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未来拍完《阿凡达》系列电影之后,詹姆斯·卡梅隆接下来会拍什么?
《阿凡达3》的预告片已经放出来了,还有2部将会制作。
那么,未来拍完《阿凡达》系列电影之后,詹姆斯·卡梅隆接下来会拍什么?
他透露了,要拍一部跟日本原子弹幸存者有关的电影。
卡梅隆和日本核爆幸存者山口疆的合影
他说的话里有这么一段:
“作为一个已经了解足够多,或者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的电影人,
我认为自己应该能公正地处理这个主题……问题在于如何将它作为一个人性化的故事来讲述,
同时又要真实地反映出其中的恐怖”。
卡梅隆要拍的电影,是基于一本今年刚出版的书。
叫《广岛幽灵》。
作者叫查尔斯·佩莱格里诺,他花费了多年的时间,采访了200多名日本幸存者,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还原当年的原子弹爆炸后的恐怖。
卡梅隆看过这本书,上图合照的另一个人,就是作者查尔斯。
卡梅隆深知,要让观众观看一部平民遭核弹袭击的电影,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也做好了电影票房不会高的心理准备。
卡梅隆要拍日本幸存者遭受苦难的电影的消息,韩国那边注意到了。
他们的反应是,担忧和不满。
在韩国人看来,那段历史里也有许多韩国普通人死去。
爆炸过后,许多被强征到日本的韩国劳工被抓去、派去处理现场、重建工作,他们受到了严重的辐射影响。
还有许多韩劳工被日本政府拒绝救治。
死亡率超55%,比总体的33%还要高!
韩国网友担心,这部电影最终可能会通过忽视施害者的责任,并掩盖日本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实施的暴力,达到暗示日本人是二战受害者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我们国内,多部跟日本二战期间在华暴行的电影上映,《南京照相馆》《东极岛》,还有备受关注的《731》。
这些电影都是以我们国人的角度来叙事,意义很不一样。
今年9月,我们还会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
图源:演员高叶社交网站
我们网络的声音,变了。
如果我们大量在谈论的内容,会比以往更容易被听到、被注意到。
在《南京照相馆》预告片的油管评论区,有多个国家的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少人期待能在他们所在的国家上映这部电影,因为大家对日本二战的记忆,痛苦是相似的。
预告片出来后,电影在国内上映,随后开始在海外上映。
澳大利亚、新西兰要早于美国和加拿大。
《南京照相馆》在新西兰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我认为它准确地描绘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场面看着特别难过,这段历史它值得铭记和反思。
我认为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凸显了中国的强大以及抗击邪恶的决心。” 电影观众伯特兰说道。
目前,这部电影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上映。
之后是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流媒体也会接着上线。
意味着,这是更大范围内,中国向全世界讲述日本人二战期间在华犯下的暴行。
基于现在强大而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日本人从上到下,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这段历史,不再是他们想逃就能逃的了。
很多人一谈到日本的历史罪行,就很愤怒。
这里要强调的是,愤怒是正常的,但还有比愤怒更重要的事。
尤其是当下。
1945年到现在,有80年的历史了。
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一直有着连续的战后叙事作品出现。
美国反日是要看的,
需要的时候压力直接给到日本。
不反日的时候,反思后悔投原子弹的人开始增加。
其实不能怪人家卡梅隆为何要选这类题材。
因为在卡梅隆之前的许多美国媒体人,已经拍过不同类型的二战日本影视作品。
愤怒、冷静、客观、重视美日同盟、反思历史……部分美国人相当会拿捏时间对历史的冲淡力,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何种变化,
紧接着立马又筹备了新的电影方向。
作品大部分是从美国利益出发,
他们擅长多线程叙事,根本目的还是基于美国利益。
亲日和反日、和解原谅、客观描述、偏袒日本、试图削弱中国战场的作用……多角度拍片,单纯认为美国偏袒日本,是不对的。
对于他们来说,二战历史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需要很多很多的模块,才能完成完整叙事。
如果不是为了针对部分国家,美国在舆论上绝对不会放过日本。
巴丹死亡行军发生后美国国内的对日标语
站在美国的角度,他们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来对待战后的日本。
各类纪录片,影视作品,歌曲,以及相当广泛数量的网络文字内容。
意味着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有很多美国人在努力扩充日本二战史的内容,且态度认真。
《菊与刀》出版的时间是1946年,这本书是美国动员各类专家来研究日本的项目之一。
所以,别被美日同盟关系误导!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美国人比想象中得更能记住这段历史。
中美两国老百姓对日本的回忆是一样的
对外,他们可就不管别国的历史叙事如何了。
尤其是日本,作为美国战后的亚洲立足点,往事不能多提。
造成的后果,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那样,偏袒。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或许在别国的媒体眼里,你自己国家的历史叙事,就应该是你自己来完成。
别人的做法不能叫不帮,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现实就是这样子的。
不要动不动就说某些国家历史上没有帮过我们,
人的一生,也不是恩人遍地。
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太幼稚地看待历史,是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的。
想一下,咱们古人皆在史书里抱怨强国不来支援吗?
