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魔到耶稣!好莱坞的“烂片救星”

非凡影视 欧美明星 2025-07-23 20:40 1

摘要:“我嘛,不算抢手货,但也不是滞销品。” 九年前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威廉·达福曾这样打趣自己。那会儿他刚凭借两度奥斯卡提名的身份捧回“水晶地球仪奖”,如今提名数已翻倍到了四次。虽说小金人还没到手,但像他这种咖位的演员,早就不靠奖杯论高低了。这位刚过七十大寿的老

“我嘛,不算抢手货,但也不是滞销品。” 九年前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威廉·达福曾这样打趣自己。那会儿他刚凭借两度奥斯卡提名的身份捧回“水晶地球仪奖”,如今提名数已翻倍到了四次。虽说小金人还没到手,但像他这种咖位的演员,早就不靠奖杯论高低了。这位刚过七十大寿的老戏骨,在好莱坞勤勤恳恳、存在感爆棚地“搬砖”了整整40年!神奇的是,就算片子本身不咋地、争议满天飞甚至臭名昭著,他都能凭演技硬生生“扛”起来。今天咱就重点聊聊他“扛”过的七部争议之作。

威廉·达福

想把达福这种戏路宽、商业艺术通吃的老戏骨聊透?那得把他演过的片子全扒拉一遍!这位威斯康星小伙儿大学都没念完,为啥?急着“出窝”闯荡,直奔纽约戏剧老巢搞表演去了!80年代初,他和几个小伙伴捣鼓出了实验剧团“伍斯特剧团”,顺便就在大银幕上刷起了经验值——没办法,他那张脸,尤其演反派,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达福在《天堂之门》剧组足足泡了仨月,结果呢?这部“著名扑街大片”经历漫长补拍后,他原本挺重的戏份被剪得只剩个“惊鸿一瞥”。运气稍好点的是在托尼·斯科特处女作《千年血后》里,片子虽然也不太火,但影评人立刻盯上了他那张“反派神颜”。这张脸,既优雅又疯癫,在好莱坞混了四十年依然吃香。为啥?因为好莱坞就需要达福这样的演员!不碰除皱针,不用靠“标准美男”长相,照样让你看得挪不开眼。“选角导演找我,图的就是我没有那种‘好莱坞假笑’。这对我从来不是问题。我脸有特点,那就别瞎改它!” 他在接受Vulture深度采访时这么说。

威廉·达福在《千年血后》里的青涩剧照

当然,这张脸偶尔也靠化妆“升级”过——比如在《我心狂野》(1990) 和《蜘蛛侠》(2002) 里,给反派角色安过假牙。但大多数时候,他光靠那表情丰富的脸、魔鬼般的笑容,还有那把活像中世纪传教士的嗓子就够用了!他演过太多拿奖热门片,像冲奥作《野战排》、《佛罗里达乐园》、《永恒之门》,经典犯罪片《烈血大风暴》,跟韦斯·安德森合作的《水中生活》、《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有最近罗伯特·艾格斯的恐怖片《诺斯费拉图》,两人马上又要合作备受期待的《狼人》了。

但!有些片子,当年上映时被批得狗血淋头,或者争议大到根本没人敢夸。** 偏偏达福呢?常有人说他炸裂的演技,能把烂片都“抬”起来。达叔对此表示不服:“咱捋一捋:烂片里真能有神演技吗?责任怎么分?电影是个整体啊!要是演技不为整体(电影本身)服务,那还能叫好演技吗?” 这话在理,咱得尊重。不过嘛,下面咱还是得唠唠他在几部“难啃”作品里展现的演技魔法。

1. 《生死时速2:海上惊情》(1997) 烂番茄:45%

达福金句怼现实:“自然派演技?那玩意儿有时毁电影!我们要看的是超越生活的东西!”

“好多人为这片子损我,说我演得太浮夸、太过了。但我敢发誓,我挺这表演!因为不这么演,根本不行!” 达福亲自下场捍卫自己这份“官方职业污点”。这部续集长期被喷成筛子,虽然它的喜剧元素和那艘最终“上岸压马路”的邮轮灾难结局,简直不要太明显!达福演那个疯批劫船犯时,心里门儿清这角色有多荒诞。他压根儿没想搞啥“现实主义演技”,直接拒绝!

