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穿帮:电影中那些化失误为亮点的巧妙处理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25 18:03 2

摘要:即便是拍一部最简单的小成本电影,也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更别说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样的高成本大片了——光是想想拍这些片子要付出多少心血,都觉得不可思议。

即便是拍一部最简单的小成本电影,也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更别说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样的高成本大片了——光是想想拍这些片子要付出多少心血,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么大规模的制作要动用几千号人,出点岔子在所难免。

有些电影里的失误就这么留在了成片里(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但也有些电影会想出巧妙的办法来补救。咱们来仔细看看这些例子。

希斯·莱杰舔嘴唇并非无缘无故

为了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饰演小丑,希斯·莱杰不仅需要化妆,还使用了面部假体,以使脸上的疤痕看起来更自然逼真。

然而,这些假体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在一些莱杰需要大量对白的超长镜头中,假体容易松动。

莱杰想出个绝妙的解决办法——他让自己演的小丑频繁舔嘴唇,这个动作刚好能把假体归位。

有意思的是,这个最显眼的动作居然不是剧本里写好的,纯粹是演员为了方便自己设计的。

维果·莫滕森与他的淤青

大家都知道维果·莫滕森在拍《指环王》时摔断了脚趾,但他还受过另一次伤,差点耽误了拍摄。

某天休息时,莫滕森跟同事比利·博伊德、多米尼克·莫纳汉去冲浪,结果没经验的他被冲浪板拍到脸,据博伊德说,那是他见过“最大的一块淤青”。

这样的伤势自然让新线影业忧心忡忡,因为阿拉贡是核心角色,经常需要拍摄特写镜头。

彼得·杰克逊想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解决方案——整整一个月里,所有莫滕森的镜头都只拍侧脸,只展示未受伤的那半边脸。

如果你重温护戒远征队穿越摩瑞亚矿坑的段落,会发现许多场景中你看到的都是阿拉贡的侧脸镜头。

邦德的车

毫无疑问,《007之金刚钻》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是肖恩·康纳利饰演的007驾驶红色野马汽车,仅靠两个轮子在狭窄的小巷中侧身挤过的片段。

然而,由于这个片段的大部分镜头是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拍摄的——入口在环球影城,出口在拉斯维加斯。这导致了一个穿帮错误:汽车进入小巷时是右侧轮子着地,而驶出时却变成了左侧轮子着地。

导演盖伊·汉弥尔顿耍了个小花招:加了段车内镜头,画面顺势从一侧切到另一侧,这稍微“迷惑”了观众,让人没太注意到这个奇怪的细节。

丹尼尔·克雷格的手套

《007:大破天幕杀机》预算高达2亿美元,这种大制作要抠的细节多如牛毛。偏偏丹尼尔·克雷格对戏服还有自己的讲究。

当初克雷格问导演萨姆·门德斯能不能戴自己的手套拍某场戏,门德斯答应了。

可主摄结束几个月后,一位助理剪辑师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漏洞:剧情里邦德的枪是要严格匹配指纹的,但戴着手套怎么可能识别指纹呢?

门德斯和制片方一算重拍的成本,果断决定:把克雷格的手(在相关镜头中)P成戴手套的肤色就行,省钱多了。

绿幕疏忽

在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的开场场景中,一支秘密行动小队追捕并消灭了一个汽车人。我们看到一名军官站在一辆装满监控屏幕的车旁。

虽然有些屏幕上显示着监控录像画面,但有些屏幕却只播放着亮绿色的方块。

其实拍的时候这些屏幕就是绿方块,本打算后期再填内容,可看样子迈克尔·贝和他的特效团队压根没费心去处理——就这么放着了。

但……好像也说得通?

毕竟不是所有屏幕都得同时工作,说不定有几个屏幕或摄像头早就被打坏了呢。不管是偷懒没给绿幕填内容,还是没改成黑幕,这个疏漏看着反倒挺自然,跟没出问题似的。

来源:自然de聆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