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冷的维也纳夜里,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俄罗斯政客刚踏出餐厅,突然就栽倒了。
回家瘫进沙发,翻了一圈不知道看什么?
今天就给你们指条明路—《杀死伊芙》。
寒冷的维也纳夜里,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俄罗斯政客刚踏出餐厅,突然就栽倒了。
腿根喷出来的血在黑黢黢的石板路上摊开一片,凶手?早没影儿了。
而伦敦那边的办公室,军情五处的小透明伊芙,眼睛黏在案件照片上。
喉咙里憋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漂亮!”
伊芙是谁?日常是和厨房腻在一起的普通已婚妇女。
在军情五处打打文件弄弄情报,生活像褪了色的旧照片一样安静寡淡。
就在这平淡得能淡出鸟来的日子里,她那洞察秋毫的上司卡罗琳抛来了橄榄枝。
“知道你在查一个特别的案子,那是个女杀手,有兴趣来点真的吗?”
刹那间,那张普通生活的纸片被伊芙自己撕开了一道口子,她朝着那道深渊般的诱惑扑了过去。
而深渊是什么样子?去看维拉内尔就知道了。
这个金发女人,刚刚在巴黎用一根精巧的发簪让某个倒霉的外交官去见了上帝。
一小时后就像在演时装秀似的,哼着轻快的小调往新买的冰箱里塞高级香槟。
故事开始于两个女人的相遇:伊芙是军情五处的分析员,而维拉内尔就是那个技艺精湛的杀手。
她们一次次相遇、追逐、对峙,如同在照一面扭曲的镜子。
伊芙在维拉内尔身上嗅到了自己内心深处被死死压抑的狂躁。
“大多数日子里我什么都感觉不到。”在罗马古老的遗迹上,维拉内尔抓住伊芙的手,声音像被风吹散。
“但想到你的时候,我甚至能清晰地听见自己胸腔里心脏跳动的声音。”
那时她们刚刚合力血洗了某个战场,斧头的刃口甚至还凝结着刚留下的斑斑血滴。
正是这种诡异到极致的“共谋”感,让她们的关系在刀尖上不断升温。
当伊芙最终选择了转身,拒绝了亡命天涯的邀请,呼啸而来的子弹就狠狠穿透了她的肩膀。
表面看是谋杀,但真正的折磨,恰恰是那死水般的人生本身对“伊芙”这个个体灵魂的啃噬。
某种意义上,那个“小变态”维拉内尔,反而成了解脱的解药,尽管这药本身带着剧毒。
四季的追逐撕扯,本质上是一场盛大的对原有身份的背叛和重塑。
所以当故事的最终幕来临,伊芙咬紧牙关扣动扳机时,她杀死的难道仅仅是那个叫作“维拉内尔”的杀手吗?
不,那更是她生命里一直困着自己、套着社会规则温驯枷锁的那副旧皮囊。
而中枪后的维拉内尔在冰冷的河水冲刷中露出的最后微笑,仿佛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成全。
两个同样破碎的灵魂,在极端扭曲中找到了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甚至恐惧的救赎。
《杀死伊芙》是献给所有被现实困在身份框架里的我们的一首挣脱枷锁的狂想交响曲。
那个被上司的文件淹没的女人和那个在巴黎街头享受香槟的高级杀手,最终不过都是我们的两面。
平凡面具下那份不甘的躁动,才是真正致命的杀器。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