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堕落了

非凡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0:35 2

摘要:看完《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四季,我的脑子里挤满了问号:干嘛把人生中宝贵的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这种掺水工业调料包上?咬下去硌牙,咸味儿还糊成一团,很值得化用柯以敏老师的金句:“别拍了,滚吧!”

‍‍

看完《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四季,我的脑子里挤满了问号:干嘛把人生中宝贵的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这种掺水工业调料包上?咬下去硌牙,咸味儿还糊成一团,很值得化用柯以敏老师的金句:“别拍了,滚吧!”

豆瓣4.8的历史最低分(且仍在持续下滑),相较于前三季可谓“雪崩式”溃败。曾被视作动画、科幻剧乃至游戏CG融合标杆的系列“神作”,竟堕落到如此地步,观众们的炮轰不是没道理。

《爱死机》第四季的评分创新低

网飞擅长整烂活,不是一两天的事,但被口水淹没的《爱死机4》,更多了份警示录的意味:对于全球内容行业来说,AI导致的创意凋零和生存危机,早不再是“房间里的大象”。问题是,在城池彻底沦陷前就举起了白旗,这样的做法是否太不厚道?

空壳T台秀

从立项伊始,《爱死机》的定位就是“全家桶快餐”。这个看起来高深的短片集,关心的不仅叙事和思想性,创意化的分镜和酷炫技术手法,也是其主打的卖点。

本季打头阵的,是导演大卫·芬奇用顶尖数字技术,为摇滚老炮乐队红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制作的一支现场版MV,复刻了乐队2003年在爱尔兰斯莱恩城堡(Slane Castle)献唱《Can't Stop》的桥段。

导演大卫·芬奇为乐队红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制作的一支现场版MV

和好莱坞很多独立导演一样,芬奇是个死忠摇滚迷,早年拍录影带发家,还曾将Pixies、齐柏林飞艇等大拿的作品放到电影原声里。在第三季里,由他执导的《糟糕之旅》,在IMDb创下了系列单集最高评分(8.7分),走的是正统悬疑派和克苏鲁路线。

与之相较,这一季的木偶演唱会基本没啥信息量。掐头去尾不到5分钟的时长里,除了对舞台下狂热信众的刻画,以及结尾乱入的生殖器特写,尚能让人咀嚼出一些不安和荒诞外,剩下的都是“私货”大放送,老夫聊发少年狂,提醒观众自己除了拍片还是个敬业的DJ。

而对于非粉路人来说,看完整集的心情则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嘛”。幽默的是,目前这集在IMDb的评分仅有4.3(系列新低),不知芬奇对此作何感想。

至于第二集,眼熟的观众立马能认出这和上季“迷你亡灵之夜”没什么区别,只是将丧尸换成了外星人。雷同的移轴摄影,末日到来的无序暴乱和枪火横飞,就连结尾的包袱都没改:将人类文明毁灭戏谑为“宇宙崩了个屁”。

结尾 将人类文明毁灭戏谑为“对银河系来说,只是又放了个屁”

到这里,不难看出《爱死机4》显著的“致命伤”,那就是故事性和内涵趋近于无。更准确地说,前几季虽也有被技术绑架的时候,但总体来看,仍算是在做一些进步的、“新瓶装旧酒”式的尝试,藉由高规格视听表达,将传统科幻母题打扮得尽可能吸引人。

但在本季中,主创们已然词穷到“没话找话”,不然何以解释有两集都在迎合猫奴,其中一集玩的还是猫咪联手机器人称霸世界这样的史前级老梗,难怪网友打趣称《爱死机4》不如改名叫《猫,宗教和外星人》。

