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健听女孩》是由西奥多·梅尔菲执导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从小在一个聋哑家庭中长大的女孩Ruby在面临自己音乐梦想的同时是如何面对照顾家庭的责任的故事,还在深刻的层面上探讨了聋哑人群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
By:烤雪
电影《健听女孩》是由西奥多·梅尔菲执导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从小在一个聋哑家庭中长大的女孩Ruby在面临自己音乐梦想的同时是如何面对照顾家庭的责任的故事,还在深刻的层面上探讨了聋哑人群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
影片《健听女孩》涉及了多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议题。影片最为突出的是对家庭角色的探讨。Ruby作为家中唯一的听力正常的成员,肩负着无比沉重的责任,她既是家庭的“翻译”,也是家人的沟通纽带。电影中的“CODA”这一标签,指代的是处于聋哑家庭中的非聋成员。这一群体的身份常常处于文化认同的边缘地带。对于主角来说,家庭的需要与她个人的梦想之间形成了冲突,她在面对家庭责任和自我追求时所感受到的困境,就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张力所在。家庭是影响个体情感发展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艾瑞克提出,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在面对角色冲突和压力时逐渐形成的。在Ruby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来自家庭责任和个人愿望之间的冲突,这使得她在心理上感受到巨大的挣扎。在某种意义上,Ruby不仅要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还要在作为“聋人家庭中的唯一听力正常的孩子”这一特殊身份中寻求自我认同。
影片通过Ruby的视角,来展现这一身份冲突。她必须在家庭成员的依赖和自己的独立性之间找到平衡,因为既是母亲和父亲的桥梁,又是个体的独立存在,她的成长也因此充满了挣扎与抉择。家庭在个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个“异质化”家庭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支持会深刻影响个体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认同。
Ruby的处境不仅仅是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还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健听女孩》正是通过Ruby的内心挣扎,探讨了一个身为CODA的孩子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协调与选择。影片将聋哑文化的特殊性与主流社会的文化观念做了深刻对比与交织,这种文化认同体现在语言上,也更深入到社会关系、情感交流以及个体自我认知等多个层面。影片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聋哑人群体不仅是一个生理上的群体,更是一个拥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群体。
在电影的开头就告知我们Ruby的家庭成员都是聋哑人,这一设定为电影奠定了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即聋哑人群体在传统上往往被视为“非健全”的群体,而影片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从影片的人物刻画中可以看出,父母和哥哥并没有把自己的聋哑视为缺陷,反而将其视为一种与众不同,并且众人都认为这是完全可以享受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生活虽然依赖于手语,但在他们的世界里,手语并不只是沟通的有效工具,更是一个完整而富有活力的文化体系。聋哑文化的独立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在Ruby决定登台演出时,Ruby的父母尽管无法听到她的歌声,但他们仍然深切地感受到她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在家庭聚会、晚餐时,Ruby的父母与哥哥通过手语与她互动,尽管他们并不完全理解她对音乐的热爱,但他们通过自己习惯的方式给予她支持和关怀。这一场景揭示了聋哑人群体如何通过手语保持文化传承,尤其是在情感交流上,手语是比其他语言更能深刻传达内心情感的载体。
这表明,即使聋哑人在感知外部世界时面临挑战,他们也并未因此与外部世界割裂,而是通过手语、视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建立了另一种与世界的联系。这种文化认同的表现贯体现了聋哑人群体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手语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聋哑家庭中,手语无处不在,它超越了语言的边界,成为了人际关系的纽带和文化认同的标志。聋哑人群体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情感。影片通过Ruby与家人之间的互动,生动地展现了聋哑文化中深厚的亲情与互助精神。尽管Ruby的家人无法通过传统的听觉方式与她分享音乐的世界,但他们通过触觉、视觉以及手语建立了独特的情感连接。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看到了聋哑文化中的温情与人性的光辉,这与外界对聋哑文化的偏见形成了鲜明对比。影片通过这种冲突将聋哑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的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聋哑文化中,亲情与家庭联系非常紧密,家人之间通过手语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而在外部的音乐世界中,Ruby的才华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特质,得到了外界的认同与支持。影片的这种情节设定实际上揭示了聋哑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对Ruby而言,家庭的期望与她个人的梦想发生了直接冲突。她渴望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但她的家庭需要她继续作为“健听女孩”来承担家庭的沟通工作。这种矛盾让Ruby不得不在家庭和个人的责任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
影片也揭示了外部社会对于聋哑文化的排斥与不理解。在学校中,Ruby作为唯一能够听到声音的学生,虽然在音乐上有着杰出的天赋,但她始终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存在着隔阂。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她自己身上所带有的“文化异类性”使她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处于双重边缘状态。这一层面的冲突不仅仅是家庭内的情感冲突,也是社会文化认同中的难题。身份认同理论强调“自我选择”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的社会互动中探索和确认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限于心理的成熟,也包括社会角色的变化。对于Ruby来说,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离开家人去追求音乐梦想,实际上是在告别作为“翻译者”和“家庭支柱”的角色,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声音。影片的高潮部分,是Ruby决定去追求自己音乐梦想,选择离开家庭,去上大学的情节。这一抉择标志着她从家庭的责任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走向个人独立的道路。这是Ruby身份认同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影片关于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核心议题。
综上所述,《健听女孩》通过对家庭、身份、语言等多方面的探讨,呈现了一个年轻女孩如何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梦想之间找到平衡的过程。影片不仅关注CODA群体的特殊经历,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与文化认同冲突。通过Ruby的成长轨迹,影片呼吁观众关注个体在特殊家庭结构中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反映了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成长的作品,它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家庭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学术讨论的价值。
来源:鲅鱼圈媒体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