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说它太过真实,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也有人说它就是胡编乱造,是美化洗白地主,严重歪曲历史。
电视剧《生万物》已经大结局。
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高,评论却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它太过真实,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也有人说它就是胡编乱造,是美化洗白地主,严重歪曲历史。
在评论这部剧的优劣之前,咱们先看看七十年前发生在苏联的一桩文化领域的公案。
1958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为“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文学传统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奖项是对他文学成就的最高认可,让帕斯捷尔纳克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作家。
但是,在苏联国内,因为《日瓦戈医生》在书中充满对十月革命和苏联政权的反思,揭露了人性中某些丑的东西,所以被列为禁书。
帕斯捷尔纳克本人也因此遭到猛烈的批判攻击和迫害。
时任苏联共青团第一书记的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特尼,称帕斯捷尔纳克是“一头弄脏了自己食槽的猪”,意指帕斯捷尔纳克作为苏联公民,却通过作品“玷污”了自己的国家,迎合了西方世界的喜好。
许多苏联老百姓连帕斯捷尔纳克的书都没有看过,却一个个义愤填膺地呼吁要把这个“小丑”驱逐出境,甚至有人半夜三更往他家里扔石块!
最后,帕斯捷尔纳克被开除出作家协会,而他迫于巨大的压力违心地表示“忏悔”,并拒绝去西方领取诺贝尔奖。
帕斯捷尔纳克去世后,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评,成为一部散发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朽巨著。
反观许多人对于《生万物》的批评,他们连电视剧都没有看过,就在那里跟着瞎起哄。
他们说:为什么剧中地主都是又勤快又善良的大好人,而农民却咋都像是好吃懒做的无赖呢?这不是明摆着要替地主翻案吗?
那么,咱们分析一下,电视剧里的地主到底是什么样的。
比如宁老财这个地主,他爱地如命、惜粪如金,天天算计着如何多买土地,经常背着粪篓在田间路上捡粪。
许多人据此认为:地主不可能亲自下地捡粪,这就是一种洗白。
其实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说过,有的人哪怕家财万贯依然像个守财奴,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里,葛朗台一生敛财,视财如命,临死前看见牧师手里的镀金十字架,突然两眼放光,伸手去夺,结果一下子就没气了;
中国式的守财奴,老财主严监生,临死前一直瞪着眼不肯咽气,伸着两个手指头,后来家人把两个灯芯弄灭一个,他才咽气:原来他是心疼浪费灯油啊。
所以,宁老财捡粪,你可以理解为是地主勤俭节约,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对于财富的占有欲,怎么说是洗白地主呢?
再看看费左氏,她这个人也比较复杂,你很难说她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说她是好人,作为地主,她对穷人和佃农是掏心窝子好:年根底下不催债,开春农忙还要看看佃户缺不缺种子和农具,没有的都帮着补齐;
知道铁头家日子难过,给他家续租了几年还借钱给他们;
就连费大肚子上门,也是拿了5斤粮食离开的。
但是,她也有阴狠毒辣的一面,她怀着一种对于媳妇苏苏的嫉妒和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亲手下毒,毒死了苏苏和郭贵耀,也包括她自己。
所以,整个剧情看下来,地主宁老财和费左氏都不是纯粹的大好人,他们都是是有血有肉,真实饱满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阶级符号。
其实,以上是改编后的电视剧,结局是宁老财后来把田产捐了出去,得以善终,实际上,原著小说中的宁老财在土改时被打死,这才更符合真实。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实,是来源于生活,是对复杂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否则,像那种手撕鬼子一样的烂剧,最终也是昙花一现,很难成为精品。
因此,《生万物》这部电视剧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电视剧,也希望有些人不要动不动就扣帽子、打棍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扼杀文化艺术的繁荣,重演历史悲剧。
来源:不老顽童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