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金卖出化妆品品牌!现在的明星搞商业比CEO还牛?

非凡影视 欧美明星 2025-07-07 22:40 3

摘要:模特海莉・比伯以10亿美元高价出售个人化妆品品牌Rhode,金・卡戴珊的塑身衣品牌Skims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并启动上市计划,蕾哈娜的财富神话更多源自Fenty Beauty而非音乐作品,瑞安・雷诺兹的商业版图更是横跨电信、网络隐私等多个领域。

当聚光灯不再局限于舞台和镜头,越来越多的名人正凭借商业头脑开拓全新疆域。

模特海莉・比伯以10亿美元高价出售个人化妆品品牌Rhode,金・卡戴珊的塑身衣品牌Skims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并启动上市计划,蕾哈娜的财富神话更多源自Fenty Beauty而非音乐作品,瑞安・雷诺兹的商业版图更是横跨电信、网络隐私等多个领域。

这些案例揭示出一个趋势:超级明星的生意已成为创新消费品的重要源泉,他们正从广告形象代言人转变为真正的商业操盘手。

回溯商业史,名人利用名气推销商品早有先例。迈克尔・乔丹与耐克40年合作进账超15亿美元,乔治・克鲁尼凭马克杯代言从雀巢获得4000万美元,胡克・霍根曾为预煮冷冻的 "绿巨人" 芝士汉堡站台,就连唐纳德・特朗普也推出过单价249美元的 "胜利45-47" 香水。

但传统代言模式正在发生质变 —— 社交媒体让明星与粉丝建立直接连接,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分销模式降低品牌孵化门槛,更关键的是:打造并拥有品牌的盈利潜力,远超过去单纯的广告代言费。比伯等明星团队深度参与品牌运营并持有股权,标志着从 "卖流量" 到 "建生态" 的思维转型。

这种商业逻辑的转变催生出独特的资本现象:消费品巨头正像制药企业收购生物科技初创公司一样,抢购明星创立的成功品牌。

2014年苹果以30亿美元收购Dr Dre联合创立的Beats Electronics,打破科技巨头自主研发的传统形象;帝亚吉欧近年分别以10亿美元和6.1亿美元收购克鲁尼的龙舌兰酒公司和雷诺兹的杜松子酒酿酒厂,展现出烈酒巨头对明星品牌溢价的强烈需求。

这种合作模式形成优势互补:明星自带的百万级粉丝群帮助品牌迈过 "最初10万份销量" 的生死线,而巨头的生产分销网络则为品牌突破增长瓶颈提供支撑。

然而,流量光环并不能掩盖产品本质。罗茜・亨廷顿 - 惠特莉的美妆产品、莎拉・杰西卡・帕克的香水长期停留在廉价货架,特朗普的新香水被评价 "毫无亮点",这些案例警示:社交媒体时代的消费者拥有即时评判能力,粉丝可能为明星效应买单一次,但产品力才是复购的核心驱动力。

成功的明星品牌需要在创意创新与商业价值间找到平衡 —— 既要保持娱乐圈擅长的话题制造能力,更要构建消费品行业必需的品质管控和用户运营体系。

毕竟在商业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流量红利,只有过硬的产品力才能抵御 "昙花一现" 的风险。

当明星经济从单一的注意力变现,进化到涵盖品牌建设、资本运作、用户运营的完整商业体系,这个曾经的 "副业" 正在重塑消费品行业的竞争格局。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带着明星个人印记的创新产品;对于行业而言,这标志着 "注意力经济" 向 "价值经济" 的深刻转型 —— 而这场转型的终极考验,永远是产品能否经得起市场的长期检验。

来源:奇葩综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