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姆·尼森新作《冰路营救:复仇》烂番茄仅20%新鲜度,而片中隐藏的内地女演员复出挣扎更令人唏嘘——从国际红毯到特效妆掩面,她试图借好莱坞合作重获关注,却连豆瓣词条都未留下。商业成功的她执着于演戏,但仓促接拍劣质项目反成饮鸩止渴,证明虚浮包装难敌观众对实力的苛刻
连姆·尼森新作《冰路营救:复仇》烂番茄仅20%新鲜度,而片中隐藏的内地女演员复出挣扎更令人唏嘘——从国际红毯到特效妆掩面,她试图借好莱坞合作重获关注,却连豆瓣词条都未留下。商业成功的她执着于演戏,但仓促接拍劣质项目反成饮鸩止渴,证明虚浮包装难敌观众对实力的苛刻。
当连姆·尼森的新作《冰路营救:复仇》在海外悄然上映时,许多影评人都忍不住吐槽它“烂到令人发指”,这也意味着这部电影根本没机会亮相内地大银幕。不过呢,里面隐藏着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就是那位因为个人风波被封杀至今的内地女演员,她的悲情挣扎也在这其中偷偷浮出了水面。
她为了重拾事业拼尽全力,却只换来在豆瓣上连一个词条都没有的冷淡现实。
《冰路营救:复仇》本身就算是一场烂片,但它明明挂着前作《冰路营救》的旗号,却根本和那冰天雪地里救援卡车的故事扯不上关系,简直是以次充好。
连姆·尼森饰演的麦克,这次变成一个背负“幸存者内疚”的登山者,为了把兄长的骨灰安葬在喜马拉雅山上,走了一段路。没想到途中发生了一场荒诞的巴士劫持事件,把他和一位自称登山向导的女孩卷进了一场毫无头绪的杀戮。
绑架的动机搞得模糊不清,角色的举动也让人费解——刚刚还父亲被杀,下一秒却能跟别人调情;受重伤的司机被随意扔在荒野里,没人关心他的生死状况。
剧情感觉像是AI拼凑出来的,漏洞满满,还充满了让人反感的冷漠态度。
整个制作水平也跟着掉进了谷底,这部片子作为连姆·尼森“拯救宇宙”系列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最烂、最粗糙的那一款。
既没有前作中在冰冻湖面上开重卡的震撼场面,也缺乏令人满意的动作设计或场景布局,“冰路营救”基本上就只剩个名头,实际上它的核心是个逻辑崩塌、主题乱糟糟的复仇戏码。
烂番茄的20%新鲜度,足够说明它的品质真是不咋样。
在这部彻头彻尾败得一塌糊涂的作品中,内地那位女演员扮演的登山向导丹尼·央珍,变成唯一引起国内观众注意的角色。
五年前,这位女演员还经常出现在各大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那些精修照能火榜热搜好几天,现在却变成了个禁忌话题,连合作伙伴都避而不谈。
现在,她拼命用特效妆来隐藏自己精致的五官,想让自己更贴合夏尔巴人的角色造型,可惜呢,演员的原有气质和角色的设定差别太大,站在镜头前还是觉得不搭调。
登山者独特的肢体动作和细微动作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有限的打斗场面看起来显得软绵绵、毫无力感,虽然她拼命表现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可戏里的表现还是难以让人信服。
她的加入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表演那么简单,从时间线往回看,这次合作实际上是她经过一番周密布局的巧妙回击,算得上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被封杀的那段时间里,她倒是一直没有完全退出公众视线。毕竟,好莱坞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便转而投向韩国市场,接拍了《绿夜》。这次,她联手连姆·尼森,明显是想借助“国际巨星合作”的光环来增添知名度,意在借此提升整体的影响力。
更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的是电影里那种刻意渲染的“中国元素”,电影关键时刻用到的救命设备还特意标上了“中国制造”。而且,角色们还一直念叨“到了中国就安全了”,这种设定挺明显带有一种暗示和意图的。
