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再也不敢看第二遍的动画,催泪巨作首登Netflix意义何在?

非凡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7-14 21:24 2

摘要:2020年2月至4月,吉卜力工作室21部动画电影在Netflix全球约190个国家上线,唯独日本、美国、加拿大除外。

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1988)美国蓝光版封套

2020年2月至4月,吉卜力工作室21部动画电影在Netflix全球约190个国家上线,唯独日本、美国、加拿大除外。

这源于法国发行公司Wild Bunch获得的发行权限制——美国后来通过华纳纳旗下的HBO Max单独上线。

而作为制作这些动画电影的日本,所有流媒体平台至今未见吉卜力的作品。

直到2025年7月15日,Netflix突然宣布:日本将独家上线经典反战动画《萤火虫之墓/火垂るの墓》(1988)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

其实早在2020年吉卜力的21部动画电影在190个国家上线时,唯独少了《萤火虫之墓》,因为原作小说版权握在新潮社手中。

直到2024年9月,影片才终于在除日本外的190多个国家上线,这部作品旋即征服全球影迷。

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1988)西班牙DVD版封套

在IMDb上收获超千条评论,罕见地以满分10分占据主导,反响空前。

“《萤火虫之墓》刻画了战争之下人类灵魂的真实样貌,应该列入高中学生的世界史必修课。”

"尽管描绘美军轰炸,影片却未简单反美,同样片中冷酷呈现了日本平民的生存困境"。

评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一部再也不敢看第二遍的伟大杰作”——或许最精准地概括了这部电影的窒息感与冲击力。

电影《龙猫》(1988)日本蓝光版封套

当年,在《龙猫/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与《萤火虫之墓》同期上映时,担任导演的宫崎骏与高畑勋(1935-2018)曾有过争夺王牌动画师近藤喜文(1950-1998)的插曲——两部作品都希望近藤喜文的加盟。

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右)与高畑勋在北京

最终在制片人铃木敏夫的协调下:““宫崎骏自己就能画,近藤喜文就到高畑勋的制作班底去吧。”

于是近藤喜文担任《萤火虫之墓》的人物设计与动画导演。

左起: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

此外,《萤火虫之墓》还汇集了众多深受高畑勋与宫崎骏信赖的资深动画师:包括参与过《未来少年柯南/未来少年コナン》(1978)等多部宫崎骏执导作品的河内日出夫、曾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1974)、《三千里寻母记/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1976)绘制原画的羽根章悦、以及参与过《熊猫家族/パンダコパンダ》(1972)、《红发少女安妮/赤毛のアン》(1979)、《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的才田俊次等人。

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1988)日本版海报

正因有这群顶尖画师坐镇,影片虽以战时儿童为主角,却不仅止于“战争论”,其画面本身即具备顶级长篇动画的艺术魅力。

如今已成为日本动画界泰斗的梅津泰臣与庵野秀明,当时不过都才27岁,他们的名字也赫然列在原画师名单中——由此足见这部作品凝聚了何等惊人的天才阵容。

梅津泰臣

这是是一部以“死”为主题的作品,它没有政治说教,而是对“死”进行了正面进攻,认真地正视它。这使作品带来了一种新鲜感。

高畑勋,一位绝不妥协的电影制作人、一位创立吉卜力却长期处在宫崎骏阴影之下的动画导演、与其说他是制作动画电影的导演,不如说是透过动画影格作诗的诗人。

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左)与高畑勋在中国火车上

高畑勋导演一生创作无数优秀动画,为动画界与电影界立下汗马功劳。

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将作家野坂昭如(1930-2015)的短篇小说改编成动画电影的《萤火虫之墓》。

野坂昭如曾在杂志的对谈中直言:“我绝不是电影里那个温柔的哥哥。真实的我更自私、更残酷。”

故事讲述了两个来自港口城市神户的孩子的故事。轰炸令他们无家可归。

失去父母的14岁哥哥清太与4岁妹妹节子在战时四处逃命、相依为命,最后清太决定带着妹妹离开亲戚独自生活,最终走向死亡。

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以细腻而写实的手法,如实呈现战争的残酷,和手足之间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艺术性更是超越国界,该动画片创下在法国连续上映20年的记录。

这部以极写实的作画充满人文关怀的影片,描述在二战的战火之下兄妹的情感,让不少人留下感动的泪水。

影片的残酷与真实给观众带来巨大冲击,甚至有人说“看过一次就再也不愿意重看了”。

高畑勋在准备拍摄这部动画片前就预见"现代年轻人会觉得姨妈'过分',并完全共情清太离家出走的选择。"

