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问题,我才发现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4 22:01 2

摘要:由于世界商业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最初都是男人为幕前幕后主导的,所以对于我们经常聊的爽片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要么是硬汉,要么是怪兽。大家也习惯了在银幕上看工业大片是和男性气质挂钩的。

写在前面

我之前看《F1:狂飙飞车》的时候,和朋友聊过一个话题,《F1》很好看,但这个故事主角换成女人是否有可行性。

我们极力想要找一个类似题材女性为主角的片子去对标,然后发现根本找不到,这就让我们来了更大的兴致,延伸出了一个新的话题——

由于世界商业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最初都是男人为幕前幕后主导的,所以对于我们经常聊的爽片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要么是硬汉,要么是怪兽。大家也习惯了在银幕上看工业大片是和男性气质挂钩的。

这种惯性思维导致连我们都很少去想,女性大片到底存在吗?

今天我们就试试去想一想这个问题。

注:本文字数约为6000字,在最后会推荐几部近些年最喜欢的女性爽片/爽剧,都是很喜欢也很值得去看的作品。

一、

进入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女性爽片?

这要从男性爽片聊起,男性爽片通常是指以男性视角为主,剧情和剪辑节奏紧张、视觉冲击力强的影视作品,常见的类型多为动作、复仇、悬疑、战争等等,它所要达成的效果是给观众以强有力的感官刺激,让观众感受到爽。

但这一类型对受众产生的效果其实是针对于所有人成立的,概念上有性别之分,受众群体却没有。所以如果达成了以上的要素,那么女性同样可以做主角去出演爽片,这两者的差别只在一处:视角。

也就是说,以男性视角为主的爽片是男性爽片,比如《疾速追杀》《夺宝奇兵》《F1》《速度与激情》《碟中谍》《007》系列等等等等。

那么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爽片自然就是女性爽片,比如《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疾速追杀:芭蕾杀姬》等。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当我们提及男性爽片时,可以从百年前到现在举出无数的例子,但一旦到了女性爽片的范畴里,我们需要去搜刮记忆才能想到为数不多的那些。

我们可以看向近四年在大陆上映的电影,能称得上上述女性爽片的只有《夺冠》《芭比》《惊奇队长2》《热辣滚烫》《泳者之心》《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魔法坏女巫》《水饺皇后》《疾速追杀:芭蕾杀姬》等寥寥十余部,还有《酱园弄:悬案》这样陷入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争议的作品。

但男性爽片却有包括《超人》《侏罗纪世界3》《阿凡达:水之道》《速度与激情10》《碟中谍7/8》《九龙城寨之围城》《F1:狂飙飞车》《爆裂点》《飞驰人生2》《周处除三害》《特技狂人》在内的各色类型将近80部作品。

造成这个数据悬殊的原因是没人愿意拍女性做主角的爽片吗?没人愿意看吗?还是说同样的爽片一旦以女性视角展开受众就减少了一半人口呢?是经济效益、政治背景,还是文化选择?

以上这些问题有些自然存在,有些是无稽之谈,但这已经进入了我们这篇文要聊的核心:为何女性爽片如此之少?

二、

当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这百年来电影工业发展是以男性为主、及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时刻在建构文化和群体意识的意识,因为这是无论聊性别还是类型时都必不可缺的背景。

在此之下,我们才能合理进入聊“为何女性爽片如此之少”的第一个原因:创作步骤的问题。

在进行创作时,女性爽片天然地就要比男性爽片多出一步——

要先让观众承认女性也可以承载爽片中爽的资格,才能进而建立起大家对女性爽片的认同。

而这一步是绝大多数的男性爽片或男主都不需要的,就像《侏罗纪世界》系列里的《侏罗纪世界:重生》(这是一部女性主角的电影),尽管男主之一亨利只是一个看着有些书呆子的古生物学家,但是你不需要担心他是否能够参与此次前往恐龙岛的行动,电影也没有建构起这层担心。

而相应地,在《侏罗纪世界》第一部中,姨妈克莱尔想要和男主一起在侏罗纪公园里冒着危险寻找两个侄子时,她需要先面临创作者借男主之口说出的一句质疑:这里很危险,你可以吗?接着她将外套一脱马尾一扎,摆出一副“不输男性”的架势,才能进入后续两人冒险的剧情。

