女性电影,而是男性的叙事

有人质疑《阿诺拉》是“伪女性电影”,这种批评并非完全无的放矢。电影虽然宣称要展示女性如何突破阶级桎梏,但其通过男性视角去呈现女性的身体和情感,显然并未达到女性电影应有的深度。《阿诺拉》不过是一部用“女性”标签包装的资本主义性爱电影,试图通过情色元素来吸引眼球,却忽略了对女性真实处境的深入探讨。

导演肖恩·贝克在讲述阿尼的故事时,更多的是从“男性凝视”的角度出发,而非真正站在女性的立场去思考。电影中的阿尼虽然看似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但她的自由依然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她的所有反抗,最终也只能依赖于伊万的资本运作。这种从男性角度出发的叙事结构,缺乏对女性命运的同理心,未能深入剖析性工作者背后的痛苦与选择。

结尾:破碎的梦想与阶级的无奈

电影的结尾部分,阿尼终于从“上流社会”中走出来,回到她曾经的住所。影片的最后一幕,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被资本摧残的人终究无法逃脱阶级的枷锁。她所得到的安慰,只是来自于那些“资本喽啰”的善意,而这种安慰最终不过是对她过往人生的某种“补偿”。她拒绝了男人的亲吻,崩溃大哭,这一幕充满了现实的无力感。

然而,这样的结尾却也显得极为“软弱”。尽管影片试图展示社会阶层的固化与个体反抗的无力,但其深层次的探讨却远未触及问题的核心。电影中阿尼的反抗,最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妥协;她的命运,仍然掌握在伊万和资本的手中,社会结构的压迫依旧无法撼动。

总结:虚伪的“女性电影”与过时的艺术观念

总的来说,《阿诺拉》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试图打破常规,却最终变得更加俗套。无论是情节设计、角色塑造,还是性别视角的呈现,影片都显得十分浅薄,仿佛是一场为了引发争议而精心策划的噱头。它用极端的“狗血”情节来迎合市场,却又带着“金棕榈”的光环,给人一种“虚伪”的艺术感。这种浮华背后的空洞,正是《阿诺拉》无法逃脱的命运。

来源:卫龙不是辣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