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干抹净,消费主义杀人无形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29 16:03 2

摘要:在消费主义的浪潮挟裹之下,当今社会,普通人很难分清楚自己的需求与自己的被需求。什么是被需求,言下之意,自己并没有这样的需求,然而在外界环境下,这种需求被放大,普通人误以为这是自己的需求。这是消费主义设置的最基础的陷阱,且屡试不爽。沉浸在消费主义的大环境里,我们

在消费主义的浪潮挟裹之下,当今社会,普通人很难分清楚自己的需求与自己的被需求。什么是被需求,言下之意,自己并没有这样的需求,然而在外界环境下,这种需求被放大,普通人误以为这是自己的需求。这是消费主义设置的最基础的陷阱,且屡试不爽。沉浸在消费主义的大环境里,我们渐渐的将个人变成了更加原子化的群体,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中的关联少了很多,而在网络的加持下,通过消费建立起来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更加密切了。这种关联是好是坏?或许我们值得深思。

今天推荐《一百样东西》,本片讲述的是两个德国好朋友如何在生活中与消费主义说再见。保罗和安东尼是两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两个人研发出来了一种人工智能软件,这种软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性格灵活设置。两个人对于这款软件非常依赖,且很快的找到了投资。

随着投资的顺利进行,安东尼跟保罗两个人乐极生悲,他们在派对上开始打赌,在身无分文的一百天之内,每天只能拿回来一样东西,如果谁输了,就要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分给别人。起初,这场豪赌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当他们生活中走进了一个叫露西的女人之后,安东尼开始躁动了。

《一百样东西》基本上囊括了普通人对于消费主义的一种理解,我们真的每天都有这么多的需求吗?或者说,这些需求都是人为的被创造出来的,而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安东尼跟保罗的例子告诉给所有人,生活的需求没有这么复杂,而之所以这么复杂的需求每天都在叫醒你,原因来自于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

影片用一种另类思考将很多人拉回到现实,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了本片之前的《最爽的一天》,导演大卫菲茨在那一部作品中就试图让人们思考,我们的生活究竟应该怎样?是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着,还是每天顺利的进行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本片依旧是在这个范畴之内,我们依旧是可以思考下,什么是生活。

这是一部2018年的电影,而他们在电影中设计的这种人工智能模型在当代已经成为了现实,观众们可以想到的是我们每天大频次使用的APP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来丈量我们的生活的,这种丈量在一定程度之上,究竟跟影片中的智能软件有什么本质差别?

实际上是没有的,即便是我们可以使用非常熟练的人工智能软件,我们的生活该糟糕还是会糟糕。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主导,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人类的自我主导,那么这件事情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电影依旧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作为人类究竟应不应该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消费主义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更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是一种毁灭,它毁灭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联系,毁灭了人们通过预期得到满足之后的安逸,更可怕的是这种毁灭每天都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人主动意识到这种毁灭意味着什么。

而影片最后,也是为观众们展示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理念,活着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是自己主导的生活还是被别人规范的模式。当安东尼决定为自己的需求买单的时候,安东尼就已经从消费主义的陷阱中走了出来,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人,找到了自己曾经找不到的爱情。更可贵的是他与保罗最终重归旧好。这些东西在虚拟世界中不可能发生。

人只有在失去了很多之后,才会意识到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可以继续的。生活的构成从来都不是一段冰冷的代码,当人类与大自然结合的时候,才会找到自己在这个地球上的定位,对于人类而言,找到定位远远比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来的有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而这种定位并不只能是通过大数据来合成概率。

放下手机,放下眼前的所有不必要的物质之后,我们会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现代社会的人们思考的话题,这部上映在2018年的电影中的场景已经在当代有了普遍的现实感,当我们身处影片中的未来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可以随意掌控自己,而不被任何现代社会的东西所掌控。

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通过手机软件来帮自己做决定,甚至帮自己找寻另一半,或许我们已经将现实中的双眼彻底的蒙蔽。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是转念就会彻底无法想起的物质,还是一种长存于脑海中的精神,这个答案实际上很明显。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