“不!一提‘现实主义’,我就想到自然主义和‘自然派’演技。再想到‘自然’,就想到日常行为。可我觉得,有时候这玩意儿反而毁电影,懂吗?因为我们看电影,不光想看生活的复制品,我们想看超越生活的东西!” 在《生死时速2》里,不仅邮轮超越了海洋冲上岸,达福那比桑德拉·布洛克丰富一千倍的表情库,也昂首阔步地走向了今天的表情包和恶搞狂欢。也多亏了他,这片子至今还能让人看得乐呵。

2. 《吸血鬼魅影》(2000) 烂番茄:69%

达福沉浸式体验:“化完吸血鬼妆,镜子里看到陌生人,瞬间解锁新人格!”

从上面怼“现实主义”就能看出来,达福演戏不爱模仿现实,更喜欢完全“浸入”电影世界和那些虚构(或杂糅)的角色。各种化妆特效就是他的神助攻。“方法很多。极端化妆就是绝佳例子,像《吸血鬼魅影》或《可怜的东西》。这简直是进入‘假装世界’的豪华邀请函!因为你样子变了,感觉也变了。妆造到位时,简直是种解放。你坐在椅子上,盯着镜子,看着自己的脸一点点改变。有时一坐几小时。开始是场关于‘你长啥样’的冥想,但慢慢这感觉就没了——突然,你看到镜子里是个平时见不到的陌生人!这就给了你许可,去进入一套全新的冲动和思绪。”

在这部虚构1922年经典恐怖片《诺斯费拉图》幕后故事的电影里,达福饰演德国演员马克斯·施雷克——传说他本人就是真吸血鬼!导演和达福都奔着这个脑洞大开、自然不现实的方向去演,对达福来说简直是场表演盛宴。他在片场永远带着妆,行为举止就像个吸血鬼——或者说,一个假装是演员的真吸血鬼。达福做足了关于施雷克的功课。“我对那个时代的研究都用上了,因为这是基于已有事物的变奏。我有东西可模仿。这角色存在于《诺斯费拉图》里,我就先模仿,再走出自己的路。”

尽管电影评价两极,期待的影迷觉得它榨干了厚重的神话只剩空壳,但达福的表演魅力,几乎直逼表现主义大师马克斯·施雷克本人!为他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提名,以及第一座(未获奖的)金球奖提名。

3. 憨豆的黄金周》(2007) 烂番茄:60%

威廉·达福演喜剧也能hold住

您是不是也忘了,威廉·达福居然演了憨豆先生目前为止最后一部电影?而且他演得超嗨!没错,英国糊涂蛋在法国的糗事是主线笑点,但当这部融合了“戏中戏”的闹剧(高潮在戛纳电影节)里冒出达福饰演的虚构导演卡森·克雷时,好戏才真正开场!达福显然很享受这个角色,可以肆意吓唬人、发泄怒火(当然是在喜剧框架内),展现了憨豆的荒诞生活如何与自恋导演克雷的“艺术”意外碰撞。

憨豆先是搞砸了这位强迫症导演的大制作广告拍摄,接着又在克雷的电影放映会上,用意外“救场”了无聊的观众——因为那片子根本就是导演自我膨胀的俗烂广告!片头字幕里他的名字就蹦出来四次。达福把角色沉迷于自己作品(尽管别人都看穿其浮夸)的状态演得绝了,结尾处更是直接抢了蹦蹦跳跳的憨豆的风头。他用自己标志性的方式hold住了纯喜剧,难怪那么多年轻演员想跟他合作。

4. 《反基督者》(2009) 烂番茄:67%

讨人性深刻矛盾

“和拉斯(冯·提尔)合作很享受,因为充满挑战,让我全身心投入。” 达福曾这样称赞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后者第二次邀请这位大忙人参演了可能是21世纪最具争议的电影。“片子很复杂,但很美。它表达了关于悲伤、性、女性力量、男性对女性力量的抗拒…非常有趣的东西。” 他这样评价这部以一段大尺度夫妻亲密戏开场(期间他们无人看管的孩子意外坠窗)的电影。

夫妻俩为疗伤前往偏僻小屋,在那里,压抑的情感和态度最终演变成相互的施虐与极端表达。夏洛特·甘斯布用身体表演诠释了原始的恐惧和源自自然的黑暗女性力量原型,而达福则饰演相对理性的治疗师,试图与悲剧及他的“治疗对象”保持距离。这暴露了角色潜在的厌女症,被很多影评人揪着批。但达福觉得这不公平,他认为他的角色在逐渐失控的过程中,也突显了与痛苦妻子破坏性力量相对的主题矛盾——正是这种双重标准和表演本身,成为这部饱受非议影片的巨大看点。

