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出炉,系列最贵的《碟中谍8》可能要赔本了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21:54 3

摘要:2025年5月30日,《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8》)即将在中国内地公映。

2025年5月30日,《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8》)即将在中国内地公映。

这部耗资4亿美元、被冠以“系列终章”的好莱坞巨制,承载着汤姆·克鲁斯的“最后一搏”与派拉蒙影业的孤注一掷。

然而,影片的烂番茄口碑评分(80%)虽属优秀,却仅排在系列第五名,远不及前作《碟6:全面瓦解》(98%)和《碟7:致命清算(上)》(96%)的辉煌。

更严峻的是,其高达4亿美元的成本让回本压力陡增,首周末票房与《星际宝贝》的竞争更添变数。这场“不可能的任务”,是否真能逆风翻盘?

《碟8》的烂番茄新鲜度暂时定格在80%,虽高于系列早期作品如《碟中谍3》(71%)和《碟中谍2》(57%),却成为自2011年《幽灵协议》(94%)以来评分最低的一部。

影评人的两极分化,折射出观众对“终章”的复杂期待。

好评:动作美学登峰造极,情感张力拉满

多数影评人盛赞阿汤哥的实拍特技“重新定义了动作片的黄金标准”。

从悬挂双翼飞机到深海螺旋桨死战,62岁的他再次以血肉之躯挑战物理极限,被《综艺》称为“肾上腺素激增的盛宴”。

影片的情感内核也被认可,Screen Rant称其为“系列最动人的一作”,伊森·亨特与团队的羁绊、对抗AI的悲壮感,为角色注入深度。

争议:节奏失衡与叙事冗余

批评声则集中在“过度堆砌”与“未达预期”。

部分媒体指出,影片前40分钟节奏拖沓,倒叙与支线剧情削弱了紧张感。

《华尔街日报》更直言,伊森从“独行侠”变成“救世主”的设定略显突兀,削弱了角色魅力。

此外,尽管派拉蒙暗示《碟8》是终章,但开放式结局让部分观众感到“缺乏真正的告别”。

系列排名:高光难续,情怀难抵巅峰

横向对比系列作品,《碟8》的烂番茄评分位列第五,既未超越《全面瓦解》的98%神话,也不敌《致命清算(上)》的96%。

这一成绩虽不差,却难掩“终章未达巅峰”的遗憾。

《碟8》以4亿美元成本跻身影史最贵电影之一,而背后是派拉蒙的无奈与阿汤哥的执念。

成本飙升:罢工、事故与野心交织

影片最初计划与《碟7》背靠背拍摄,预算约3亿美元。然而,2023年好莱坞罢工导致拍摄中断9个月。

重写剧本、补拍场景、潜艇故障等意外进一步推高成本。

阿汤哥坚持实拍特技的“硬核美学”亦代价高昂——定制战机、深海实景拍摄等,单次事故损失便达2500万英镑。

回本压力:10亿美元门槛与市场变数

按好莱坞惯例,票房需达成本2.5倍才能盈利。《碟8》需全球狂揽10亿美元,但系列最高票房纪录仅为《全面瓦解》的7.9亿。

更棘手的是,近年高成本大片接连扑街:《美队4》3.5亿成本仅收4.1亿票房,《角斗士2》3亿成本票房4亿,均血本无归。

中国市场:救命稻草还是未知数?

《碟8》在中国香港上映三天狂揽1700万人民币,远超《哪吒2》同期表现。

内地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票仓,近年好莱坞电影接连失利,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审美疲劳,回本之路将雪上加霜。

尽管《碟8》北美首周末预计斩获6300万美元(创系列新高),但其面临的竞争与市场环境远超以往。

票房对决:成人向VS合家欢

《碟8》选择与迪士尼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同档期对决。后者凭借合家欢属性,首周末四天票房预计1.7亿美元,远超《碟8》。

阿汤哥的“硬核特技”虽吸引动作片粉丝,却难敌“萌物+情怀”的广泛受众。

长线表现:口碑与IP疲劳的拉锯战

《碟8》的IMDb评分暂时为7.6分,观众口碑将决定其长尾效应。

前作《致命清算(上)》因“剧情割裂为上下部”遭诟病,票房仅5.6亿,成为系列低谷。如果《碟8》无法以“终章情怀”激发观影热情,恐重蹈覆辙。

流媒体冲击:缩短窗口期的风险

派拉蒙为快速回笼资金,可能缩短影院独占期,提前登陆流媒体。此举虽能缓解现金流,却会削弱票房潜力——参考《碟7》因同步流媒体流失的影院收入。

《碟8》的成败已超越一部电影的范畴,而是好莱坞高成本模式的试金石。

阿汤哥以“肉身实境秀”坚守影院体验,但4亿美元豪赌的背后,是制片厂对IP的过度依赖与创新乏力。

若《碟8》未能破局,或许将加速电影业从“超级大片”转向“精准投资”的转型。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克鲁斯拯救过好莱坞,但这次,他可能需要拯救自己。”

5月30日,我们去看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见证一个时代的谢幕——或者重启。

来源:莫选好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