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端午档(5月31日—6月2日)即将开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端午档期不仅时间提前至5月底,更与“六一”儿童节重叠,形成“端午+六一”双档期联动效应。
2025年端午档(5月31日—6月2日)即将开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端午档期不仅时间提前至5月底,更与“六一”儿童节重叠,形成“端午+六一”双档期联动效应。
截至目前,档期内已有13部新片定档,其中既有好莱坞IP《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中谍8》),也有亲子向动画《时间之子》《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以下简称《哆啦A梦》)等。在经历清明档、五一档的市场平淡后,期待端午档拉动市场回暖,为暑期档有效“预热”。
01
端午档前移
“爆款”影片虚位以待
目前,今年端午档明显呈现出档期前移、暂缺“一骑绝尘”的热门影片的情况。
近五年端午节一直是三天小长假,基本集中在6月中上旬,唯独2023年端午档时间较为靠后。今年端午档则前移至5月31日至6月2日,与“六一”儿童节形成天然联动。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认为,“相比前几年时间上比较靠前,刚好处在5月底、6月初,同时也是暑期档正式开始前的这段时间,今年端午档起到了为暑期档预热的作用。另外,今年的六一档也囊括在端午档当中,当天的亲子观影可能也会对大盘起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
尽管,端午档已有多部影片定档,但尚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爆款”作品。目前,市场格局主要由动画电影《时间之子》《哆啦A梦》《潜艇总动员:冒险岛》以及进口电影《碟中谍8》所主导,同时辅以一些中小体量影片,如《私家侦探》《星际变种》《红嫁衣》等。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索亚斌表示,“端午档与六一档的重叠,一方面将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体走进电影院,有望产生协同效应,即1+1>2;另一方面,诸如《时间之子》《碟中谍8》等影片并非儿童向,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影片的受众范围,从而影响其成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爆款’影片。”
在动画电影、好莱坞大IP系列电影之外,今年端午档还有一部悬疑片《私家侦探》热度较高。该片由郑保瑞监制,李子俊、周汶儒执导,讲述了一个平平无奇的私家侦探欧阳伟业的故事。郑保瑞曾执导过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影片于2024年五一档上映后强势收割票房口碑,目前正在重映中,累计票房达6.86亿;李子俊曾做过《无间道3》《窃听风云3》的副导演,2023年由他执导的犯罪类型电影《第八个嫌疑人》登陆内地影院,于淡季斩获4.39亿票房,更是把主演大鹏送上当年上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的领奖台。对于李子俊新作《私家侦探》,赖力透露,“由于该片具备一定的港片属性,在华南地区的观众‘想看’占比保持领先。”
02
国产动画蓄势待发
进口影片热度攀升
从猫眼专业版的“想看”数据来看,国产动画《时间之子》和进口电影《碟中谍8》档期内热度最高。但是究竟端午档谁能更胜一筹?尚待市场检验。
赖力分析,“两部影片类型题材各异,也具备各自的受众群体。从目前‘想看’画像上看,《时间之子》女性观众达到了60%以上,《碟中谍8》的男性观众占比高达67%;年龄方面,《时间之子》24岁以下的观众占比是最高的,想看占比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碟中谍8》的40岁以上观众在所有年龄段的观众当中占比是最高的,超过了24%;地域方面,《碟中谍8》的一二线城市观众占比最高,累计超过60%;《时间之子》的四线城市观众占比遥遥领先,超过了40%。”
从2021年起,端午档都是国产影片稳坐“头把交椅”。索亚斌预测,今年端午档,《时间之子》和《碟中谍8》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如果《时间之子》能够有“好品质、好口碑”,则有望在档期内取得好成绩。
《碟中谍8》作为系列电影,其积累的观众基础不容小觑,同时该片在戛纳举行的全球首映礼上首批口碑良好,再加上“系列终曲”的噱头,令这部影片票房被普遍看好。赖力认为,“目前看来,《碟中谍8》在已定档的几部影片中相对更占优势,由于具备较高的IP知名度和较强的类型优势,票房体量也是相对较大的,热度表现也不错。”
此外,已持续多年在“六一”儿童节上映的《哆啦A梦》也将继续为市场助力。在索亚斌看来,“往年六一档,‘哆啦A梦’系列电影都能够有稳定、持续地产出。”赖力也认为,《哆啦A梦》积累了比较固定的IP受众,能够在档期收获稳定的票房产出,而今年‘端午+六一’双档期加成,对影片而言,也是一种助力。
03
“承上启下”的端午档
需要国产影片发力
端午档常被视作暑期档前奏,2023年端午档新片《消失的她》上映,成功带热暑期档电影市场。对于今年端午档的预期走势,赖力表示,“虽然今年端午档定档影片数量不算多,不过考虑到《碟中谍8》的大片属性、端午档+六一档的双重加成,以及端午档所处的这个‘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如果几部影片都能有不错的反馈的话,或许对于带动市场热度,给暑期档预热等方面会有超出预期的表现。”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为2025年起了一个好头,但是如何将之后的档期持续“做大做强”,还是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改变“电影还是那些电影,但是观众已经不是那批观众”的局面,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年轻观众喜爱的作品。
尤其是在好莱坞影片逐渐被中国观众“抛下”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持续、稳定、高质量的作品供给。在电影创作者的努力与投入之外,还需要多方面助力。
近期,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中央宣传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等共同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夏衍电影编剧周举行,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更多可能。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表示,电影创作的基础是编剧,而青年编剧人才的培养对电影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本届“夏衍杯”在评选之外还增加了改稿等系列活动,受众从成熟编剧扩展到了高校学生,给青年电影人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期待能够在端午档的助力下,带热电影市场,为暑期档奠定良好基础,让中国电影市场在国产影片的持续发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文 /李佳蕾
编辑 /谭 宇
责编 /杜思梦
CONTACT US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来源:中国电影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