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的时候,北美的暑期档票房降了,业内人士都在互相安慰:没事的!坚持到2025年,就会好起来了。
2024年的时候,北美的暑期档票房降了,业内人士都在互相安慰:没事的!坚持到2025年,就会好起来了。
然而,今年的北美暑期档票房比去年的还低。
外媒给出的数据是,2025年是36.7亿美元。
而2024年是36.8亿美元。
勉强持平。
但考虑到这是大家期待了一整年的数据,加足了马力,得到的效果却是如此。
打击有点大。
2023年的时候,这个数据还是40亿美元。
考虑到北美票房历来数据强劲,搁以前,40亿美元是业内要求达到的数字。
“今年夏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超人,甚至体型更大、更可怕的恐龙也无法拯救世界”!
来自《好莱坞报道》。
(恐龙指《侏罗纪世界:重生》)
本来电影公司的高层已经在暑期档开始之前做好了准备。
预期效果也不错。
《碟中谍8》和《星际宝贝史迪奇》两部大片,在刚上映的前几天,数据的确很棒。
《碟中谍8》首映票房为7900万美元,
而《星际宝贝》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全球斩获了1.82亿美元的高票房。
数据很喜人。
然而,势头一下子就没了!
票房开始同比下滑。
也就《超人》上映那一周,六月中旬的时候,票房升了一周。
但暑期档后面的周末票房都是下滑的。
原因是什么呢?
有咨询公司JustWatch Media给出了答案。
因为大家都在等流媒体上线,不想去电影院观看。
而且电影上映的时间越久,想等上线的人越多。
影院的吸引力,败给了家里卧室和沙发。
现如今,观影的习惯改变,已经开始影响票房收入。
但电影公司还在依赖过去的动力来拍摄电影,然而观影人数已经在逐年减少。
大家喜欢在家里付费看电影,也不愿去影院坐着。
另外,今年上映的许多电影,都是主打男性观众。
没有太多女性观众喜欢看的题材。
其实不仅是女观众不爱看,其他人也不喜欢北美暑期档的电影。
环球影业在暑期档还重映了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这部50年前的电影收获的重映票房,比两部新上映的中层电影票房还要多!
票房来源改变得太多了,已经不是电影公司的人能轻易拿捏的了。
“我对未来非常非常担忧,”一位电影公司高管说道,
“这么多电影公司和公司都在制作电影。我觉得这些电影所面对的观众不够。”
然而,影片老板却不持这样的观点。
老板们认为,放更多新电影就好了。
除了美国国内的因素影响,
海外票房的下降,也是好莱坞恐慌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失去魔力了。
以前,动不动就在中国收获10亿20亿人民币票房的西方电影,现在也屈指可数了。
好莱坞大片想依靠中国市场弥补美国本土市场损失的愿望,已经破灭了。
对此,他们也非常清楚:
“一部西方大片,要是能在中国卖出3.5亿人民币,已经算高票房了!”
不仅在中国,在亚洲许多国家,好莱坞大片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好莱坞影片过去曾占越南电影票房收入的50%,而现在仅为14%。
以前,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主宰了全球大荧幕,
现如今,经济低迷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打击尤为严重。
这就是漫威电影《神奇4侠》和DC影业《超人》的海外票房不佳的部分原因。
这个变化还是很令好莱坞震惊且难以接受的。
因为在过去的2024年,票房最高的10部好莱坞大片里,有6部拥有超高的海外收入。
今年,只有3部。
海外票房收入骤降,成为了好莱坞暑期档票房重创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外票房的下降,
其实就是好莱坞影响力的下降。
也就是西方文化实力的下降。
搁以前,这是不太可能看到的情况。
现在,就连好莱坞电影公司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2019年,好莱坞制作并上映的电影,有792部。
到2024年,只有569部。
数量在逐年减少,然而拍片成本却在增加。
在大片领域,2亿美元的《芭比》算是正常的数字。
但在浪漫喜剧片、文艺片范围,要想拿4000万美元来拍,那就是冒大风险的事。
所以,导致的画面就是,好莱坞对外输出的题材就少了。
能走出去的,就只能是各大电影公司里的大片巨制。
但,他们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外观众也厌倦了所谓的大片。
大家期待的好莱坞故事,不仅数量少了,
就连说故事的能力也差了。
多年以来,大家都看得出来,好莱坞已经很难拍出好电影了。
整个行业在原创性和整体创造力上,已经大不如前。
有件事,可以在这里说一下。
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制作的《卡萨布兰卡》,大家知道吧?
