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的血色玫瑰——《女狙击手》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23 18:51 1

摘要:片名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 Bitva za Sevastopol / Battle for Sevastopol (2015),别名狙击309(港) / 塞瓦斯托波尔战 /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硝烟中的血色玫瑰——《女狙击手》

今天聊聊俄罗斯 / 乌克兰电影《女狙击手》。

片名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 Bitva za Sevastopol / Battle for Sevastopol (2015),别名狙击309(港) / 塞瓦斯托波尔战 /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25岁的基辅大学历史系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投笔从戎,成为二战中最致命的女性狙击手,击毙了309名敌军。

俄罗斯与乌克兰联合制作的电影《女狙击手》以她的传奇为蓝本,拍摄了战争中的女性力量。

和其他传统战争片不一样,这里没有宏大的全景式战役,没有英雄主义的嘶吼,而是缩小着力点,主要围绕 1941—42 年敖德萨围城战和塞瓦斯托波洛夫围城战事件展开,用细腻笔触描绘女性在血与火中挣扎、成长、破碎。

影片穿梭于三个时空,战前的青春岁月、前线的生死搏杀、战后的国际外交舞台,柳德米拉的人生被切割成碎。

历史上真实的柳德米拉在战前已是射击爱好者,主动参军后迅速崭露头角。片中三段爱情线,与犹太医生博雷的未竟之约、与指挥官马卡罗夫的短暂情愫、与同僚列奥尼德的生死相依,皆属虚构。她在战争期间没有任何外遇。

影片中的爱情戏份完全是艺术创作而刻意加入的内容,强化表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撕裂,是好是坏就看观众想法了。

电影对女性身份的探讨不止于此。

柳德米拉访美时,埃莉诺·罗斯福送她华贵礼服,试图将其包装成“优雅的战争象征”。但她坚持穿着军装登上演讲台,用沙哑嗓音质问:“先生们,你们躲在我背后太久了!”

她打破了性别界限,不仅是“女性英雄”,更是超越性别的战士。

导演是摄影师出身,对画面要求苛求。

敖德萨海滩的夏日暖光与塞瓦斯托波尔战场的灰冷色调形成对照。子弹射穿钢盔的慢镜头,伴随骨骼碎裂的声效,让人身临其境。高潮戏海上撤离时,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如秃鹫般盘旋,船只炸裂,柳德米拉的脸被映成血红色,兼具毁灭的壮丽与个体的渺小。

这部电影诞生于2013-2014年,2015年上映,正值克里米亚危机发酵期。

俄乌合拍的背景让它有了更多政治内涵。乌克兰版片名《坚不可摧》强调个体意志,俄罗斯版《塞瓦斯托波尔之战》则突显地缘符号。乌克兰人看到家乡敖德萨的坚守,俄罗斯人看到“卫国战争”的集体记忆。

制作期间,人们担心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好在这部电影在两个国家以各自语言同一天成功上映。

战争从未进化,只是换了武器。当今天的炮火再次撕裂东欧大地,这部八年前的电影意外成为预言。

片中柳德米拉用莫辛-纳甘步枪击杀309名敌军,如今“星链”卫星指引的无人机正在执行相同任务。

历史从未远去,而柳德米拉们的血与泪,仍在警示每一个轻言战争的时代。

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人类遗忘痛苦的速度。

硝烟铸就女性史诗,

战争怒放血色玫瑰。

来源:妙看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