在《疾速追杀:芭蕾杀姬》里,伊芙经受训练时教官所进行的一句教导就是“你以为和他(男性)比的只是力量吗?他能打败你是因为你允许他制定规则,去改变规则,发挥你的优势”。

这种多出和少出的一步在很多时候与具体的人无关,就是与性别有关,这是一种男性代表前进和安全,而女性代表后方和危险的气质。

这多出来的一步会影响很多东西,首先就是行动的动机。

女性想要走到爽片主角这一步,总归需要一个具体的原因,这个原因往往是从自身经历出发的:她们被性侵,这甚至构成了一个爽片的亚类型“Rape and Revenge(性侵复仇)”,比如《我唾弃你的坟墓》《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浴血狂花》;

她们面临父或母被杀的血海深仇,比如《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疾速追杀:芭蕾杀姬》;或者她们自身作为女性的价值无法实现,比如美剧《超感猎杀》里裴斗娜饰演角色的故事。

很多时候,这些动机会逐渐将一个爽片的叙事引向女性主义的叙事,比如《珀尔》《戴洛奇小镇》《末路狂花》《泳者之心》等,这是让很多像男性爽片一样的女性爽片无法完全成立的原因。

而相应地,男性主角可以寻找的理由是无数的,他可以是渴望和平、战争、杀戮、自由;可以是拯救人类、为成为一个好人而战;可以是一次执行任务。他们的身份可以是杀手、警察、特工、无业游民、心理变态者;也可以只是一个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当然,他们也可以面临复仇或来自家庭的个人问题。

女性似乎缺乏这样单纯的爽、一种由身份带来的自由的无后顾之忧的爽。

而类似《芭比》《好东西》《还有明天》等这类电影的出现,其实就是在对这一步进行铺垫和补足。

其次,它还会影响人物的具体行动,一旦缺少了“女性必须要超越传统”这一步,人物是无法在其中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情的。

比如如果她要成为一个领导者。

《权力的游戏》里需要花几季去确认几个女性领导者是如何得到各自的位置的,这当然是它好看的地方。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和王位之间必须要出现一个“争”的过程,因为男性可以继承王位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约定俗成。

比如对爱情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建构。

在被好莱坞建构起来的爽片认知中,爱情是几乎一切类型片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但在对爱情关系的建构中,爱情对于两性角色的分量又是不同的。

在男性主角那里,爱情只是其生命历程的一段,他可以在复仇、暴力、战争、悬疑、侦探等类型中一方面行使自己作为主角的主要职能,一方面邂逅一名女性并产生一段爱情。

比如在最近的两部《F1》以及《碟中谍》中,爱情关系中的女性主角只是构成了其从事业上伸展出去的一段枝节,桑尼可以和凯特接吻上床,同样也可以继续做浪子继续他对赛车的追逐,赛车这条事业线是他的主线。

而对于此类中的很多女性而言,爱情成为了压倒她们生命“其他业务”的强势元素,往往只有在男主需要一段爱情剧情时,女主才会适时出现,比如《007》和《碟中谍》系列中的女性角色,她们当然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但这一魅力很多时候总是为爱情与调情服务。

这是一种典型的男性(主外、开疆拓土、事业)与女性(主内、制造幸福、家庭)的人为区隔,就像妻称夫为外子,夫称妻为内子一样,已经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带着这样的思维,就很容易创作出《神奇女侠1984》这样虽然是女性主角的爽片,但因爱情元素过多而显得不爽的典例。

戴安娜在水晶面前许的愿望就是希望男友回来,在聚会上她本要去寻找水晶,却在看到突然出现的男友后直接带着男友回了家,而此时的水晶也落入反派手中。其后更是一段漫长的恋爱剧情,以及男友如何在她拯救世界的事业上进行的辅助和牺牲。整部电影为戴安娜塑造的最大痛苦就是她无法获得她的爱情。

这些需要被多一步写出如何超越的约定俗成就像是出现在一部商业电影里的异性恋爱情和同性恋爱情。

在《F1》和《惊天魔盗团》这类电影里,男主角和女性角色可以随时接吻,桑尼和凯特在赛后因激情而接吻,罗德与埃尔玛在一场行动中被剧本要求接吻。在这些突如其来的接吻中观众的疑惑仅仅是他们是怎样产生的爱情,却不会对这种爱情本身产生质疑。