请从幻想里出来,回归到现实里,
并停止“从别人身上问为什么”这种事吧!
但还是得提一句,美国将叙事工具化,始终不算是真的叙事。
另一方面,透过网络,可以看到各国民众对日本的二战回忆。
外国政府常常不愿表达国内民众的想法,然而民间的看法常常比他们的政府正常。
外网友在说这段历史时,感受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大家都憋着气,看似接纳了日本的战后实力、地位,但内心还是期待有个了结。
“动漫的发明,就是一个错误”!
这是我从一个外网友那里看到的。
ta说的错误,是指不应该让日本放出这一招来增加好感。
动漫这个东西一出来之后,再去谈论日本的残暴就多了一层滤镜,多了一层犹豫。
本不该出现这样的保护层,但大家反应太慢了。
所以才会说是个“mistake”。
美国民间掀起反日运动
很多人说,美西方会一直帮日本掩盖下去。
这一点,我不信。
日本二战对那么多国家做了那么多丧心病狂的事,了解过的人都很难忘记。
日本二战暴行,是人类良知“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如果多阅读点历史,你会发现当年各国在打日本的时候,都有过吃力的阶段。
意味着日本是有备而来的,开局以一对多,日本都能先占优。
太平洋那么大,现在的上三常,大家知道吧?仅是日本当年的部分对手而已。
日本的兵力支援在那几年坐着船前往各国侵略,一个弹丸小国啊,让那么多国家和人民遭受创伤。
各个国家都是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才扭转局势。
日本的罪行,不会因为一段时间的舆论掩盖就会被忘记。
罪孽太深了!
不是谁谁谁、何种方式就能偏袒得了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本甚至可以成为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重新聚到一起的契机。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美西方这类国家,目光短视,花里胡哨的政客占比太高,害怕中国变强,因而日本有了存在的价值。
源头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历史不够长,不爱吸取教训。
面对强者他们只懂孤立,找代理人制造麻烦。
时间的限制,导致他们缺乏的是跟真正的强者打交道的经验。
等以后中国回到原来的位置,来往多了,有一天他们会自动明白许多道理。
那个时候,大家会转头,第一个看向的就是日本。
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日本,是开始,也是结束。
10年前,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抗战胜利阅兵,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在此的前一年,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叫《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
这本书卖得很好,可内容讲的并不公正,不过考虑到西方学者都那样,也就不奇怪了。
整本书,就书名说的很对。
中国是被遗忘的盟友,而法国在二战期间,只参战了六周。
但很多人都知道法国的二战史事细节。
美西方会更重视欧洲战场,他们那有“欧洲中心主义”,凡事以他们欧洲人优先。
而且通俗来说,欧洲内部常常爆发战争,二战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场新的战争。
他们不会从全局出发,去公正客观进行叙事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自己的叙事,我们是以抗战胜利者去讲述历史。
电影只是开始。
但有人已经开始挑毛病了。
其实就是一张电影票的事,花销并不大。
然而就是有人不想你花这笔钱。
连一张电影票都要搞事情的人,格局能好到哪去?这种人有什么好追随的?
以后在网上看到这类人的文字,划过去别看就行了,无需对线。
电影讲述的内容,如果你认为心里难以承受的话,可以不去看的。
那些都是讲述受难同胞和中华民族善良的故事,电影院很少有这样的题材,拍了就是在出力,给予认可和支持即可,少喷点。
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开口吵架。
该发挥默契的时候别掉队。
未来,还会有更多史料公开,当年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会以图文、视频、有声读物、电影、播客等载体来进行叙事。
我们不会像美西方以及某些国家那样,出于别的目的来篡改历史、压制历史、背叛历史。
我们会站在世界的角度,去铭记这场胜利,不仅是我们自己民族的,还包括当年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
本着对历史真相的忠诚和负责任的态度去维护二战成果。
因而会在9月的阅兵式上,在许多重要的朋友面前,展示装备力量、科技实力,以及秩序。
最重要的,秩序!
届时,日本会不会压力很大?
先不关心这个。
我们是在铭记我们自己的历史,在做我们这一代该做的事,不要耽误我们的叙事。
有些事要一步步来,
有些,一步到位即可。
以上两者,极易辨别!
来源:书酱瞄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