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的主角本是年薪百万美金的金融公司高管,在华尔街的名利场上曾风光无限,却因功高震主被无情开除,沦为职场牺牲品。祸不单行,他还发现妻子出轨,原本看似完美的婚姻瞬间破碎。离婚后,他不仅要负担前妻和她男友所在大别墅的房贷和税费,自己还被迫搬到小公寓,生活一落千丈。
《掩耳盗邻》:撕开中产阶级性开放背后的遮羞布
《掩耳盗邻》作为一部极具话题性的美剧,以独特视角深入中产阶级生活,将这一群体的生活困境、人性挣扎以及令人咋舌的性开放层面一一呈现。
故事的主角本是年薪百万美金的金融公司高管,在华尔街的名利场上曾风光无限,却因功高震主被无情开除,沦为职场牺牲品。祸不单行,他还发现妻子出轨,原本看似完美的婚姻瞬间破碎。离婚后,他不仅要负担前妻和她男友所在大别墅的房贷和税费,自己还被迫搬到小公寓,生活一落千丈。失业又失婚的他,为维持生计竟走上偷窃邻居的荒诞之路,在自己曾经的社交圈中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也由此牵扯出中产阶级复杂混乱的生活百态。
剧中对中产阶级性开放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主角的妻子毫无愧疚地出轨,仿佛出轨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她在婚姻中的背叛行为没有受到太多道德的谴责,周围人对此似乎也见怪不怪 。这种对婚姻忠诚的漠视,是性开放背景下婚姻关系脆弱的体现。在中产阶级看似体面的社交聚会中,人们言语间对性话题毫不避讳,随意调侃,与陌生人之间暧昧的眼神交流和肢体触碰随处可见,仿佛性成了一种可以随意消费和谈论的商品。剧中还有一些情节展示了中产阶级夫妻之间开放式关系的现象。一些夫妻表面上维持着家庭的完整,实际上却各自在婚姻外寻求性刺激,他们甚至会带着各自的情人参加社交活动,彼此心照不宣,这种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在他们的圈子里竟然被默许。
《掩耳盗邻》通过这些情节展现中产阶级性开放,绝不是简单的噱头,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反映出中产阶级物质富足背后精神世界的空虚。他们拥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却在性开放的浪潮中迷失自我,用混乱的性关系填补内心的空洞。这种开放并非是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反而让这些中产阶级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混乱之中。主角因妻子出轨陷入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那些在开放式关系中的夫妻,也并未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反而被嫉妒、猜疑等负面情绪困扰。
相比于中式家庭婚姻思想,美剧《掩耳盗邻》中展现出的中产阶级性开放现象及耻辱感相对较弱,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情况存在差异,主要有以下原因:
文化根源不同
- 西方文化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文化对人性和欲望有较为开放的态度,基督教虽有道德规范,但在历史发展中,其对性的约束有所变化。而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伦理、礼义廉耻,“三纲五常”等观念深入人心,对性的态度较为保守,注重男女有别和婚姻的忠贞。
社会发展历程不同
- 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冲击和重塑,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盛行,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包括性方面的自由表达。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社会,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近代以来虽经历了思想变革,但对性的传统观念转变相对缓慢。
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不同
- 西方一些国家在法律上对性少数群体权益、婚姻制度等有不同的规定和调整,如部分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对非传统的性关系有一定的包容度。这种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在性观念上更加开放,对一些非传统性行为和关系的耻辱感降低。而中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更注重维护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和道德规范,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性行为和关系持否定态度,这强化了人们的耻辱感。
教育和媒体影响不同
- 西方的性教育较为普及和开放,从小就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和性观念,强调自我选择和自我负责。同时,西方媒体对性相关内容的呈现较为普遍和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性的看法,使性开放观念更易被接受。在中国,性教育相对保守,媒体对性内容的呈现较为谨慎,更强调道德和伦理的引导,这有助于维护传统性观念和耻辱感。
来源:爱到西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