但要写出两个女性或者两个男性突然的接吻,你必须要先建构起他们的同性恋身份或意向,此时的接吻才能顺理成章。换句话说,看到男女接吻时脑海中只有接吻这个动作,而看到同性别接吻时脑海中需要先出现“同性恋”才会引入接吻这个动作,这就是多出来的那一步。因为观众已经预先建立了一种可能:一男一女在一起,他们爱上彼此是一种必然。

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女性爽片出现得少,还会导致另一问题:女性爽片似乎没有那么爽。

这背后还有另一重被百年主流电影建构起的集体意识:我们会不自觉地质疑很多爽片里当以女性作为绝对的主角时,是不成立的。因为她们在文化符号里往往最容易与陷入危险及不稳定相联系起来。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动作片和战争片等男性爽片中,女性和小孩是承受暴力和威胁最多的形象。比如在《超人:钢铁之躯》里,是女友露易丝被恐怖分子绑架引得超人的拯救,《蝙蝠侠》和《碟中谍》里都有着同样的剧情,《满江红》更是如此。

是一直以来在她们身上赋予的权力和能力的缺乏导致在影视中普遍出现这样的剧情,而类似剧情的增多则愈发加深了她们在文化符号里与陷入危险及不稳定相联系起来的可能。

所以在很多女性爽片里,她们反倒都需要男性的帮助与营救。

比如《末路狂花》里最后加入的那一个看似是为她们好的男性警察;比如《芭蕾杀姬》里,即便是成长为了最出色的特工,她依旧在进行复仇时需要约翰的放水和帮助;还有《神奇女侠1984》里,男友不止在她参与营救时数次救下她,主动牺牲了自己,还教会了她飞翔,以及如何驾驭风的力量。

这在男性爽片里几乎是不存在的设计,绝大多数的男性爽片最终制造出的都是唯一的英雄,当我们对这些英雄代入时,才能最大程度地收获爽的快感。而当一个女性爽片里掺杂了过多可以取代女性主角的内容,此时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

当然,电影反映的是社会现实,我们看到的大众文化既建构着我们的认知和思想,也同样在从我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因此我们会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感知到的危险和不安代入到影视中去,即便在《芭比》这样一个天然的女性王国和《狂暴女神》开头出现的女性乐园里,当肯和狄门特斯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些不稳定的和侵略的元素出现。

在性别、人种、国家都逐渐极化和圈层固定的现实中,对同类的亲近和聚集天然创造着一种安全和被保护的氛围,这是人性的显化。

我们相信同性别会帮助同性别、同种族会帮助同种族,这是由千年来不同的文化、人种、地域区隔所制造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决定的。

就像韩国女性运动的口号是“姐姐来了”;互联网中在控诉吴亦凡性侵事件中被广泛传播的标语是“girls help girls”;好莱坞掀起的运动被称为“metoo”,它在建立的就是一种身份认同。

就像每年六月的同志骄傲大游行(Pride Parade)在创造的就是一个同性恋友好聚集的环境;以及刘思慕在真人秀节目《龙穴》中质疑一家加拿大珍珠奶茶公司未尊重珍珠奶茶在亚洲或台湾地区的起源,涉嫌“文化挪用”,这在社交媒体上被当作是亚裔会帮助亚裔的典型。

而在真正的现实中,不止是掌控着国家机器的人大多数为男性,甚至国家机器下的暴力机关,都被与男性这一性别等同,这是一种更大规模更主流的同类聚集。

在这种聚集下,女性及所有的“非主流”群体很自然会感受到自身的不安,这种不安会直接投射到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身上。

所以《芭比》要先写出一个女性的乐园,《狂暴女神》的开篇就是女人与马,《戴洛奇小镇》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就是直接把小镇中暴力机关的领导者全部变成女性和女同性恋做主导,市长、记者、毒贩都是女性,即便警局的局长是男性,他也是以一种始终被困在外界的位置出现。它以此先来建构出女性是安全的这一氛围,才能开始讲述后面的故事。

四、

最后,我们其实也很难得出到底应该怎么拍的结论,毕竟我们做的也只是一些纸上谈兵,但是我觉得我可以通过推荐两部我认为在商业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女性爽片(爽剧)来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一部是《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我们可以看到它几乎破除了以上提到的所有缺点。

从女人与马出现之后,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女人掌控力量的故事。爱情在这个故事里成了最不被需要的元素,女主角弗瑞奥萨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复仇、生存以及回家。

