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尖叫女王,米娅·高斯有套装!

非凡影视 欧美明星 2025-05-24 08:30 5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一直盛产“尖叫女王”。但米娅·高斯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存在,首先,她姓“哥特”(Goth),哥特女王,一切似乎命中注定。

半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一直盛产“尖叫女王”。但米娅·高斯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存在,首先,她姓“哥特”(Goth),哥特女王,一切似乎命中注定。

米娅·高斯似乎就是为了恐怖片而生的,出道十多年来,她把一多半的银幕时间都贡献给了恐怖片。真正让她崛起的,是“X”三部曲——《X》《珀尔》《玛克辛》,以前所未有的恐怖片史诗方式,解析了女性一生。

我们的“米娅·高斯套装”优惠活动来了!活动仅限【5月24日周六】当天!在5月24日0点至24点,前往【官方微店】或【淘宝官方网店】的大伙儿:购买【米娅·高斯套装】(共2本),可享限时秒杀价:30元!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官方微店】购买套装:“米娅·高斯套装”共两本,包含2024年7月刊和2024年8月刊,包含以下相关内容——2024年7月刊

【首映】

《玛克辛》

由A24出品、泰·韦斯特执导、米娅·高斯主演的恐怖片《X》和《珀尔》(此为上映顺序,故事顺序为《珀尔》《X》),于2022年分别在西南偏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后,赢得了影评人的好评,深受小众恐怖片迷推崇。

早在这两部电影上映时,韦斯特便已谋划续作,两年后,“X”系列第三部《玛克辛》终于在这个暑期档揭开面纱。

《玛克辛》依然由韦斯特担任编剧、导演、监制,米娅·高斯担纲主演、监制。韦斯特这样解释本片与前两部的区别:“《X》深受美国独立剥削电影(通常指以性挑逗或暴力为主题的电影,由于这类电影常将主题‘剥削’得过火,因此被称为剥削电影)和上世纪70年代电影的影响,《珀尔》映射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浮华和魅力,《玛克辛》将聚焦电影行业本身和上世纪80年代录影带的繁荣。”

韦斯特确实野心勃勃,而“X”系列也已显露出成为极具潜力的经典恐怖系列的势头。本文除了介绍《玛克辛》外,还将借导演泰·韦斯特之口回顾《X》和《珀尔》两部前作,更将为大家揭示“X”系列成为恐怖新经典的秘密。

2024年8月刊

【人物】

米娅·高斯

半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一直盛产“尖叫女王”,女演员通过尖叫与恐怖片发展史绑定在一起,呈现出极其复杂、迷人的混合特色,成为一种亚文化象征。

但米娅·高斯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存在,首先,她姓“哥特”(Goth),哥特女王,一切似乎命中注定。

米娅·高斯似乎就是为了恐怖片而生的,出道十多年来,她把一多半的银幕时间都贡献给了恐怖片——《女性瘾者》《幸存者》《救命解药》《马柔本宅秘事》《阴风阵阵》《无边泳池》。

真正让她崛起的,是“X”三部曲——《X》《珀尔》《玛克辛》,以前所未有的恐怖片史诗方式,解析了女性一生。

这个英国女孩14岁时在音乐节上被人相中后开始做模特,六年后演了第一部电影《女性瘾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她的表演提供了养分,也使她能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各种题材独特的恐怖片。与此同时,哥特女王自己也变成了Z世代的文化符号。

此外,这两本刊还包括以下精彩内容——【焦点】《龙之家族》第二季

期待了两年,HBO重磅剧集《龙之家族》第二季终于回归了。王子小路被巨龙吞噬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而当悲伤破碎的雷妮拉女王说出“我要伊蒙德的命”,这个古老家族走向自我毁灭的多米诺骨牌应声倒下。

作为衍生剧的《龙之家族》和母剧《权力的游戏》诞生于不同的时代,观众对电视剧的消费与观看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一部剧统治全部关注度早已是十年前的事,但在这个观众注意力格外分散、流媒体内容饱和的时代,《龙之家族》仍有着超出一般剧集的分量与气势。第一季成就了HBO继《权力的游戏》之后观看人数最高的季终集,第二季的首集也在IMDb开分8.8。《龙之家族》仍是当今剧坛最重要的剧集,可能没有之一。

这个夏天,我们将在《龙之家族》的陪伴下,见证坦格利安家族如何在自相残杀的内战中走向失控与疯狂,并在血与火中燃尽一切。

【首映】《寂静之地:入侵日》

《某种物质》

【剧集】

《驯鹿宝贝》

描述畸形情感与扭曲关系的作品已有太多,但少有作品能像《驯鹿宝贝》一样深入地剖析变态心理的面貌与成因,承认悲剧性个体经历背后深层的社会动因。

这部迅速冲顶网飞收视率榜的迷你剧集改编自爱丁堡艺穗节备受赞誉的单人剧(one-man show),由理查德·加德编剧并主演,讲述了失意的喜剧演员唐尼好意帮助玛莎,却开启了无休止噩梦的故事。

创作者对个体创伤的形成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进行了犀利的解构,给予了善意却也绝不滥情。剧集规模不大,却拥有精巧的叙事结构及相当的完整度,情节流畅且引人入胜。

《9号秘事》

对于《9号秘事》的粉丝来说,今年6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又令人伤感的日子——随着第9季第6集《步履维艰》(Plodding On)在BBC2台播出,这部播出时间长达10年的英国黑色喜剧正式走向完结。

当身穿电车制服的史蒂夫·彭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向观众挥手告别时,多少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十年前的2月5日,这部电视剧开播时,也许连两位主创都没想到,它会成为一种现象。

