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人》上映,在北美口碑爆表的他,为何在国内却卖不动了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10 22:24 1

摘要:2025 年暑期档,DC 重启之作《超人》在全球电影市场激起千层浪,却呈现出极为割裂的市场反馈。在北美等海外地区,影片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在中国内地,《超人》却遭遇了滑铁卢,票房表现惨淡,观众反响平平。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深思:同一部电影,为何在

2025 年暑期档,DC 重启之作《超人》在全球电影市场激起千层浪,却呈现出极为割裂的市场反馈。在北美等海外地区,影片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在中国内地,《超人》却遭遇了滑铁卢,票房表现惨淡,观众反响平平。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深思:同一部电影,为何在不同地区会收获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

《超人》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堪称现象级。北美作为超级英雄电影的核心市场,率先为影片点燃了热情之火。首映场凌晨,影院外便排起了千米长队,粉丝们身着超人主题服饰,怀揣着对经典角色重启的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新超人的诞生。

社交媒体上,# 新超人 #话题热度持续飙升,播放量短时间内突破 50 亿次。主演大卫・科伦斯韦的蓝眼睛特写镜头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成为了新一代超人的标志性形象。伦敦的 IMAX 影厅座无虚席,观众们沉浸在大银幕上呈现的宏大场景与精彩剧情中,为超人的每一次拯救行动欢呼喝彩。东京涩谷街头,巨大的超人海报夺目而立,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将影片的影响力扩散至亚洲地区。

华纳高层透露,仅北美预售票房就高达 1.2 亿美元,创下近五年超级英雄电影的最高纪录,为影片的全球票房大卖奠定了坚实基础。专业影评网站烂番茄上,《超人》收获了 86% 的新鲜度评分。影评人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盛赞影片在角色塑造上的突破。导演詹姆斯・古恩巧妙地挖掘超人作为外星移民的身份困惑,将其内心的挣扎与成长细腻地展现出来,使这个经典角色焕发出新的魅力。这种既保留 DC 暗黑基调,又融入漫威式情感共鸣技巧的独特风格,得到了海外观众与业界的高度认可。

与海外的热烈追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人》在中国内地市场遭遇了寒冬。猫眼数据显示,影片首日排片占比 28%,看似拥有不错的上映资源,但上座率却仅为 11%,极为惨淡。北京朝阳区某影院经理无奈表示:“下午场经常出现包场情况,家长们更愿意带着孩子去看《熊出没》重映,《超人》的观影人次少得可怜。” 豆瓣平台上,《超人》开分 6.3,在竞争激烈的电影评分环境中,这一分数并不突出,大量差评集中在对新超人形象与影片质量的不满上。

有观众吐槽 “新超人太稚嫩,缺乏经典超人的气场与魅力”,还有人指出 “打斗场面不如十年前的同类型影片精彩,特效也并无太多惊喜之处” 。票房方面,上映一周,内地票房勉强突破 5000 万人民币,与同期国产动画电影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甚至不及《小鲤鱼历险记》票房的零头。这种国内遇冷的局面并非毫无预兆。2024 年 DC 宣布更换超人扮演者,由亨利・卡维尔换成大卫・科伦斯韦时,国内超话瞬间炸开了锅。粉丝们难以接受陪伴自己多年的经典超人形象被替换,发起了联名抵制活动,超 3 万人签名要求 “原版超人回归”。然而,海外论坛对此却普遍持欢迎态度,认为年轻的 90 后演员更贴合 “年轻版克拉克” 的设定,双方观点分歧巨大。

《超人》在国内外市场表现的巨大差异,根源在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在北美等西方文化环境中,观众对 “不完美英雄” 有着较高的接受度。近年来,诸如《海王》中酗酒但勇敢的亚瑟・库瑞,以其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收获了 11.48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佳绩;《新蝙蝠侠》中抑郁、挣扎的布鲁斯・韦恩,同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票房达 7.7 亿美元。西方观众更倾向于看到超级英雄身上具有普通人的弱点与困境,认为这样的角色更加真实、立体,能够引发情感共鸣。

反观中国市场,情况则大不相同。中国电影家协会 2024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高达 76% 的中国观众认为 “超级英雄就该无所不能”。在国内观众的传统观念里,超级英雄是正义、力量与完美的化身,他们希望看到英雄在面对危机时展现出绝对的强大与自信,迅速解决问题。例如,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美国队长,因其坚定的正义信念与强大的领导能力,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而当《闪电侠》以 “话痨人设” 呈现主角时,便遭到了国内观众的差评,最终票房仅为 1.2 亿人民币。

这种文化差异在《超人》的剧情与角色塑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导演詹姆斯・古恩试图展现超人生活中穿错袜子、约会搞砸等真实琐碎的一面,以此塑造一个更加接地气的超级英雄形象。这一创作理念在欧美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共鸣,他们为超人的平凡一面而感动,认为这让超人更贴近生活。但国内观众却难以买账,不少人吐槽 “超级英雄不该有头皮屑,这种过度平凡化的刻画削弱了超人的英雄光环”。

从商业角度来看,DC 与华纳在《超人》的制作与发行上做出了基于全球市场格局的策略选择。华纳 2023 年财报显示,中国票房仅占其全球收入的 5.8%,而北美市场的贡献则高达 41%。《超人》制片成本高达 2.2 亿美元,对于片方而言,只要北美票房突破 6 亿,便有望实现回本盈利。在这样的市场数据支撑下,影片在创作上更倾向于迎合北美等核心市场观众的喜好,也就不难理解。这种策略性的选择,无疑让中国内地的 DC 粉丝感到心寒。北京的影迷小王在贴吧留言道:“我们等了超人回归 7 年,满心期待,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不符合我们心中形象的毛头小子。

感觉 DC 不再重视中国市场,我们的情怀被忽视了。” 对于国内粉丝而言,他们不仅期待一部精彩的电影,更渴望看到对经典超人形象的尊重与延续,而此次重启在角色选角与形象塑造上的巨大改变,让他们深感失望。尽管《超人》在内地院线票房表现不佳,但行业分析师也从中看到了新的机遇与市场趋势。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 年 1-6 月,进口片票房占比跌至 18%,创十年新低,反映出国内电影市场观众观影选择的多元化与对进口片审美疲劳的加剧。不过,《超人》在烂番茄等平台的高口碑,带动了其流媒体预售的暴涨。有院线经理透露:“现在影院靠售卖《超人》联名爆米花桶等周边产品,所获利润甚至超过了电影票收入。” 这表明,即使在传统票房收入上表现欠佳,影片通过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模式,依然能够在市场中挖掘出其他盈利增长点。

《超人》在国内外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是文化差异、商业策略与观众审美变迁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对于好莱坞电影而言,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兼顾不同地区观众的文化需求与审美偏好,将成为未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一现象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在追求本土市场成功的同时,若想走向国际,也需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喜好差异,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作品。

来源:韩十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