这种直接表达“示好”的做法可不是偶然的,目的也一清二楚——想借助出海的渠道,通过国际合拍,把影片引入内地市场,就算只是以盗版或批片的形式上映,也能让它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影院里。
不过现实嘛,挺残酷的,《冰路营救:复仇》不仅没能进内地的电影院,连豆瓣上都没有它的词条。
这就导致很多观众根本都不知道她的参与,更别说去谈论了,而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出口转内销”策略,刚一开始就已经宣布失败了。
倒是挺好笑的,这位女演员早就不靠片酬过日子,她自己创的美妆品牌Fan Beauty,到2024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4.5亿。
主要经营面膜、发膜这些暴利产品的线上轻资产模式,估摸着一年下来利润挺惊人的。这位经济独立的她,重返娱乐圈完全是因为对演戏的热爱不灭,还有想重新拿回“顶流”地位的那份执着。
不过,《冰路营救:复仇》这部失利的作品也给行业敲响了警示:被封杀的艺人想要东山再起,路上满是坎坷,而赶着接一些劣质项目,无异于饮鸩止渴。
其实挺让人惋惜的不是拍一些烂片,而是她到现在还没搞懂观众的心思变了。以前靠热搜炒作就能轻松赚钱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连短视频里,观众对演技的要求都高了不少。
你会发现,那位离婚女星靠着演技在综艺圈翻身,另一位85后的花旦转变身份成了制片人,走出了一条新路,真是让人明白,硬实力才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她参与的那部电影里,连角色的动机都漏洞百出:父亲刚被枪杀的女儿,转头就和路人搞暧昧,这种糟糕到令人觉得脑袋被揉捏的剧情,无论在哪个市场,看了都难免会扑街。
可能他们还在幻想“黑红也是红”,但真是没想到,热度完全不够啊。跟某个争议导演新片掀起的骂战比起来,这部豆瓣都不敢给它建词条的电影,根本谈不上成为什么话题。
如果一个演员的处境变成了仅剩“试探封杀底线”的八卦话题,那说明他的艺术生命其实早就结束了。
这几年,有不少失德的艺人想翻身,像那个涉毒的男歌手曾试着通过海外巡演碰碰运气,可效果嘛,微乎其微;还有那个逃税的女明星试图转行做个艺术展的策展人,但反响寥寥,好像没有什么波澜;更别提那位出轨丑闻缠身的艺人,转战东南亚搞些低成本电影,可结果一样,毫无声息。
他们的努力其实验证了一个残酷真理:一旦公众失去信任,“转向国内市场”也难免逃不开本土的记忆和规矩的束缚。
对这位女演员来说,Fan Beauty的成功完全展现了她敏锐的商业判断力,要是能把这份聪明用在挑选剧本上,或许也不用踩到《冰路营救:复仇》这种明显的坑。
真正热爱演戏的人,会对角色和故事充满敬意,而不是在急于求成时随便选个角色,仓促应付。
《冰路营救:复仇》的静谧,又一次证明了那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没有实力的作品撑不起任何光辉,虚浮的包装终究会败落,精心布置的曲折也难敌时间的考验。
那位女演员费尽心思打造的“复出跳板”,结果在豆瓣上只剩一片寂寞,无声无息的没落,比起那些喧闹的差评更让人心碎,狠狠地宣告了她的努力败阵。
这部作品如果烂到让观众都忘了它的存在,被平台随意忽视,哪怕商业上赚了再多,也难掩演员内心的失落和那份难言的悲凉。
也许只有静下心来,真正等待一个值得全情投入的角色,一个能够让人忘掉过去纷扰、集中于表演的作品,才是那些被封杀艺人唯一的出路,真正的救赎之道。
重新夺回辉煌的关键,始终藏在观众的心中,而不是依靠投机取巧的捷径。
对这事儿,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聊聊!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