她的人生也不需要男性的拯救,行走的路上偶有男性友人的出现,但故事讲述的终点始终是她自己,男人的一次失败甚至构成了威胁她的方式,而当她指望着一群男人去抓住狄门特斯交给她处理时,等到的果然是失败的结果。

电影也没有放弃去利用她的女性身份,比如在狄门特斯那里,把她绑起来看妈妈遭受虐待,看男性友人被虐待,满足的只是狄门特斯个人的欲望;比如去写出了女性在废土世界的身份,被当作生育机器和产乳机器。

但它写这些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写出一个在暴力中厮杀出血路的女人,她必须先成为一个“男人”才能去破除暴力和血腥是男性的特长这个认知。当然她最后也并未沉湎于暴力,反倒是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不与暴力为伍的世界,也是最开始所有人都在寻找的那个“伊甸园”。

这是一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爽片。

另一部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剧:《戴洛奇小镇》。

这不能算是一个很典型的爽剧,没有特别激烈的追逐、厮杀、战斗的内容,它讲的是两名女性探长破获一桩连环杀人案的故事,而被杀的对象是异性恋白人男性。

这就让它加入了不少女性主义与同性恋平权主义的内容,但它将此作为一个隐在呼吸里的背景,不需要单独用篇幅去讲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在困境下成长,在最一开始,故事的基调就立下了。

它首先从两个年轻女孩发现的一具白男的尸体进入,其中一名年轻女性还不慎将烟头掉在尸体上引发阴毛着火,几个镜头的解构重组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在小镇里最容易遭受危险的性别是男性。

紧接着它引入了小镇的暴力机关,无论是市长、警察局目前所在的话事人、记者、律师,她们统统都是由女性或者女同性恋构成;而外来的女性探长也是不修边幅,除却身体器官外毫无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质。

观众已经在这种氛围的构建里认知到了这是一个由女性掌控的社会,由此让这部女性视角为主的“爽剧”完全成立。

即便是在这样的小镇中,女性以及同性恋群体遭遇来自男性和异性恋群体的暴力依旧存在,这是一个更大的背景,它来自小镇之外的全世界,即所谓的“有毒男子气概”。

所以剧集开始去破除所谓的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男性局长听到尸体后问的第一句是“她有被性侵吗?”,他默认女性与陷入危险的符号关联;跟着去施加校园暴力的异性恋白人男少年的两个看似是异性恋的男性跟班实际上是一对情侣,同性恋并非一定要有很迥异的特征;

在吐槽完男性警察失败后就愤怒的宣泄时,女警探在判断失误后也踢了一脚垃圾桶大骂“fuck”,愤怒同样可以是女人的宣泄方式;两名警探也不断陷入对“女人杀人用毒药,男人杀人用暴力”“女人杀人是为了反抗,男人杀人是为了成名”的这种由身份带来的性格特征的推翻。

在这种推翻和颠覆中,它在最后又点出了所谓男性“为女性而杀人”的虚伪。

因为杀戮就是一次自以为是的行动,在制造白男杀人案之前他屠杀的是妓女,是他认为有罪的人,来到小镇后他开始屠杀那些家暴的、虐待的、性侵的男性,同样是因为他们是有罪的人。但杀戮永远是源自自我的需要,他所谓的“替天行道”也只是试图代替法律把自己缝合成暴力机器的一部分。

国家机器早已不需要如此的人物,这是对暴力和所谓有毒男子气概的最直接攻击。就像那些白人男性警察以为凶手是女性就暴力地拖走一群女性,而两位女警探却在最后依旧没有主动杀人的比较。

但这一方式又确实是有效的,当一群男性看到凶手只杀犯了家暴和强奸罪的异性恋白男后,马上感受到威胁集体坐上逃出小镇的大巴,自诩为暴力的他们也因暴力恐惧。镜头扫过沙滩上一排女性的裸体,她们在沙滩上拍摄写真,以及结尾所有各色人种性别性向的人在参加小镇活动,只余一个中年白男在暗自神伤。

它向我们展示,当不该有的暴力和有毒男子气概消失,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乌托邦。

豆瓣有一条高赞评论:这就是男的平时看电视剧的感觉吗?好爽。

这理应是一个喜欢看爽片的人平时看到好的爽片时都应该有的感觉。

音乐/配图/网络

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