这正是导演的创作意图——通过战后时代的"异常感"反衬当时被扭曲的"正常"。

影片当年公映时,这种解读确实精准命中了观众认知的断层。

确实,如果清太肯去取悦姨妈、忍气吞声,妹妹也许就能活下来。

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1988)英国DVD版封套

客观而言,清太为了救妹妹不惜偷窃,已竭尽所能;但主观上他仍后悔自己的选择,觉得妹妹的死是自己的错——这本是他个人心理问题。

后来,高畑勋谈到创作这部动画片时承认:“通过细致描摹日常生活来刻画人性”——以高度写实的手法,重现那对兄妹走向悲惨终点的每一天。

导演以空前的写实力度,使作品在本质意义上贴近近代文学,并期望借这份真实感,跨越时代壁垒,让当代年轻观众与战争受害者产生共鸣。这场前所未有的实验,同时也是对动画表现现实的拓展。

所以《萤火虫之墓》并没有把单一主题强塞给观众,也正因为如此,它获得了令人窒息的真实感。

高畑勋也承认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解读似乎偏离了他制作这部动画片的初衷:“我并不是讲战争的悲惨,而是希望观众能联想到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找出现代社会中孩子们异化的症结所在”。

当年《萤火虫之墓》上映后的引起争论的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对战争的立场表达。

但导演高畑勋在制作初衷写道:“我想通过动画表现那些无论如何也闯不过去的绝境——城市沦为战场、人心化作修罗。死去的是善良的现代少年,是我们的一部分。”

换言之,他更想通过战争这一极端情境,描绘现代少年的心理,而非呼吁“别再打仗”。

但是在《萤火虫之墓》中大量渲染了兄妹之间的温情,他们俩的生命就像那萤火虫,在战争之夜闪耀了一个晚上,便永久地失去了光辉。这同时感到了无数的观众。

后来,高畑勋也承认,绝大多数观众——包括小学生——在看完《萤火虫之墓》后把影片视为反战作品,“那也很自然,我反而被点醒了。”

所以在电影开头与结尾出现的清太、节子兄妹,角色以红色勾勒,暗示他们已是亡灵。

亡魂清太多次在关键场景现身:在车厢里隔着走道凝视怀抱母亲骨灰的"现实清太";当节子因母亲和服被典当而放声大哭时,他又掩耳逃避。这种超现实处理形成双重叙事视角。

影片后段,三名逃过战火的年轻女孩穿着红、蓝、黄鲜艳裙装的少女,边笑边感叹“还是自家最好啦!”

与此前防空洞中清太怀抱死去节子的画面构成残酷对比:瘦骨嶙峋准备火葬的少年vs衣食无忧的少女群像。

随后的火葬场景更以超现实手法压缩时间——当节子的棺木燃烧时,背景从青空渐变为暮色最终沉入黑夜,而静止不动的14岁少年清太在镜头内完成数小时凝视,其绝望远比台词更具冲击力。

高畑勋生前曾说:“战争年代不只有苦难,但人不能只靠悲惨活着,也有悲伤与喜悦。孩子天生就会找出那些光。”

正如他所言,母亲去世后寄居姨妈家的初期,兄妹在姨妈家喝喷泉水、洗头的场景通过飞溅水花展现动画技艺;海边嬉戏时鲜活的表情,防空洞初期无拘无束的生活,皆以明快笔触描绘。这种温暖色调的崩塌过程,恰是悲剧力量所在。

高畑勋导演的最后一部动画作品《辉夜姬物语/かぐや姫の物語》(2013),虽然在海外获得最高艺术的好评,但在日本却是吉卜力工作室在2000 年之后票房收入最差的一部电影。

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2013)日本蓝光版封套

即便是高畑勋挤进吉卜力前十大卖座的唯一电影作品《百变狸猫/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1994),不但一点都不欢喜,相反地观后忧郁感也绝对是吉卜力作品史上数一数二的,不过与这部电影6年前的《萤火虫之墓》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动画电影《百变狸猫》(1994)意大利蓝光版封套

长期以来,日本观众无法在流媒体观看《萤火虫之墓》乃至绝大多数吉卜力作品。

日本电视台虽在2023年将吉卜力收为子公司,并定期在“周五影院”播放吉卜力电影,可其投资的Hulu也未上线这些影片。

正因如此,战后80周年这一节点上,《萤火虫之墓》终于登陆Netflix,意义非凡。

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1988)日本蓝光版封套

来源:石坊青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