《爱死机4》 E05:另一个巨物剧照

还有第九集将一堆智能家电拟人化、开吐槽专场的做法,看得人“晒干了沉默”,不禁扭头向喷过的线上脱口秀道歉,论抖机灵,随便拉来几个中腰部选手,攒的段子也比这强不少。

文本进一步削弱,导致了《爱死机4》前所未有的短视频化,特别是那些诉求明确的萌宠和激烈“成人向”画面,如果投放在短视频平台,必能赚取超高的播放量和点赞数。

丢了灵魂的《爱死机4》,只剩下视觉奇观能夸了吗?似乎也不尽然。本季的核心主创“回锅”了很多老团队,画风更像是以往的花架子乱炖——

黏土动画、美漫粗线条、超写实3D渲染,这些前沿工业的象征和疲乏创意搅和在一起,质感近似于义乌商品,土土的,很安心。大概制作的时候光惦记着划水收工,毕竟,不是每个创作者都如阿尔贝托·米尔戈(《证人》《吉巴罗》)这般,身为技术控同时还有颗把故事讲出花的良心。

如果要给《爱死机4》定调,最合称的该是第一集中的提线木偶,任何严肃解读批驳的努力,都被自嗨和娱乐的气氛给瓦解掉了。但观众可没那么好唬弄,用脚投出的超低分便是一个打脸标识。

自砸招牌的策略

《爱死机4》为何扑得如此惨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一部分可以返归到原班团队打造的《秘密关卡》(Secret Level)上。后者在去年底释出后,虽未能复现《爱死机》当年横空出世的度,却也达成了小范围出圈的成就。

同样背负短片集的设定,《秘密关卡》的灵感萃取自《龙与地下城》《师父》《吃豆人》《穿越火线》等多款全球热门电子游戏,相对于《爱死机》系列,《秘密关卡》的血统更为纯正。纵然整个合辑在主题深度和广度上都逊色于后者,但里面的很多内容,充满了即时的特效刺激和爽感。

乍看起来,《爱死机》遵循的也是这种创作定律:抛出一个概念的雏形和轮廓,再将其包装成货架上的罐头,比起文体写作的野心,“美学展销会”是个更形象的比喻。但作为瞄准大众而不仅是饭圈的科普读物,真正为其镀上光泽的,恰是飘散在画面各处隐微的哲学意象和思考。

这种诗性的讴歌,可以是首季《齐马蓝》中的一小块泳池壁砖,浸透了灵魂诞生最初的颜色;或是第二季《溺亡的巨人》对雄伟荷马史诗的改写,映射出历史被亵慢和肢解的无奈伤感;又或是第三季《吉巴罗》中包裹在“爱”和“欲望”之下的殖民地寓言。

《爱死机3》 吉巴罗剧照

可以说,前三季的《爱死机》系列虽然质量参差起伏,但总能挑出一两集高光。哪怕是热度稍低些的《裂隙之外》《机器的脉动》等单集,因为有足够扎实的原著打底,也能炮制出兼具观赏性和共鸣度的场面。

但来到《爱死机4》,情况似乎急转直下。勉强能和“故事性”沾上边的几集,也是脱胎于小说改编。但由于素材库短缺,打捞精品的难度提升,加之改编着力点的偏移,这些作品从剧情到影像都只是半成品水平,完全没发挥出该有的叙事潜力。

第三集《蜘蛛玫瑰》,沿用了上季《虫群》(原作者都为美国科幻小说家布鲁斯·斯特林)的世界观设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女主因资源耗竭陷入绝境时,默许宠物吃掉自己,变成自己的样子。这出“爱比死更冷”的戏码,虽有相当的解读空间,但从正片来看,除了外星萌宠和结尾阴洌的反转,仍旧谈不上惊喜。

《400街区男孩》的缺陷与之类似,即没有抓住改编的要领,关键信息全靠一两句台词含糊带过,转而将精力都放在了帮派大战上。

《400街区男孩》中的打斗片段

富有冲击力的断肢和血浆,加上变异巨婴反派,颇有种猎奇的废土跑酷风,至于背后的极权、核爆等隐喻,怕是鲜有人深究。和同个工作室出品的《齐马蓝》放一块儿,高下立判。

最让中国观众扶额的,恐怕还属《霸王龙的尖叫》。在将原著挑筋去骨后,目前的故事看起来就是个“星际版”大逃杀,叠加了一些恐龙角斗士的奇观和种族压迫议题。当由著名华裔演员白灵配音的女主,深情地诵出李白的诗句时,不少观众内心无疑联想起了“母语羞耻”。而这种外来视角对东方元素的不贴切的解读,也很难和第一季的《狩猎愉快》相并论。