一晃十年过去,两位主创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刻意保持着神秘感。这也是为什么,第29届上海电视节期间,《9号秘事》在上海大剧院举办观影及主创见面会,两位的出现会造成如此大的轰动。

让人欣慰的是,谢尔史密斯告诉现场的粉丝:“《9号秘事》的大门虽然已经关上,但并没有上锁。”早在2024年5月,彭伯顿和谢尔史密斯就宣称,《9号秘事》的话剧版将在伦敦西区上演。此次上海之行,他们再次确认,时间最早是明年1月。

片场十大恶人

“恶人”什么的,其实只是个噱头,本文所涉不仅十人,其中除极个别罪大恶极者之外,也真谈不上什么恶不恶的。但如果我们把电影当成一个行业,把演员当成打工人,那么读完你会发现,甭管他们是好人还是恶人,他们肯定是一些你绝不会想与之共事的人。

拍电影很辛苦,但肯定没有打工辛苦,片场对演员的要求也远没有公司对员工那么严格。但就连“守时”这种职场最起码的要求,“尊重他人”这种为人最起码的准则,你会发现,下文中就有很多名头响亮的大明星做不到。

斯佳丽·约翰逊说过句特别适合在这里引用的话:“我是个演员,所有演员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巨大的自负的一部分,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些领域非常成功,在另外一些领域则不然。”

唉,算了,恶不恶的,人家也总算是亲自到场亲自表演了,总比咱们这儿某些靠抠图和替身来“表演”的“演员”强吧?

霓虹灯影业

没有人知道金棕榈奖会花落谁家,除了霓虹灯影业(下文将简称为“Neon”)。今年《阿诺拉》在戛纳夺冠,意味着Neon(北美)发行的影片已经连续五年在这个最重要电影节登顶,彻底坐实了它“金棕榈耳语者”的称号。

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射到这个成立仅七年,但已跻身行业头部的独立发行公司。流媒体的兴盛、疫情对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好莱坞大厂的持续重组并购,与它的崛起息息相关。

从创始人们的野心来看,Neon并非只是扮演着推销员的角色,而是自视为一种布尔迪厄式的文化中介,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本,树立“高质量独立电影”鉴赏家的声誉,与创作者建立信任关系,与电影节一同评估独立电影价值,向观众传达电影价值,从而在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试图重塑美国本土年轻影迷的观影品味。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眼尖的读者大概已经发现标题里的英文很不对劲了吧?

我们也没办法。

第一,作者才疏学浅,实在不知道“草台”这个词该怎么用英语来表达。而我们的版面设计通常都会要求提供个英文标题。不为别的,这样比较好看。

第二,权衡之下,我们决定直接使用汉语拼音“Caotai”,这么干本身就很符合标题之精神。

第三,既然世界都是个草台班子了,作为一家小小的电影杂志,又怎能不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呢?

第四,很有可能,我们真的就是个草台班子。

【人物】

格伦·鲍威尔

今年上半年,格伦·鲍威尔凭着《只想爱你》《职业杀手》迅速蹿红,已是好莱坞当红准一线,人称“集布拉德·皮特、瑞恩·高斯林和瑞恩·雷诺兹三人于一身”,《滚石》杂志甚至形容他是“21世纪的加利·格兰特”。

35岁的鲍威尔大器晚成,虽然不符合流行的“幼态”审美,却像得克萨斯的牛仔先辈们那样健康、性感、幽默,最适合接掌好莱坞传统男主角的衣钵。

他明明有成为超级英雄的素质,却另辟独立原创之蹊径,两部同为喜剧却风格各异的成名作,都展现出他独特的幕前与幕后才华。如此一位有气质、有身材、有理想、有眼界的“四有熟男”,难怪同行会另眼相看。

7月刊,带来格伦·鲍威尔专访!

【影响】

《奥林匹亚》&《东京奥林匹克》

莱妮·里芬施塔尔的《奥林匹亚》和市川昆的《东京奥林匹克》,都受到过责难。前者在民间,诟病其法西斯美学的泛滥成灾,俨然惟力量突出者方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后者来自官方,指责其并非站在本民族的立场,而是成为泛人道主义的帮凶。

但在学界,这两部影片不仅是奥运会纪录片的楷模,也是纪录片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两颗钻石,放到世界电影史上。这两部靠国家意志而生发出的杰作,是用光照耀人的肉身,也是用光穿透人的品质。

一德一日两位扛鼎级导演,让我们充分见识到人的极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让我们尽情领略到视听所能实现的无限可能,并建立了摄影机与人最为亲密的关系。

2024年,在巴黎,人类又将迎来一次以身体为名的顶级盛会,即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重温这两部因种种盛名而引发关注的奇片,相信,会自有它的意义所在。至少在这两部影片里,我们能看到,人类为什么要一直不停地扩张自己的体能,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借此而相聚在一起。

《双重赔偿》

黑色电影(Film Noir)作为一种美学风格而非特定类型,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和界限。20世纪40年代初,包括《马耳他之鹰》《双重赔偿》《夜长梦多》在内的一系列风格冷硬的B级片开启了这一美学潮流,在此后的十余年里掀起了一场在电影史上影响深远的浪潮。

回首望去,正是最初的这批杰作“定义”了黑色电影。其中,《双重赔偿》又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典型。

这部电影囊括了一部黑色电影应当具备的一切要素——改编自当年风靡一时的硬汉小说,由大量的阴影构成的摄影,一个硬汉式侦探(弗雷德·麦克默里饰演的内夫,事实上就是一名侦探),一个危险的蛇蝎美人,以及一个令人唏嘘的灰暗结局。

来源:环球银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