这是一部名气很大的美国电影,于1942年上映。
这是一部公认的高分好电影,拿了很多奖。
电影最厉害的是它的剧本。
(2007年的时候,权威协会还是将这部数十年前的剧本评为“最伟大的电影剧本”的第一名)
即便后面有许多优秀的好莱坞电影,但《卡萨布兰卡》的剧本,是真的能打。
1982年的时候,有个美国记者做了一项实验。他想看看当下的电影公司有多擅长发现优秀作品。
于是,他拿出《卡萨布兰卡》的剧本,修改了标题和角色名称,然后将其发送给 217 家电影公司、工作室。
85 家给出了评论,
33 家认出它是《卡萨布兰卡》,
1家认为它是一部电视电影,
3 家表示他们会考虑将其制作成一部故事片,
48 家拒绝。
其中拒绝这个剧本的理由,包括以下内容:
“对话过多”,
“剧情有点散漫”。
回到现在,好莱坞还经历了几年的编剧罢工。
因为AI的出现,第一个冲击行业的就是电影编剧。
从《卡萨布兰卡》的实验上,已经看得出来好莱坞在制作经典电影上的吃力。
而AI,无疑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认为AI能取代人类,但几乎从事写作和编剧的人,都不那么认为。
AI的确能提升创作的效率,但它也有很大的局限。
它无法比拟人类的同理心、创造力、幽默感,以及在没有完美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能力。
写作的尽头,是努力使文字表达准确。
而AI就只能模糊概括,宽泛表达。
它不会做梦,很难理解什么叫爱而不得、口是心非,它会喜欢日落吗?
唯一能肯定的是,AI很擅长传播信息。
可读者(观众)还是通俗意义上的肉体人类,即使读者不会创作,他们也能识别出优秀的作品。
读者或许无法准确解释自己想要什么,但看到内容时,他们便会明白。
这就是写作的魔力。
观众之门永远会为那些拥有灵魂的人打开!
但现在,好莱坞已经拥抱这个AI了。
AI担任编剧并开始成为大片的一部分,势头已经不可避免。
届时观众仍旧是决定这个模式生死的人。
好莱坞电影衰落,本就不可避免。
但在更大的方向上,它遭遇的打击更大了。
《美国文化复兴法案》里有一个电影关税,会在明年开始实施。
短期来看,会帮助美国本土电影业,限制国外影片。
(去捷克等国家取景,拍摄效果好且费用低)
但长期来看,美国电影文化输出下降。
进入到本世纪后,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其实在联系世界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化其实不是实体商品贸易,一味讲究国界,对电影只有伤害,没有任何帮助。
文化一直可大可小的变化着,可以很独特地代表某个国家,也可以伸出触角连接不同的国家。
好莱坞在这几年,面对一个动荡的创作环境,其实走得很吃力。
眼下,他们期待年底即将上映的《阿凡达3》,还有《疯狂动物城2》。
这些都是续集大片,有自己的影响力。
好莱坞业内人士对它们的期待很高!
但隐隐觉得,属于好莱坞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
随着亚洲文化和实力的崛起,好莱坞一定会被挑战。
只是感慨西方电影人不擅长未雨绸缪,总是短视地顾着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票房。
但还是很感谢他们制作出了一些经典的电影,有不少难忘的回忆。
其实看电影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取代在大银幕上看着自己喜欢的电影的东西。
来源:书酱瞄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