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卢燕是当之无愧的那颗星辰

非凡影视 欧美明星 2025-05-28 15:14 4

摘要:本月,98岁的传奇华裔女演员卢燕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接受了授星仪式。好莱坞商会主席说,这枚星印不仅表彰卢燕的艺术成就,更铭记她为行业多元化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本月,98岁的传奇华裔女演员卢燕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接受了授星仪式。好莱坞商会主席说,这枚星印不仅表彰卢燕的艺术成就,更铭记她为行业多元化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947年,当20岁的卢燕跟随母亲移居到美国,正值东西方冷战拉开帷幕,伴随美国“优越性”的观念在主流社会逐渐渗透,中国文化以及华裔在当地成为猎奇和歧视的对象,尤其是华裔女性,经常被无端地贬低和物化。

来美国之前,卢燕出身名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梅兰芳是她的义父,她还曾和梅葆玖一起登台演出。但是来美国的第一年,当她首次参与夏威夷传统节日的表演,当地报纸却把她称作“阿芳”。“阿芳”是第一位抵达美国的中国女性,1834年被强行从广州带到纽约,像一件展品一样,向人们展示她的服装、语言和三寸金莲。实际上,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当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正面的中国形象,但随着冷战的开启,中国女性在美国社会再次退化为阿芳式的存在。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蒙特法案》,旨在通过文化教化,为美国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争取更多支持和更强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华裔女演员成为美国政府开展对华“宣传战”和“心理战”的工具。在此背景下,华裔演员只能在影视作品中饰演弱小和负面的角色。1956年,当29岁的卢燕以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在演艺圈出道,她才意识到这种文化认知上的偏见有多严重。

她扮演的华人角色经常被描写得低眉顺眼、忸怩作态,等待西方男性的保护和拯救。于是她勇敢地向导演提出,真实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形象。然而,那时的美国人不仅并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而且他们不想去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和成见,你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1958年,一部以古代中国故事为背景的童话故被搬上银幕,善良的男女主角都是中国人,却都由白人演员扮演,卢燕只能扮演反派的角色,但是她在片中展现出来的优雅形象和动听的嗓音还是令她难掩光芒,风头居然盖过了主角。卢燕由此相信,就算是在刻板成见的铜墙铁壁之下,华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夹缝里求生存,她可以用自己的才华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1960年的电影《山路》对卢燕来说是一次更大的突破。片中的女主角洪素梅善良、勇敢,接受过高等教育,当美国少校在战斗中伤及无辜的中国百姓,洪素梅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卢燕就扮演了这个坚忍不拔的中国女性角色。伴随《山路》的上映,卢燕吸引了不少媒体和观众的目光,他们不再说她是三寸金莲的阿芳,而是来自中国北京的芬芳。卢燕卓越的演技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洪素梅,还为她赢得了在媒体面前阐述观点的机会。在一次次采访中,她向人们介绍中国女性的智慧坚韧,不畏艰险。

在此后的好莱坞表演生涯中,她又进一步将京剧表演融入到影视剧中,希望美国人即便在冷战期间也能客观、直观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纠正对中国的刻板印象。60岁时,她在《末代皇帝》中饰演慈禧;90多岁,她依然活跃于表演事业。但更为人称道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中美文化交流上,她把京剧《汾河湾》《武家坡》《打渔杀家》翻译成英文,介绍给美国人,又把一些美国剧本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国内公演。她还曾三次进入西藏,拍摄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和解放后西藏人民的生活。1988年,卢燕成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评审执行委员。1994年,她又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许多中国电影、中国导演、中国演员都通过她的推荐,进入了好莱坞和美国人的视野。在本月的授星仪式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说,卢燕为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偏见有多重,我们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纠正它,拔除它,感化它。面对系统性的偏见和时代性的隔阂,卢燕和她们那一代好莱坞华裔女演员在逆境中求生,在逆境中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华人正面形象的努力,不仅为后辈演员开创了多元化的表演,也为中美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卢燕是当之无愧的那颗星辰。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