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岁的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8:最终清算》中再次挑战人类极限——他在拍摄高空跳伞+降落伞起火燃烧的戏份时,同样的特技动作完成了16次,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62岁的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8:最终清算》中再次挑战人类极限——他在拍摄高空跳伞+降落伞起火燃烧的戏份时,同样的特技动作完成了16次,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一壮举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赞叹:“62岁还能这么拼,阿汤哥简直是好莱坞最后的硬汉!”“现在的年轻演员应该好好学学,什么叫真正的敬业!”
毕竟,这不是阿汤哥第一次玩命。回顾他的职业生涯:
- 《碟中谍6》里,他完成了106次HALO跳伞(超高空跳伞,超低空开伞),成为影史第一人;
- 《碟中谍7》中,他为了一个摩托车跳悬崖的镜头,练习了1.3万次摩托车飞跃+500次跳伞;
- 这次《碟中谍8》,他又在2500米高空扒飞机、深海核潜艇逃生、峡谷凌空换乘……
看起来,阿汤哥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挑战“人类还能怎么作死”的极限运动。
但等等,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这真的是敬业,还是好莱坞的“内卷”已经疯魔化?
阿汤哥的“实拍特技”早已成为《碟中谍》系列的招牌,但观众真的需要他每次都玩命吗?《碟中谍8》上映后,不少影评人吐槽:“剧情稀烂,全靠阿汤哥跳伞撑场。” 当电影只剩下“看阿汤哥还能怎么作死”,这是电影的进步,还是创意的枯竭?
阿汤哥的拼命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这也让好莱坞的“演员内卷”愈演愈烈。年轻演员被要求“学阿汤哥亲自上阵”,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私人飞机考飞行执照,也不是每个剧组都能承担演员摔断腿的风险。阿汤哥的“敬业”无形中成了行业标准,让普通演员压力山大。
跳伞16次破纪录,听起来很震撼,但仔细一想——这纪录有意义吗?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我比上次跳得更多”,那下次是不是要挑战“跳伞100次+空中转体三周半”?吉尼斯纪录本应是表彰人类突破极限的成就,但现在越来越像明星团队的公关手段。
阿汤哥的拼命,某种程度上像极了职场里的“奋斗逼”——老板说:“你看人家阿汤哥62岁还这么拼,你们年轻人怎么好意思喊累?”
但问题是——
- 阿汤哥跳伞有保险公司兜底,普通人996猝死可能连赔偿都拿不到;
- 阿汤哥的拼命能换来数亿票房,普通打工人拼命可能只换来老板的一句“再接再厉”;
- 阿汤哥的“实拍特技”是电影卖点,普通人“实拍加班”只会被当成理所当然。
阿汤哥的拼命精神值得尊敬,但电影的核心终究是故事,而不是“看谁能玩命”。如果好莱坞继续把“实拍特技”当成唯一卖点,那未来的动作片可能会变成《极限挑战》电影版——观众不再关心剧情,只想知道:“这次阿汤哥还能怎么作死?”
或许,是时候让电影回归故事本身,而不是让演员用生命去填补创意的空白了。
来源:流星鱼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