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描写越南一对青年夫妇,在美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蹂躏下过着惨痛的生活,后参加游击队的解放运动。大西北解放前夕,平山脚下,阿甫和梅姑娘是两个受尽地主蹂躏的农奴,不堪忍受的阿甫在梅的帮助下,逃到了解放区,感受到新生活的阿甫,加入到了解放平山的大战中……
[上译配音越南电影资料]
《阿甫夫妇》(越南黑白故事片1961)
《厚四姐》(越南黑白故事片1964)
《回故乡之路》(越南电影1959)
《家乡》(越南黑白故事片)
《同一条江》(越南黑白故事片1959)
《小青鸟》(越南黑白故事片1963)
《在十七度线上》(越南黑白纪录片)
《美国强盗得到应得的惩罚》(越南黑白纪录片)
《阿甫夫妇》(越南黑白故事片1961)
河内电影制片厂1961年摄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翻译片第21号)
完成日期:1962年6月
录音:梁英俊
旁白:胡庆汉
主要配音演员:
李梓(梅姑娘)
于鼎(阿甫)
伍经纬(阿苏)
毕克(派屈拉)
邱岳峰(浦巴)
陆英华(阿周)
描写越南一对青年夫妇,在美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蹂躏下过着惨痛的生活,后参加游击队的解放运动。大西北解放前夕,平山脚下,阿甫和梅姑娘是两个受尽地主蹂躏的农奴,不堪忍受的阿甫在梅的帮助下,逃到了解放区,感受到新生活的阿甫,加入到了解放平山的大战中……
越南民主共和国河内电影制片厂1964摄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64年3月
翻译:叶琼
译制导演:张同凝
录音:李凌云
主要配音演员:
李梓(厚四姐)
邱岳峰(十亥)
毕克(段)
刘广宁(劳)
尚华(莫诺里)
于鼎(辛八)
程引(万七翁)
伍经纬 戴学庐
描写越南南方渔村妇女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故事发生在越南南方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战争年代。某渔村的一个普通妇女厚四姐,在法军侵扰渔村时,自己被敌人奸污,丈夫在战斗中牺牲,个人的羞辱和痛苦,最终使她悲痛难忍。后来,在革命同志的帮助和影响下,她逐渐坚强起来,并勇敢地投身到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利用她作为接生员的有利条件和群众基础,在村里进行地下活动,积极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影片通过厚四姐在战争的风暴里,由一个普通妇女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反映了越南南方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主要配音演员:刘广宁
(注:此片另有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配音版。另,朝鲜也有同名电影。)
《家乡》(越南黑白故事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75年12月
翻译:汤登弼 吴韵纯 萧章 李成葆
译制导演:伍经纬
录音:金文江
主要配音演员:李梓 于鼎 毕克 乔榛
影片反映了越南农村在“技术革命时代”改造土地的故事。
《同一条江》(越南黑白故事片1959)
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摄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60年8月
翻译:任啸 兰定
译制导演:苏秀
录音:李伟修
主要配音演员:
赵慎之(南岸姑娘小怀)
陆英华(北岸青年阿运)
邱岳峰(所长)
富润生(彬大爷)
苏秀(小怀娘)
胡庆汉(老广)
李梓(崔姑娘)
张同凝(甘大嫂)
程引(运大爷)
潘我源(邻居大婶)
影片揭露了南越吴庭艳反动集团在外国势力怂恿下破坏日内瓦协议的阴谋,表现了越南人民要求祖国统一的意愿和斗争。
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军事条款,美丽的边海江成了越南北方与南方的临时分界线,世世代代的骨内亲情被隔离。南越傀儡政权在美国的唆使下,封锁江口,不准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南岸姑娘小怀与北岸青年阿运已订有婚约。为了去北方与阿运团聚,小环与南越伪警察展开了说理斗争。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两位情人终于得以重逢欢聚。
阿运和小怀是一对年轻的恋人,两人分别住在边海江的两岸,分隔两岸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爱情,感情很深厚的他们憧憬着有一天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因为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军事条款,边海江成了越南北部与南部的临时分界线,两岸的人民被边海江分开了,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两个。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指使下,封锁了江口,禁止两岸人民往来,阿运和小怀也因此被阻隔,他们都忍受着不能相见的痛苦,为了能到北越与阿运在一起,小怀必须克服种种困难,但幸运的是她得到了乡亲的帮助,最终阿运和小怀这对恋人团聚了。
在法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越南没有自己的电影产业。1945年,越南才成立了电影机构,1948年,在南方的摄影工作者成立了电影机构,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纪录片《木化大捷》。1953年,当时的胡志明主席签发成立国营新闻和电影摄影部门的文件,1958年成立了越南电影制片厂,1959年,越南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江》,由阮鸿仪、范好民导演。
《小青鸟》(越南黑白故事片1963)
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63年5月
翻译:张辉生
译制导演:张同凝
录音:李凌云
主要配音演员:邱岳峰 赵美冬 富润生
描写越南小姑娘小娥为抢救革命干部而牺牲了自己,歌颂越南人民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
故事发生在1945-1954年间。小娥和他爸爸居湄公河边。这是一个交通站。小娥他爸负责护送同志过河。一次,小娥逞能自个儿将一个女同志送过河。不巧遇敌机,小娥在惊恐之余跳入河中,抛下了同志。敌机扫射,大姐同志受伤翻入河中,被小娥她爸救起。这件事使小娥很难过。
每当小娥她爸将风筝放出即说明安全,同志们在这时可以过河。这个信号被敌人察觉到了,这天,正是游击队打算过河——风筝放出了。忽然来了一伙人,他们到小娥家歇脚。小娥无意中发现了他们扔下的烟头,她拾起交给爸爸。爸爸知道他们不是好人,警觉起来,暗示小娥出去。
爸爸不幸被捕,小娥情急中,目睹敌人伪装爸爸的侄子在对江接同志了,因为风筝还在天空中翱翔,对岸同志以为无危险。小娥急忙要去将风筝放下,但被敌人抓住。敌人要小娥跳绳,好迷惑对岸的同志看到后以为这里很平安。小娥跳着,忽然她扔下绳子朝河边奔去,大喊:“不要过河,这里有敌人!”敌人开枪了,小娥倒在沙滩上……对岸的同志终于没有过来,他们安全了。小青鸟在天上自由飞翔,小娥死了,但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十七度线上》(越南黑白纪录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65年7月
翻译:张辉生 谭玉培
译制导演:苏秀
录音:梁英俊
配音演员:毕克 李梓 程引 于鼎 伍经纬
美国以检查工作为名派代表团在越南临时军事分界线上进行侦察活动,遭越值勤人员抗议而溜走。
《美国强盗得到应得的惩罚》(越南黑白纪录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完成日期:1964年12月
翻译:萧章
译制导演:胡庆汉
录音:金文江
配音演员:胡庆汉(解说)
来源:旧影夕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