事到如今,只好承认,指望《爱死机》系列对小说作出高超的改编的想法,本就不太实际。平均十分钟左右的时长,决定了它所能触探的上限。但和此前的加工思路比起来,第四季“偷懒”得更严重了,好像只要技术管饱就行,至于故事本身,在这里连调味都算不上。

当“魔法”不再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经典R级动画作品《宇宙奇趣录》(Heavy Metal)采用了和《爱死机》相近的拼盘形式。片中所有脑洞大开的故事都能在法国科幻漫画杂志《金属狂啸》上找到原型。

《爱死机》的两位主创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爱死机》的诞生,正是在精神上受了前者的启发。为了让这个T0级的企划落地,他们邀请了全球顶尖的动画创作者加盟,并在风格和样式上给予了很大的包容度。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爱死机》上线即爆,成为网飞的顶流明星,流媒体时代的“动画之光”,这股短片集的创作风潮开始在各地蔓延,并为国内近年来《胶囊计划》《中国奇谭》等项目的孵化埋下了伏笔。

《中国奇谭》剧照

距今才过去六年,从全网刷屏式的追捧到口诛笔伐,《爱死机》发生了什么?

客观来看,任何被冠以“神作”封号的系列IP,要想在后期拍出新意和锋芒,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特别对于基数庞大的路人观众而言,他们更在意的还是能否在情感上被撩拨,而非空洞的CG演示图。

随着观众阈值拔高,以及叙事上的追求被弃绝,目前的《爱死机》正处在无比尴尬的阶段:所谓的成人元素日趋保守和僵化,若论人文社会关怀,它也很难和《极乐迪斯科》这类可称“第九艺术”的、注重体验和沉浸式的游戏对打,只能固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试验田,放任水肥流失。

在科幻创作的阵营里,《爱死机》并不是唯一撞上瓶颈的。《黑镜》自从在网飞资本介入后,被唱衰的声音从未间断。尽管前阵子回归的第七季被赞“回春”,但其对意识上传、数字生命等的想象仍难谈得上突破,只因在情感的迂回铺垫上花了心思,才算扳回了些赢面。

《黑镜》第七季剧照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这个信息饱和的年代,人们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把玩,已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围绕某个事件、现象的诘问刚扔出,便止步于拼接式的功利分析。

就像马克·费舍在《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揭露的那样,晚期资本主义代表性的病状,便是人们对“替代性未来”想象力的萎缩。这种“更加深刻、更加无所不在的枯竭感,文化和政治的不育感”,最终导向智识上的无聊与平庸,促使科幻作品的功能从“探索未知”退化成“管理现实焦虑”。

刷完《爱死机4》的当晚,我又进影院重温了一遍《攻壳机动队》。当和傀儡师完成了融合的素子俯瞰着脚底的城市,喃喃道:“现在往哪里去好呢?网络无限宽广”时,思绪瞬间移换到了上世纪末,那个科技喷发前夕的时空,人人都按捺着心底的忐忑跟渴望,在心底描画出一个新鲜的、超越性的未来。

素子和傀儡师 /《攻壳机动队》剧照

而在当下,影片中出现的赛博格技术、记忆篡改、人工智能等正在以指数级的增长态势,和世界线相交汇。魔盒开启,没人能预知代码以外存在的究竟是礼物还是风险,我们只能躲进算法的茧房里,来寻求暂时的解脱感。

在这种怀疑情绪的支配下,看客的感官逐渐麻木,如同卡夫卡笔下巨硕的甲虫,被现实拒绝,只能等待着洪流从窗外涌过。

来源:牧绅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