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和《黑镜》系列一样,《爱死机》的卖点大多也是在各种新奇的概念之上,但前者主要是以长时间的完整故事叙事为主,后者本质上其实和短视频平台里那些搞笑博主拍摄的段子视频一样,是从一个突发奇想的小点子中产生的简单联想,每集内容删去片头片尾大多都在10分钟以内。
要是说《爱,死亡和机器人》第四季有什么亮点,那恐怕只有它名为《爱死机》的标题了。
虽然和《黑镜》系列一样,《爱死机》的卖点大多也是在各种新奇的概念之上,但前者主要是以长时间的完整故事叙事为主,后者本质上其实和短视频平台里那些搞笑博主拍摄的段子视频一样,是从一个突发奇想的小点子中产生的简单联想,每集内容删去片头片尾大多都在10分钟以内。
这两种制片思路各有优劣,好坏只在个人心中,无法量化比较,但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对这些故事主题和内容的评价大体上是可以统一的:
像纯粹的乐子、哲学反思和故事演绎这样没有太高文化壁垒的内容,观众都是喜闻乐见的;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输出这样带有强制说教性的内容,除了信众都是会破口大骂的;像无聊的东西,只会让人觉得无话可聊。
《黑镜》就是从被网飞收购后的第四季开始,内容中“美式价值观”的输出占比逐渐增加,让剧情变得平淡无聊,所以才导致口碑下滑严重。在第七季重新将故事确立为了本剧最核心的要素后,让前几季大行其道的“科幻概念”作为辅助讲故事的推力存在,这样虽使得部分剧集稍显俗套,但终究是挽回了一些曾经的“神剧”口碑。
虽然这边《黑镜》好起来了,可那边《爱死机》在第四季,却又重蹈了《黑镜》的覆辙。
例如开场的第1集《Can't Stop》,就是由“名导演”大卫·芬奇操刀的MV。
是的,虽然它是美国著名摇滚乐队红辣椒,虽然它是他们2003年在爱尔兰斯莱恩城堡传奇表演的重新演绎,虽然乐队成员被特效技术创作成了提线木偶,但它依然只是MV。
在“爱”、“死亡”和“机器人”这三个核心主题里,这一集只跟“爱”稍微沾点边,而且还是导演塞入私货的狭窄之“爱”,吝啬点讲,是大卫·芬奇抛开观众的自嗨。
虽说音乐无国界,摇滚的精神更是叛逆,提线木偶的演绎方式也还算有些新意,但你要说这值得上《爱死机》吗?恐怕许多观众和我一样都不认同。
如果说第1集还算跟系列主题有关联,那么第6集《各各他山》则是完全的跑题跑到上帝他老人家那去了。
各各他山是罗马治以色列时期的一座山,据《圣经》记载,耶稣就是在这座山上被钉上了十字架。在本篇故事的设定中,一只因为人类的石油泄漏而死亡的海豚,也像耶稣一样突然重生了,这一现象引来了一支外星种族,他们称这只海豚是他们的救世主,并在它的指示下消灭了人类。
所以,没错,本集的核心思想又是宗教信仰,而且还是基督教中“人类原罪说”毫无理由的延申,用完全没有深度的辩经,草率地决定了所有人类的命运。
也许有人会找补说,这样荒诞的情节走向确实就是《爱死机》的调性,但这篇故事所包裹的外衣除了让人感受到了中世纪宗教式的傲慢,也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之外,完全没有多少可以向下挖的思维深度,也没有多少直接暴露的感官刺激,只有一些让人尴尬的西式冷笑话——如果算笑话的话。
第7集的故事《暴龙的尖叫》同样是由第6集的导演蒂姆·米勒执导的,这一集的内容更是充满了外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和文化篡改。
本集的主角是一个全程说着蹩脚中文的黄皮高颧骨阴阳头性取向为女的女性——光是凭着这么一段标签,其内容含LGBT量就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丰厚。更别说其中的中文像是由翻译器完全直译的,不仅把把木卫二翻译成了欧罗巴,语序逻辑也完全不通,最后甚至直接生硬地念起了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作为结尾。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编剧根本完全不懂、也不想去懂中华文化,《月下独酌·其一》可能只是在谷歌上随手搜索“中文里表现孤独的诗”的搜索结果。而导演将这些元素作为主要要素加入到剧集中,可能也只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很酷”,能唬住同样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观众,还能作为暗合“威胁论”的政治正确投名状。
如果一个艺术工作者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仅凭刻板印象就拿来作为主题创作,那他的作品也就没有什么再欣赏下去的必要了。对《暴龙的尖叫》是如此,对《爱死机》第四季亦是如此。可以说,因为这集的存在,《爱死机》第四季评分再低在我看来也是活该。
至于其他没提到的剧集,并不是就没有问题。像第4集《400男孩》的故事整体看下来就完全不知所云,而第8集《奇克信教》的主题依然是传教,第2、第3、第5集则完全是《爱死机》前几季里一些故事的续集,新意不强,只有第9、第10集稍微有趣一些。
要是总结一下本季的主要元素作为标题,《爱,死亡和机器人》就应该改成《猫,宗教和外星人》,但是他们又连在各种光线下猫瞳孔的形状都做不对。
只能说“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