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的春天,至今已经33年了,三十岁的梅冬兰离开农村老家,从此她一去不归,抛下四岁的小儿子,不再联系丈夫。
1992年的春天,至今已经33年了,三十岁的梅冬兰离开农村老家,从此她一去不归,抛下四岁的小儿子,不再联系丈夫。
多年时间里,她甚至没有回过一次自己的娘家。
当她选择跟别人跑了以后,不知情的丈夫被吓坏了,更是急坏了,然后不顾一切地四处寻她。
好在梅冬梅拜托别人给她的娘家人带了口信,说了她想跟别的男人换一种活法。
她的娘家父母被气坏了。
这种事,在他们看来,那是很丢人的,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太对不住女婿家里啦。
所以,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不敢去联系女婿说出事情真相。
女婿疲累不堪,还得顾着他们,安慰他们。
这时候,梅冬兰的母亲忍不住地告诉了女婿,是她们家女儿犯了糊涂。
后来,梅冬兰的父母没办法劝说她好好地珍惜那个家,所以,她们无奈地拜托别人帮忙带口信,让梅冬兰回老家,不管怎么样,至少去跟丈夫把婚离了,别拖累人家。
不过,梅冬兰并没有选择特意回去一趟。
她害怕面对自己的丈夫,尤其是儿子。
她还害怕婆家人会找她的麻烦,害怕丈夫不会放手...
并且,她害怕旁的人凑热闹对她指指点点,说些难听刺耳的闲话......
过了两年时间,梅冬兰考虑着二婚的事有了着落,她不得不面对回去离婚的事。
所以,她联系了丈夫,提了离婚的打算。
不过,她没有敢回婆家,没有敢去看儿子哪怕一眼。
她答应丈夫,若是丈夫痛痛快快地选择离婚,她能够给丈夫一笔补偿。
丈夫沉默了片刻,回答两个字:不用。
离婚的事,办得顺利。
梅冬兰考虑着回去看看儿子,最后却是选择了放弃。
她害怕会遭受前婆家人的白眼,甚至是被他们给言语羞辱了。
更关键的是,不管怎么说,她心里面,对儿子是存在愧疚的。
愿意跟她二婚的那个条件更好得多的对象,不可能会答应她带着儿子进那个家门。
并且,她的前夫一家人,更不可能会答应。
所以她狠心地抛下了儿子,此后多年,她在儿子的世界中彻底消失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心里面渐渐地放下了愧意、忘记了和前夫生的儿子。
二婚的梅冬兰,后来生了一个女儿。
她们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不过,花无百日红,大概是2017年,她的二婚丈夫做生意亏损惨重,家里的好日子说到头就到头了。
丈夫深受打击,那年差点没有挺过来。
此后,梅冬兰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了多少精气神。
她的丈夫更是迅速地变老了许多,短短的数月时间里,这个男人像是老了十多岁。
七年后,她的丈夫去世了。
那个家,算不得家徒四壁,却是大不如前了。
梅冬兰已经超过六十岁,她多年没有工作了,上了年纪,很难再挣多少钱,更没有退休金。
家里没有多少存款了,梅冬兰考虑着自己的现状和未来......
她迷茫了,害怕了。
家里继子跟她之间,并不多亲近。
她跟第二任丈夫生的女儿,家里同样是家道中落了,更恼火的是,嫁出去的女儿很难管她多少,女儿从小到大被她给惯坏了,长大后,变得自私心更多,不够懂得感恩报恩。
关于以后养老的事,梅冬兰觉得心里面没有谱,没有真正能够靠得住的人。
上了年纪的她,变得多愁善感,甚至是焦虑了。
身边没有了丈夫陪伴,显得孤独的梅冬兰,越来越爱回首曾经的那些事、那些人。
有娘家人,有前夫,有她跟前夫生的儿子...
2025年的年初,春节刚过,梅冬兰鼓起勇气,回了一趟自己的娘家。
她去祭拜了已经去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长辈们,在世的那些娘家人,都已经变得跟她挺疏远的,虽然大家表现得客气,梅冬兰却明显能够察觉得出来,娘家人没有多么欢迎她,更不乐意她常住娘家。
当然了,她此次归来,对在世的这些娘家人,她压根儿没有多少兴趣、没有多么重视。
毕竟,她心里有数的,她不仅仅是嫁出去的女儿,更是多年没有跟这些娘家人往来了。
大家跟她不亲近,那是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
她在意的、重视的人,是她那个前夫,更是她跟前夫生的儿子。
打听以后,梅冬兰得知,她的儿子家现在算不得大富大贵,却过得还不错。
若是儿子愿意认她、管她,那么,她以后跟着儿子家里,能够让她安心了。
她首先联系了前夫,见了面。
前夫已经放下了当年的不开心,表现得并不埋怨她,更不恨她。
不过,当前夫听说了她想回归家庭。
前夫二话不说,果断拒绝了。
“儿子怎么想的,我不多管,反正我不可能忍得了常常看见你,这么多年了,我们早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你何必回来让我们心中堵得慌呢?”
前夫说完,立刻起身走了,根本喊不住。
梅冬兰无奈了,前夫不肯帮着她跟儿子重新相认,她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厚着脸去见了儿子。
她去跟儿子相认,儿子听说是她,并没有哭着埋怨她当年的狠心和自私。
不过,儿子更没有多搭理她了。
“对不起,可是,不管怎么说,是我生了你,十月怀胎,我们两个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母子啊。”
梅冬兰掉了眼泪,轻声哭着对儿子说道。
儿子依然懒得多看她哪怕一眼,背对着她说:“33年前,你选择了你觉得的更好的日子,抛下了我们父子,那个时候,我才四岁罢了,你对我,生而不养,已经算是抵消了生恩,我不恨你,更不感恩你了。”
“你现在凭什么回归这个家?我们不欢迎你,我更不愿意多管你,从33年起,我们之间,那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啦。”
梅冬兰听后,她哭得更厉害了。
她想过儿子会埋怨她、不多搭理她、拒绝她。
不过,她没有想过,儿子会拒绝得这么直接、这么彻底,这么狠...
看着儿子不开心的表情,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梅冬兰站在原地,她杵着不动,心里面悔恨极了。
遗憾的是,这时候她才悔恨,哪里还来得及呢?
她考虑过去找调解员帮忙,甚至还想过走法律程序。
最后,她却选择了放弃,因为她觉得事情闹大了会让她更丢脸,更关键的是,若是儿子答应了给她养老,却心不甘情不愿的,那么,她觉得结果不会好。
人活一世,每一次选择,都会可能付出代价,或是在眼前,或是在未来,所以一定得三思而后行,别对不起别的人,更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底线。
很多时候,悔恨的意义并不大,除非还有挽回的可能,除非能够让后悔的人记住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来源:喜欢故事的王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