5. 《灯塔》(2019) 烂番茄:77%

达福的表演轻松盖过帕丁森

2015年的恐怖片《女巫》让达福着了迷,他一直盼着能和导演罗伯特·艾格斯合作。见面后,艾格斯就把《灯塔》的剧本发给了他。这部片里,他只有一个对手戏演员——罗伯特·帕丁森。故事讲19世纪末两个孤独灯塔看守人的故事,想入戏可不容易,你得把自己代入角色本身。“你看,挑战同时也是恩赐。《灯塔》的拍摄方式和电影语言非常明确。它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也体现在我们逐渐崩溃的过程里。这恰恰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结构,让我们能在那个世界里生活,体验情境,并对彼此做出反应。” 达福接受MovieMaker采访时谈到这次高强度的表演历程。

一方面他可以即兴发挥,比如在琢磨那口特别的方言上下了功夫。“试了一段时间不同口音后,我们意识到只有一种口音是对的,因为剧本就是这么写的——其他口音反而显得冲突。” 他和艾格斯最终选用了“经典电影海盗腔”,剩下的就交给达福那张表情永远在“营业”的脸了。他的角色像是人类孤独感的神秘(甚至恶魔般)化身。达福的表演轻松盖过了当时已被誉为同代翘楚的帕丁森。

6. 《最后诱惑基督》(1988) 烂番茄:75%

我不是教徒,但演出了全世界最著名圣徒的内心挣扎

“我不是天主教徒,对制度化宗教也不太感冒,但我尊重人内心的精神冲动,也好奇它是如何形成的。” 达福解释道,他本人喜欢冥想和瑜伽。1988年,他面临巨大挑战,马丁·斯科塞斯邀请他在改编自尼科斯·卡赞扎基斯小说的电影中饰演核心角色耶稣,讲述其内心的挣扎。这片至今仍是影史最具争议电影之一,部分天主教团体因其偏离福音书而鄙视它——上映前就爆发过抗议。然而,达福的表演赢得了热烈好评,完美体现了他偏爱的准备方式。当时33岁的他决定“剥离一切”,“从零开始”,试图连接这位基督教世界核心人物可能面临的诱惑。

“扮演耶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这电影讲的是一个男人,他自身就在与‘自己是耶稣’这个念头搏斗,与他的天命搏斗。” 达福这样描述他走进角色内心的桥梁。这个角色的困境,映射了大多数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人所面临的那些痛苦且常常难以企及的内心平静。

7. 《威猛奇兵》(To Live and Die in L.A.) (1985) 烂番茄:70%

拍戏就像开盲盒

达福在电影界蹿红很快,这也有《法国贩毒网》、《驱魔人》的奥斯卡导演威廉·弗莱德金的功劳。弗莱德金之前因翻拍《恐惧的代价》意外惨败,到80年代中期已不能太任性,于是筹备了这部小成本、生猛的警匪片,讲围剿假钞大师Master(达福饰)的故事。“棒极了,因为威廉当时状态正酣。他想拍一部生猛粗粝的电影。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说:‘嘿,我想找一帮生面孔演员来拍这个。’他什么都敢试。每天都有大惊喜。有时你到片场,他说:‘今天不拍这个,拍那个。’”

据说弗莱德金甚至偷拍演员(包括年轻的威廉·达福),逼出他们最本能的表演。达福立刻展现出他的实力。在观众眼前,一个完整的性格演员诞生了,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即使常常表现得冷酷理性。“Master,我演的角色,不是好人,但他有自己的准则。” 达福提到这个角色可能被贴上的标签。另一方面,电影上映时并未立刻被接受,它的声誉(可能受益于影史最佳飞车追逐戏之一)是后来才提升的。他这位反派演员的声望也是如此。

顺便提一句,《威猛奇兵》是后来才火的——多亏了影迷。这是威廉·达福第一部真正走向国际的电影。正是达福在里面的表现,帮他拿到了《野战排》和《最后诱惑基督》的角色。

40年好莱坞常青树,四提奥斯卡,用一张“反派神颜”和一身硬核演技,把烂片演成个人秀!褶子里都是戏,说的就是他!

来源:无聊观影指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