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这圈星星换了主人,大卫·埃里森的天空之舞掏出约八十亿美元,把雷石东家族手里的控制权一次性买断。
570亿现金砸下,好莱坞百年老店一夜改姓,老影迷集体失眠
派拉蒙的logo一出现,很多人耳边会自动响起那圈星星奏乐。
现在这圈星星换了主人,大卫·埃里森的天空之舞掏出约八十亿美元,把雷石东家族手里的控制权一次性买断。
FCC点头那天,交易正式落锤。
消息来得并不突然。
2023年冬天,埃里森就和资本伙伴把收购方案递到莎莉·雷石东面前。
雷石东家族握着投票权,心里其实早打鼓:传统院线票房不稳,流媒体烧钱无底洞,派拉蒙股价三年跌掉六成,再扛下去只会更被动。
索尼、阿波罗、华纳兄弟闻着味儿赶来,报价一度抬到接近两百五十亿美元,比当时市值高出一倍多。
听上去疯狂,却没人敢真掏钱。
高溢价背后藏着天量债务,外加工会罢工、内容库存缩水,谁接盘谁头疼。
埃里森的方案胜在干脆:现金加承担债务,同时承诺继续投资院线与流媒体两条腿走路。
雷石东家族算过账,继续硬撑五年,可能连老本都保不住,于是点头。
成交当天,管理层大换血。
莎莉·雷石东卸任董事长,CEO鲍勃·巴基什提前退休,天空之舞派出的杰夫·谢尔接管日常。
交接仪式很短,没有香槟,只有一纸公告。
很多人以为派拉蒙只是电影公司,其实它握着CBS、MTV、尼克儿童频道,还有派拉蒙+流媒体。
电视网广告收入每年仍有一百多亿美元,只是利润被高昂的内容成本吃掉。
埃里森盯上的正是这条现金牛,用来对冲电影业务的波动。
翻开账本,派拉蒙2023财年内容支出接近一百五十亿人民币,流媒体订阅数却停在六千七百万,远落后迪士尼+的一亿五千万。
不砸钱没新剧,砸钱又看不到回头钱,老股东早就想跑。
更麻烦的是,派拉蒙手里的经典IP虽然响亮,却越来越养不起。
变形金刚、碟中谍、星际迷航,续集一部比一部贵,全球票房却一部比一部低。
2023年《碟中谍7》制作加宣发花掉四亿美元,全球票房勉强打平,影院分账后还是亏。
埃里森的策略被内部泄露:砍掉低回报项目,把大制作缩减到每年三部以内,剩下的预算砸向剧集和真人秀。
儿童频道和体育频道继续卖广告,现金流先稳住。
电影这块,重启低成本喜剧和恐怖片,用口碑换利润。
派拉蒙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1912年阿道夫·朱克创立Famous Players,靠明星制把电影从 nickelodeon 拉进正规影院。
三十年代大萧条,银行团接管;六十年代海湾西方石油买下;九十年代维亚康姆吞并;2005年拆出来单飞;2019年再跟CBS合并。
每一次换手,都踩着技术革新的节拍。
这一次轮到流媒体革命。
奈飞、亚马逊、苹果自带现金流,把内容价格抬上天。
老厂牌要么卖身,要么抱团。
华纳兄弟发现金主AT&T转身就卖,福克斯直接卖给迪士尼,环球背靠康卡斯特大树,只有派拉蒙孤零零撑到最后。
雷石东家族并非没挣扎。
莎莉曾想把公司卖给华纳兄弟,换股票加现金,结果华纳自己也被发现金流问题。
她又找过苹果,苹果只想要片库,不想背债务。
兜了一圈,还是埃里森最干脆。
四十二岁的埃里森是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儿子,不缺钱,缺的是好莱坞地位。
天空之舞过去十年靠派拉蒙的IP合作刷存在感,《壮志凌云2》全球十一亿美元票房就是双方联手。
现在直接买下老东家,算是把乙方身份翻成了甲方。
交易完成后,派拉蒙股票跳涨近一成,债务评级却被穆迪下调到垃圾级。
理由很简单:新公司借了更多钱来还债,未来三年要还一百三十亿美元。
埃里森敢赌,是因为手里还有沙特公共投资基金、腾讯、韩国CJ集团的联合出资,弹药充足。
普通观众关心的是以后还能不能看到好片。
内部邮件透露,明年会上线一部低预算R级喜剧,成本不到两千万美元,试映反响极好。
如果这部赚钱,派拉蒙就会重启更多中等成本项目,大特效超英片反而减产。
院线老板们松了口气。
埃里森在电话会议里承诺,派拉蒙每年至少给院线留两部独家窗口大片,不会学华纳兄弟直接上流媒体。
影院股票当天普涨,AMC涨超一成。
回头看,雷石东家族的退出像极了很多上市家族企业的宿命。
创始人打天下,二代守天下,三代面对技术浪潮和资本压力,只能选择卖个好价钱。
派拉蒙活了一百一十二年,换了七任主人,依旧站在牌桌上,已经算长寿。
如果失败,派拉蒙可能被二次拆分,电影、电视、流媒体各自找下家。
好莱坞没有永远的王,只有永远的交易。
来源:明后天嘎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