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纳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作品是《超人》和《蝙蝠侠》,这些都是传统的男性英雄,在《THR》的影评人亚伦卡奇看来,如果DC工作室放弃了女性超级英雄,这家影业很难迎来突破。然而DC影业的女性英雄,在这个时代也有一些缺点。首先,亚伦卡奇觉得《神奇女侠》的上限高,这是作品的
华纳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作品是《超人》和《蝙蝠侠》,这些都是传统的男性英雄,在《THR》的影评人亚伦卡奇看来,如果DC工作室放弃了女性超级英雄,这家影业很难迎来突破。然而DC影业的女性英雄,在这个时代也有一些缺点。首先,亚伦卡奇觉得《神奇女侠》的上限高,这是作品的突破之处,所以古恩希望该系列的创作组更加豪华,这样的安排有道理。然而上限高的作品,本身也不好把控,至少从杰金斯版本的《神奇女侠》来看,该系列的山下幅度很大——上限高下限也很低,对于扎斯拉夫这种保守的总裁来说,他肯定要求影业放弃此类系列。诸如传统男性超级英雄系列或者《小丑》这样有基础的影片,才是DC工作室在这个阶段主要推选的作品。
《女超人》也处于发展比较良好的时期,为何此类作品也要谨慎创作呢?亚伦卡奇给出了解释:《女超人》的概念偏门,该角色并不是女性版本的《超人》,而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女黑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有点偏门的宇宙电影,很难把控粉丝群体的需求,DC影业干脆也就避开,这就能解释《女超人》得到资源不是很多的原因了。 然而,这种策略或许正在错失一个重要的机会。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逐渐饱和的今天,观众对千篇一律的男性英雄叙事已显疲态,而《女超人》的独特设定恰恰能打破这种僵局——她不是依附于超人的衍生品,而是一个拥有独立宇宙观、文化背景和成长脉络的角色。她的故事可以探讨性别之外的更多议题:比如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非主流超能力的价值重构,或是英雄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多元表达。
DC影业的谨慎或许源于对市场风险的过度担忧,但漫威的《惊奇队长》和《黑寡妇》已经证明,女性主导的超英电影同样能创造票房奇迹。关键在于如何挖掘角色内核的独特性,而非简单复制成功模板。《女超人》的“偏门”恰恰是她的优势——她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跳出氪星故事的框架,甚至与亚马逊神话或星际文明联动,开辟全新的叙事维度。 若DC能大胆投入资源,赋予她如《海王》般的视觉奇观,或如《小丑》般的精神深度,《女超人》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现象级IP。毕竟,真正的创新从来不属于跟风者,而属于敢于重新定义规则的人。
然而,DC工作室若一味追求稳妥,或许会错失突破的机会。《神奇女侠》系列之所以能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占据独特地位,正是因为它的叙事视角和情感深度超越了传统英雄片的框架。戴安娜的成长弧线、对人性的探索,以及神话与现实的交织,都赋予了该系列更高的艺术潜力。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如果仅仅因为市场风险而放弃这类作品,DC的宇宙可能会逐渐沦为同质化的流水线产品。
所以说,亚伦卡奇觉得《神奇女侠》的上限高,这也是该片基本上被放弃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古恩的“豪华创作组”构想恰恰是为了解决杰金斯版本的不稳定性问题。若能集结更顶尖的编剧、视觉团队和导演,或许能稳定提升作品的下限,同时保留其上限的惊艳。扎斯拉夫的保守策略虽能短期规避风险,但长期来看,DC需要一两部真正突破的作品来重新定义品牌价值——就像《蝙蝠侠:黑暗骑士》曾做到的那样。 此外,过度依赖《小丑》式的成功模式也存在隐患。这类影片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制,而观众对暗黑风格的审美疲劳也可能悄然滋生。
相比之下,《神奇女侠》若能平衡深度与娱乐性,反而可能成为DC宇宙中更具可持续性的招牌。毕竟,超级英雄电影的未来,或许不在于重复过去的成功,而在于勇敢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DC工作室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票房压力,更是如何在艺术表达与商业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神奇女侠》系列的潜力恰恰在于它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并非缺陷,而是创新空间的体现。杰金斯版本的起伏固然暴露了创作上的风险,但也证明了这一IP的可塑性。若能通过更强大的创作团队把控叙事节奏,优化视觉呈现,或许能将其打造成既叫好又叫座的标杆性作品,上限高的优势或许就能体现出来。
来源:楠楠小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