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讲述了优雅的老太太玛格丽特和善良的糙汉子日耳曼的忘年友谊。玛格丽特和日耳曼相遇在午后,他们坐在长凳上聊鸽子,聊阅读,聊人生。娇小瘦弱的老太太玛格丽特用自己温柔的力量,抚平了日耳曼童年的创伤,治愈了他脆弱自卑的心。
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讲述了优雅的老太太玛格丽特和善良的糙汉子日耳曼的忘年友谊。玛格丽特和日耳曼相遇在午后,他们坐在长凳上聊鸽子,聊阅读,聊人生。娇小瘦弱的老太太玛格丽特用自己温柔的力量,抚平了日耳曼童年的创伤,治愈了他脆弱自卑的心。
正如影片所说,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是爱和温柔,都不缺少!
糟糕的原生家庭不该成为不善良的理由!
男主日耳曼的童年过得不是很幸福,单亲家庭的长大的他从没有获得过父爱,妈妈很年轻就生下他,之后为生活奔波,四处打工,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怀,更谈不上教育。
日耳曼智力一般,有阅读障碍,在学校里也总是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甚至是人格上侮辱。
让我很触动的是,日耳曼的成长经历挺糟糕,他缺爱,自卑,肥胖,有点粗俗,木讷,也没有很好的学历和工作,但是他却是一个很勤劳,朴实,善良,温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
他会精心打理自己的耕地,种出很好的农作物,他会静静地观察鸽子,用心地给每只鸽子起名字,他会耐心地陪一个95岁的老太太聊天。他会善良地帮老板娘解围,热心肠地帮朋友撮合。他会认真地给玛格丽特做拐杖。他对女朋友也很温柔。
他是个糙汉子,却有一颗温柔细腻的心。
内心的充盈足够滋养我们一辈子!
玛格丽特的人生态度也特别感染我。已经95岁的她,依然会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很精致,举止优雅从容,由内而外地散发着知性的魅力。
日耳曼会形容她“就是那个在公园里的老太太。她就像一只白色的小兔子,那么安静,那么温柔。而且她很脆弱,就像个瓷娃娃,你要是碰她一下,她可能就会碎掉。但她也很坚强,像那些在冬天里还能开花的植物一样。”
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热爱旅行,热爱阅读,热爱生活。所以她的内核非常强大,内心足够充盈,擅于发现生活的点滴美好。虽然她看起来是一个有些瘦弱的老太太,但是却能感受到她温柔的力量,让人很安心和治愈。
影片最后,玛格丽特被侄儿送去一个环境很糟,语言都不通的养老院。当日耳曼冲进养老院找到她的时候,那一刻的光影特别动人。玛格丽特就像一个天使,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捧着书阅读,无论环境变得多么糟糕,也看不到她的惊慌无措。
她让我们相信,真正的美丽与优雅从来都和年龄无关!一个95岁的老太太,娇小瘦弱,却无比坚强,处变不惊。
灵魂的契合比颜值的吸引更重要!
有人会评价为什么日耳曼这样长得难看又粗俗,还能找到一个温柔好看的女朋友。可见很多人还是对爱情有偏见,总觉得只有那些闪闪发光的人,长得好看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爱情,因为爱情总是要外表上看着很般配。
看到日耳曼这样一个糙汉子,却有一位温柔漂亮的女朋友,一些人就破防了,那未免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太肤浅了。
日耳曼的女朋友是懂他的,她能看到他的内心的柔软,善良的底色。她会耐心地倾听日耳曼的倾诉,抚平她焦躁的情绪,鼓励他做出改变。当日耳曼告诉她玛格丽特的故事后,她也非常能够理解。
她也一定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
所以灵魂的契合远比颜值的互相吸引更重要!每个人都有被爱的资格!
母爱或许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一开始日耳曼根本没有信心做一个父亲。他一直觉得自己并不被爱,认为自己只是父母结合时犯下的一个错误。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
影片的最后,男主才知道原来妈妈一直艰难打工为他攒钱,已经默默地买下了租的房子,还一直在收藏日耳曼出生时穿的衣服,留下的脐带,以及和他父亲认识时的合照。不管怎样,日耳曼的父母确实是曾经是真心相爱过的。
日耳曼的妈妈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养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但是她也确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孩子。
而妈妈留下的房子又能让日耳曼有底气去把玛格丽特接回来和自己同住,同时女朋友也怀孕了。这也是母爱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吧。
整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很简单质朴,娓娓道来,如沐春风,直击人心!爱和温柔都不缺少!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爱的可能,只要我们心存善良,总会遇到那个与我们灵魂契合的人!
来源:她若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